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可以看出劉備難敵曹操,雙方爹差太遠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可以看出劉備難敵曹操,雙方爹差太遠

成就大事,不僅要看才能和志向,有時候更要看時事,看運氣。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就可以看出劉備在各方面不如曹操,在這一章,曹操首次出現,劉備也是首次出現,雙方都有表現,但劉備明顯不如曹操。

首先,看出身,俗稱“拼爹”。劉備自幼和母親“販屨織蓆”,換言之就是做草鞋、草蓆的,雖然其父劉弘做過小官吏,但“早喪”,劉備幼年喪父,無爹可拼。當然,劉備祖上是皇室,可以上溯到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是漢景帝的玄孫,但自從漢武帝使用主父偃的計謀,頒佈推恩令,劉姓宗室非嫡長子,越往下越低微了,除了一本族譜可以聊以慰藉,自認皇族之外,其實與平民無異。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可以看出劉備難敵曹操,雙方爹差太遠

再看曹操的出身。曹操父親曹嵩,曹嵩養父是中常侍曹騰,曹騰曾經擁立過漢桓帝,甚得寵幸,被封為費亭侯,升為大長秋,加位特進。落魄的皇孫和當時得令的宦官之子,看起來好像劉備出身更加高貴,但事實上曹操出身低賤,但好處全讓低賤的“閹人”子嗣給得了去。看劉備當時帶兵什麼官職?劉備親口對董卓說“白身”,也就是啥官沒有。

再看曹操,20歲舉孝廉,先後任洛陽北部尉(公安局長)、頓丘令(縣長),黃巾起義時,任騎都尉,已經是秩比二千石的高官了,此時曹操不到34歲,28歲的劉備是白身,34歲的曹操已經是部級官員了,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因為地位懸殊,兩者帶兵差距也很大,劉關張起義兵的時候,統兵300,後來投靠劉焉,增加到500,救援皇甫嵩、朱雋時,增加到1500人,此時曹操帶兵多少?5000人。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可以看出劉備難敵曹操,雙方爹差太遠

其次,劉備雖然自小有大志,曾說要當天子,但黃巾起義,也只能喟然長嘆,畢竟28歲了,除了跟著盧植讀過幾年書之外,在政壇經驗完全是0。曹操從小看到的都是爾虞我詐,畢竟他爺爺是中常侍,宦官、清流、皇權之間的鬥爭早就見怪不怪了。曹操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自然非常機警,得到了許劭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心智上,劉備也難以與曹操匹敵。

再看,運氣。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毛宗崗評三國的時候,就說“魏得天時、吳得地利、蜀得人和”,這天時也是運氣,憑啥你拔了頭籌?沒有別的原因,起點高,近水樓臺先得月。當然,這是總的來說,在第一回來說,劉備的運氣不能說沒有,但運氣的確不如曹操。先說劉備的運氣,碰到關羽、張飛,是不是非常有運氣,但這個運氣,最終是加到了哪裡,加到了“人和”裡去。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可以看出劉備難敵曹操,雙方爹差太遠

劉關張準備起義兵的時候,“恨無馬匹可乘”,又有兩個中山大商“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可見劉備準備幹大事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運氣的,雖然劉備很有“人緣”,似乎到處有人相助,但戰場運不佳,貴人運不佳。比如,好不容易碰到盧植,準備盧植謀個出身,盧植因為無錢賄賂宦官左豐,而被下獄帶走。

再比如,劉備奉命去救援皇甫嵩、朱雋時,剛趕到,仗打完了,倒是路過的曹操,撿了便宜,堵住了張梁、張寶的敗軍,大殺一通,“斬首萬餘級,奪得旗幡、金鼓、馬匹極多”。雖然這是一場小仗,但明顯可以看出,有大志,有勇將相助的劉備,在亂世中的確處境艱難,投劉焉、奔盧植,都沒有成事,最終以白衣的身份,從黃巾賊中救了中郎將董卓,這漢家也是敗在董卓手裡,可見自有天數。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可以看出劉備難敵曹操,雙方爹差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