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我是怎麼用孤篇的光芒,蓋住了璀璨的全唐?

作者 劉洪光 飛鷹作文 原創
代表句: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中國古代的文人騷客是有明月情結的,古往今來,詠過明月的詩人不知道到有多少,但沒有一首能比《春江花月夜》的藝術成就更高。


張若虛:我是怎麼用孤篇的光芒,蓋住了璀璨的全唐?


您還真就別不服氣,現代社會旅行起來很方便,驢友們欣賞到春江月色的機會也有很多,但要想超過張若虛,已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說張若虛是最富詩情的驢友,也不為過。
就連很少夸人的聞一多先生也贊《春江花月夜》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明月高懸”,人稱之為“孤篇橫絕,竟成大家。”更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從這個意義上說,贊之為“明月詩王”亦不為過。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當我還是一個白衣翩翩的少年,初讀《春江花月夜》時,就不禁為它的絕美所傾倒,所沉醉,甚至就此愛上了古典詩詞。
從此在少年的心中,總有那流自唐朝的有如不竭春潮的才思,總有那不朽詩句勾勒的皎皎明月,帶我去看那片中華文明的浩瀚之海,讀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時候,本已覺得大氣極了。想不到張若虛還能宕開一筆:“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將詩歌的意境引到了別開生面的廣闊。

張若虛:我是怎麼用孤篇的光芒,蓋住了璀璨的全唐?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此四句雖為摹景寫實,卻寫得非常優美浪漫。
後續而至的四句詩人筆鋒一轉:“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字裡行間,轉承得天衣無縫。江月追問,則令詩境再上一層,如此毫無斧鑿痕跡的抒情,既有樂府的清新,西洲的真摯,又可見張若虛的深厚積澱和絕世才華。
更令人驚喜的是張若虛並沒有到此淺嘗輒止,而是再出雋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江月還是那輪江月,可張若虛用詩句在月下跳了一曲優雅的探戈,在看似不經意的閃轉騰挪之間,帶著讀者由景及人,望月問情,喟嘆人生、遙寄離愁、倚欄相思,又令《春江花月夜》再起波瀾:“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這幾句應為詩人想象,卻寫得歷歷如繪,娓娓動人,尤其對於月光般離愁的描寫,簡直將月光、將愁緒寫活了。年少時看有人評《春江花月夜》將“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煉成一片奇光,還未能盡悟此間的妙處,如今經歷了人世間種種滋味,再讀張若虛的這些美妙詩句,不禁為他的深湛入微的刻畫和細膩飽滿的情感而擊節讚歎。在此段落中,他將愛與哀愁,月光與離愁,如此曼妙地煉在一起,不禁令人歎服。“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張若虛結句再從想象折回現實,想到自己春半未還的離愁,不禁心中慼慼然,春水去欲盡,落月復西斜,詩人的情緒至此一抑,眼看詩意似乎也跟著到了山窮水盡之時,豈料張若虛結句又出神來之筆:“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搖情”的慰藉。


張若虛:我是怎麼用孤篇的光芒,蓋住了璀璨的全唐?


張若虛是外擷天地造化春江花月,內取人生百味離愁別緒,煉成了他舉世無雙的《春江花月夜》。
風景抒情、人生宇宙、時光夢想、愛恨離愁,都在《春江花月夜》之中,熠熠生輝飄逸靈動。
《春江花月夜》也給後世所有詩人詞人文人立了一個榜樣:僅僅五字間,天地人寫遍。
為文究竟該怎樣深刻挖掘意蘊,如何漸次攝魂奪魄;藝術上又以何種方式自然臻於化境呢?這首蓋了全唐的孤篇,留給我們太多寶貴的財富和浪漫的思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