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01

在幾千年傳統教育裡,我們都不習慣用語言直截了當地表達愛。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父母突然給我們一個擁抱,又或者我們突然給爸媽說一句“我愛你”,那一瞬間,彼此都會覺得有點突兀和不適應。

尤其是我們的父輩們,他們更擅於把愛內斂在心中,用“潤物細無聲”的行為方式,為你做的那些事裡,細節裡都藏著他對你的好。

《不完美的她》有個小情節提到了關於郭局的“摳”。

一是,同事開玩笑地說郭局的兒子小郭摳門,立大功也只請喝一杯咖啡。小郭笑說,要是換成他爸,一杯咖啡都沒。

二是,小民警買咖啡時,帶了一把免費糖包回來,原因是郭局喜歡,剛好可以送給他。


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看到這時,我還不太理解,一個局長,就算勤儉節約,也沒必要到連免費糖包都要收集的份上吧。

後來,我漸漸理解了他。起因是小郭對“吃糖”有很強的依賴。

同事笑話小郭土,喝咖啡還放糖包。小郭的回答是,不吃糖是會變傻的。


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小郭在家裡衝咖啡,他搖了搖咖啡機旁邊的糖罐,告訴他爸糖罐空了。

小郭在別人辦公室時,喝咖啡時找不到糖,著急到說,那就放白糖也行。


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劇情播放到現在,暫時還未講到小郭為何對“糖”有如此深的執念,但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小郭對糖很依賴。

老郭收集的糖包,都是為了小郭衝咖啡時,隨時都可以有糖包備用。

老郭也承認自己摳,他摳的目的是什麼?他要把自己的工資能攢就多攢些,好給小郭成家。

老郭把兒子的習慣記在心裡,把攢糖包當成了自己的習慣。

老郭摳,是為了讓小郭有更好的經濟條件成家。

一個攢糖包的細節,藏著老郭對小郭內斂的父愛。


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02

著名作家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中寫到她的外婆,其中一個情節我至今想起,都會眼眶一熱。

李娟念小學時,不喜歡紅苕稀飯早餐,便賭氣不吃就去了學校。

她知道,她八十歲的外婆,不一會一定會追到學校,慢慢爬樓梯走到六樓的教室,給她送上一個滾燙的紅糖鍋盔。

樸實的文字,沒有言語,只是安安靜靜的小舉動,傳遞著外婆對孫女深沉的疼愛。

李娟說,正是外婆帶給她的一場又一場的安靜中,讓她漸漸開始澄明懂事。


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03

我家離幼兒園的路程,走路不用十分鐘。

我媽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就到大幼兒園門口守著。我跟她說,不用那麼早去,去到也是在門口乾等著。

我媽便說我不懂,早點去就能第一個接到兒子,兒子每每看到第一個是外婆時,心裡可開心呢。

兒子不吃蔥,一丁點碎末都不要。

媽媽燒菜時,便會先撥拉出一小碗菜留給兒子,然後再往鍋裡的菜撒蔥。一家人去吃飯的時候,媽媽總是第一時間叮囑,所有的菜都不要放蔥。

這麼多年,不管是燒菜還是在外面吃飯,媽媽從來沒忘記過一次“撒蔥”這事。


不完美的她:郭局的咖啡糖包,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都藏在細節裡

04

我們的長輩,他們從不會說動人的話語,卻記得你愛什麼,不愛什麼;他們擔心你有沒吃飽,有沒穿暖,備上你們愛吃的,不厭其煩地叮囑你要穿多點。

他們把愛揉在了一件件為你所做的小事上、細節裡。在日復一日的光陰中,他們的愛像細水長流般漸滲入到我們的心中,平靜而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