疫情,帶給人的思考?

鼠年伊始,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了本該團圓、快樂、祥和的新春佳節。值此全國上下在這場毫無硝煙與疫魔的抗擊中,一方面,所湧現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令人振奮,崔人淚目,但另一方面,疫情無情釀成了一些家庭夫(妻)亡子散的悲傷結局,還伴有許多家庭天隔一方忐忑不安的擔憂和期盼……,回望疫魔的侵襲,它留給我們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思考!

首先,以食為天的國人是否能改掉天珍暴斂的食俗?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有位域外人士曾說過一句話:中國人的餐食沒有不敢吃的動物。雖然它所指的中國人不是全體所有人,但極少數國人獵珍食奇的口欲之歡,是非典疫情源頭得以形成的罪魁禍首是不爭的事實,少數人的口欲千萬民眾埋單,這個教訓是極其深重的。然而,17年後的今天,當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和捕食蛇、蝙蝠、竹鼠等野生動物相關聯時,聲討食野的民眾發出了一陣陣怒斥,成為眾矢的者的那些人良心可安否?情感可安乎?我想在此意味深長地道一句:為了你我大家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態平衡,請放手野生動物吧!殊不知,野生動物也有生存權!

當食在野味,品在獵珍,成為有些人的生活座右銘時,原本在動物間傳遞的病毒,通過動物與人的介質,形成人傳人的悲哀現實。可見2003年的

非典和如今冠狀病毒的再現,是有些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僅圖一時之慾,不顧萬眾之危的極端自私自利的表現,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共同譴責。同時國家應儘快頒佈禁止捕食野生動物的法律,需及早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從制度上保護野生動物,到阻止野生動物成食材的立法是當務之需。

其次,疫情的逐漸擴散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此次疫情的傳播的顯著特點,就是人口密集的場所,人員流動的通道,人群聚會的館舍是首當突襲的目標。很顯然,在狹窄、封閉、空氣不流通的樓堂館所,交通工具、和人與人交匯互動的公共場地,病毒通過人群的呼吸、口沫和握手等近距離接觸得以傳播和漫延。對愛好扎堆、聚會、湊熱鬧的國人而言,今後需好好思忖一下各自近距離交流所面臨的風險。能不聚會的儘量不聚會;能不扎堆的儘量不扎堆;能不握手的就多拱拱手;既保持聯繫但又不親近;既保持溝通卻又不生疏的新的交往模式,應成為今後國人的自覺行為。這種相處的行為方式,不僅安全地保護了自己,同時也善意的保護了他(她)人。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習俗中的百人猜燈謎、千人逛廟會(宇)的娛樂該按下它的

休止符;萬人大賽事,每年億人大遷移的春運潮也該按下它的暫停鍵。改變並淡化以往的群會方式,是時代汲予社會的發展要求,對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眾人聚餐衛生環節的不可忽略。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公眾聚餐是最常見且再平凡不過的情感交流方式。小到同學同事聚餐,大到紅白喜事宴席;近是父母兄(姐)妹團聚,遠是域外異地聯繫,免不了幾個菜一桌筵的鬧磕……但在交杯換盞的同時,一個理應注重的衛生環節,恰恰普遍地給忽視了,那就是公筷的使用。據不完統計,中國乙型肝炎患者達億人之數,肺結核等傳染病患者也達千萬之量,還有無法統計的潛在傳播者及傳染源。我曾多次參加宴請聚會,每每提出使用公筷的建議而遭人不解時,只得婉轉地謝絕一切可有可無的餐會。因為,我不敢以自己的健康賭不確定的健康未來。個人的身體狀況大都自己很清楚,陌生人或雖熟悉但健康狀態不明的眾人,若齊聚一堂吃吃喝喝其沾染疾病的風險是很高的。倘若使用公筷這一風險一定會下降很多。

現如今,知曉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特徵,尤其是病毒攜帶者可口沬傳播的特點,對聚會共餐提出了一個嚴格要求,即分餐各食或共筷獨食均系安全進餐範圍。因此,期望通過這次與疫情的抗擊中,國人堅持並習慣使用公筷用餐,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公共場所的宴請均應如此,使之成為安全、文明、健康的新風尚。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期待從這場攸關全民健康的戰役中,從根除吃野味、減少不聚會,進餐用公筷開始,一點一滴踐行科學而全新的生活理念,應視為夯實並築牢國人健康的新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