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上中學的時候,相信大家都學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是唐代文人,他留存於世的詩作僅有兩首,而這篇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在後世享有盛譽。整體詩作給人一種超凡脫俗,清麗可人的感覺,婉轉秀麗,彷彿能讓人感受到一陣心曠神怡的清風拂面而來。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很奇怪的是,張若虛按理說該是文采斐然,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作才對,但是可惜的是,文學家和史學家們查遍了詩集和資料,他存世的詩作就只有兩首,無法找到其他的詩作,而且就這首春江。

當時在唐代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提起它,彷彿這首詩不存在過似的,沒有多大的聲望,最早收錄這首詩的竟是宋代的郭茂倩,所以可以說這首詩在當時並無人誇讚,算是被埋沒了,後來在後世才享有的盛名。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大概是從明清開始才被捧起來,到了民國時期,這首詩的名聲達到了頂峰,因為當時民國的大文人聞一多先生就對這首詩讚不絕口,誇這首詩是詩中的頂峰,而當時自然也有其他文人附和,所以這首詩現在能這麼出名。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甚至還有人誇讚得更加厲害,說這首詩的風采和韻味能夠壓過整個唐朝的所有詩作,要知道在唐代時候,詩作的發展已經是頂峰了,而他們誇讚張若虛的這首詩壓過所有唐詩,可想他們把這首詩作捧上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

有人吹自然也就有人踩,所以就有人說這首詩不錯,是不錯,但是用不著這樣吹噓。因為這首詩只不過是比較有韻味而已,但是沒有什麼蕩氣迴腸,也沒有什麼特別含義,家國天下都沒有包含在內,不算什麼有意義的詩作。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雖然吹噓的那麼好,實際上難以接下這樣的盛名。要不然也不會中間隔了幾百年都不火,從明清時代才開始為人所歌唱,只能代表一般種風格的詩作,但是說全方位領域壓制住別的詩作,那是顯然不可能的。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在民間有一個傳聞說,這個詩作中還包含有一個奇妙的故事。某天,張若虛在一個橋邊遇見了一個知書達理,出身名門的女子,這個女子叫做辛夷。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都對對方抱有好感,接觸了一下後感情就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兩人都許下了半輩子廝守的承諾。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而當時是鬼節,鬼節是地府開放給鬼魂出去到陽間的日子,等到了一定的時間,再把這些鬼捉回來,當時就是牛頭馬面去捉這些鬼回地府的時間,當時把張若虛當做他們要抓的鬼魂給抓了回來,陰曹地府本要將張若虛投胎,但他不肯,硬要和他心愛的女子辛夷見面,後來閻王爺被他的誠心打動了,所以就讓他回去人間。他回到人間那個時候,辛夷已經66歲了,而張若虛還保持著27歲的樣子,他們兩個當時還是在第一次見面的橋邊相會,張若虛當時感受頗多,便寫下了這首曠世之作:

唐朝最低產的詩人,僅有兩首詩留存於世,卻有一篇壓倒全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