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它像一個放大鏡

疫情,它像一個放大鏡

photo: from instgram


從上海飛重慶,又從重慶飛回上海。

我慌慌忙忙地逃離,又淡定自若地回去。

疫情也好,春節也好,對我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所以當它們一起來的時候,我卻在這個節日裡學會了一件事:學會接受現實。


對於武漢來說,疫情是恐怖的,是一次災難,是一場禍。

而在這信息交通高速發達的時代裡,現實生活的病毒如同千禧年的電腦病毒一樣,快速地在每個人的操作系統裡蔓延。

而那個操作系統是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社區與家庭。病毒每多在這個“系統”裡多待一天,我們的生活,行為就又被影響一天。

出不了門,買不了菜,上不了街。

見不了朋友,玩不了遊戲,上不了班,發展不了經濟。

沒有用武之地,減少了很多欲望,變得孤單,無聊,甚至抑鬱。

我看著朋友圈的朋友們,從一開始抗擊疫情時的包含激情,到最近已經失眠4天的精神無助。

疫情給感染人群帶來的是痛苦,而疫情給非感染人群帶來的卻是一次迷失,迷茫的體驗。

總之,大家都死機,都黑屏了。


我在疫情最開始的時候,就做過一些預測,而現在看來預測基本都應驗:

個人消極揣測,接下來這個疫情不會消除,將由短暫的恐慌變為“中長期的陰霾”,原因或有幾個:

1.春運後返鄉還有一波人流,500W人口或引起二次爆發;

2.此次針對湖北物資調配所耗的時間精力,將在多個“區域”上演,當然也可能不上演,主要看各省市配合速度和力度

3.疫苗需要足夠試驗,需要足夠時間;

4.經濟受影響程度增加,信心受影響;

5.疫情數據會一直變化,新聞會不斷刷新,但民眾的注意力不會一直在這,個人對民眾的注意力和警覺力沒有信心。人們會對數據產生麻木,慢慢地隨著春節團聚結束,很多人的信息交換也結束,然而,春運第二波襲來,或許正好擊中一些因為短暫勝利而鬆懈的人群。

最終,一個由恐慌而讓你產生注意力的事件會緩慢演變成一個靠自律,靠認知,靠習慣的生命賽跑。

那個時候,能否贏過這場戰役,恐怕不是靠眾志成城就能解決了,資源分配,各地民情,疫苗研究,經濟壓力,將讓事情變得複雜。


在恐慌的影響力下,我們的注意力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會飛速提高,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要麼瞬間情緒佔領大腦,無法思考,人云亦云。

如果你不是受災人群,其實疫情來了,地震來了,病毒來了從本質上都差不多。

它對你來說是一串數字,是一篇文章,一段新聞。

但不同人的思考深度,維度,共情程度將對這一條新聞進行截然不同的解讀,從而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和行為。

疫情出現之後,有人從武漢逃出來,有人罵武漢,有人搶口罩,有人做預測,有人捐款。

於是我們看到的人是不同的,有好人,有壞人,有蠢人,有惡人。

從思維方式不同,到行為不同,最終走向結果不同。

於是人與人所看的世界,見到的人也是不同的。

而當這種不同,在這個信息時代下被全景式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時,一部分人會放棄思考,因為信息量太多了。

而也有一部分人會重視思考,會重新重視自己的大腦,因為它可能會成為日後拯救自己的關鍵。


人們總是在大災難裡面去思考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災難啊?

而出現災難本身,並不是問題的根源,是人們無數次行為的累積的必然。

換句話說,災難其實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只是這種齊心協力並沒有事先打招呼。

由於這種齊心協力本身的不正常,於是當災難發生之後,人們反而會變得不那麼團結。

一場疫情,會從醫生PK病毒的對抗,逐步演化成政府與老百姓,窮人與富人,聰明人與傻子,好人與壞人,善與惡,自律與放縱的劃分。

疫情本身,變成了一個放大鏡。

它放大了我們平日裡看不清楚的黑與白,它也重新劃分了我們以為的善與惡。

我們以為紅十字會全是的,武漢紅十字會讓我們看到了奇葩操作

我們以為ZF全是權威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他們還不懂帶口罩

我們以為老外全是壞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及時支援

我們以為長輩,父母都是對的,而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也會愚蠢,也會不戴口罩上街。

我們以為面對災難,人人都差不多,而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朋友圈裡依然有曬美照的,出國旅遊的,只圖享樂的,似乎災難也無法讓這個民族團結

我們以為那些我們特別看重的,事業,成功,逼格,多麼重要,而疫情來了突然發現一切都不重要

我們以為生活需要很多世界的精彩,而疫情讓我們明白,獨自一人能過得多好,才會決定你飛的多高。


在恐慌的對立面是寧靜,是獨立思考。

如同白天的熱鬧,深夜的安寧一般,它是重要的,且被人們需要的。

白天的勞作需要夜裡的休憩而得到緩衝,中醫裡講,夜晚早睡其實是對心肝脾肺腎的保養。

而面對紛繁世界的我們,刨除雜念,給自己來一段時間的靜息,這看來也是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雖然疫情不是一件好事,但面對災難的鍛鍊、心態與思考卻是一件必要的事。


我們和受災的人群相比,沒有什麼不同,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更加無知,連我們的恐慌也是愚蠢的體現。

但既然上帝給了我們更多空氣呼吸,給了我們時間思考,給了我們行走的自由,我們不應該將它們視作一次競賽的獎品,它也不是隨意揮霍的財富。

這種片刻的安寧或許是上帝給我們的任務,理解安寧的意義,發掘獨處的價值,思考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為自己做好保護,然後,多多為苦難的人們祈禱。

因為,那是為下一次受難的自己積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