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飲食觀念也變了,基本上不再吃豬油,改吃植物油,如橄欖油、玉米油、菜籽油等,甚至是大米油,才知道原來大米不僅能吃,還能煉油。

孩提時代,特別是八零後的孩子,最喜歡吃豬油了。當時條件很差,一年吃幾次肉都不行。為使菜餚有一點素味,奶奶在廚房裡準備了一隻瓷罐,裡面盛著豬油和白花,每次用豬油炒青菜時,淡綠色的菜餚也變得“香噴噴”。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特別是奶奶用豬油做的蔥油麵,一勺蔥油汁,一匙豬油,看著碗裡的豬肉慢慢化開,漂起油花,就會饞得直流口水。

肉食中特有的芳香是植物油所不能比擬的,即使是芝麻油、花生油等濃香型的。

食用豬油,是我們這一代最美好的童年記憶。如今,我每天都要在廚房裡忙碌,為了讓炒素菜好吃,我從超市買了一盒豬油,炒完後發現味道沒小時候那麼香,是不是我的嘴變刁了?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實際上與嘴無關。外購的豬油均為工業化生產的產品,製作方法非常統一,即“一味”,而自家熬製的,因為加料不同,所以味道更好。為自己熬豬油,我特地請教外婆,學習她的“獨門秘訣”!

奶奶說,熬豬油很簡單,記住這三個小竅門就可以了,誰在家都能熬出香氣撲鼻的白色豬油。春天開始了,大量的新鮮蔬菜上市,用豬油炒出香味,快來學習吧!

油煮好後,要用好的配料,煮豬油一般要用豬板油,即豬肚上成條的肥肉。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另一種是豬背上的肥肉,兩者比豬油便宜,但形狀呈條狀、薄片狀,而且曬乾後,易碎,用它熬豬油不清不濁,略渾濁。

而且豬背上的肥肉比較整齊、厚實,可以很容易將其分成塊狀或片狀,用它煉製的豬油有光澤和香味,豬油渣吃起來還“嘎脆”!但是,價格會稍高一些,選擇哪種原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價廉物美還是買點豬肥吧。

煮豬油,一般有三種方法,即煮幹、煮油、煮水。

乾製:顧名思義,就是鍋裡只有豬板油(或者說豬肥膘),開小火慢慢熬,所有豬油都熬出來,簡單方便,但如果熬不好火候,熬製的豬油就有焦糊味。

油鍋:先在油鍋中放一點食用油,然後倒進豬板油,用小火慢慢熬出油。然而,豬油的顏色偏黃,保存時間也斷了,很快就會變酸。

水煮法:先加入適量清水,然後倒入豬板油,以小火慢熬,直至熬出油。使用時間最長,香味也不如以上兩種方法,但它的顏色潔白如雪,能長久保存。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烹製豬油,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火候,全程用火或小火,都會影響到豬油的色澤和味道。奶奶說,熬豬油最好用中小火後,油溫控制在四成熱,即130℃左右,這樣能快速出油,也不會熬糊。

老一套菜油也不行,最好是菜油、豬油一起吃,營養才均衡,快跟我學熬豬油吧。

拿些豬板油,不洗,直接切成小塊;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煮沸後倒入切好的豬板油,焯水3分鐘,撈出後衝淨,瀝乾水份,非常乾淨;

倒入半碗水,中火煮開,倒入豬板油,邊攪邊熬。

豬板油顏色稍黃,丟入適量蔥段,薑片,四五六個八角,拌勻後繼續熬製。

在板油變成金黃色後立即關火,撈出豬油渣,濾去殘渣,裝在玻璃瓶或瓷瓶中保存。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豬油熬的好不好,顏色才是評判的最簡單標準!新鮮豬油呈金黃色,冷卻後由液體變成固體,顏色雪白。為了讓豬油保藏更久,熬好後立即加入一勺鹽攪拌均勻,裝進罐子裡,房放在陰涼通風處,一年不壞。

外購豬油,在工業化生產過程中只加鹽,所以味道並不好!

自制豬油時,要多加一碗蔥、姜、花椒、八角等調料,不用太多,總共就夠了,熬好的豬油加了調料後,會特別香。

熬豬油只放鹽是外行人!多加一碗它,白如雪,味鮮不腥,一年不壞

豬油能炒菜,做豬油拌飯,做蔥油麵,都是非常美味的;做饅頭的時候和在面裡,饅頭會更白,更香。煮豬油的方法很簡單,但豬油不能直接下鍋煮,必須在沸水中先煮幾分鐘,不但可以使豬油變得更加乾淨,還可以去除腥味,讓煮好的豬油香純,一定不要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