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深圳客家人,從國際都市中尋找客家文化特徵!

在深圳待的久的朋友都知道,深圳的客家人主要分佈在深圳東部地區,即今龍崗區的大部分鎮村,在與龍崗接壤的寶安區石巖、觀瀾、龍華等鎮也有部分客家人居住。這一地區的客家人大多都是晚明至清代從湘贛等省途經梅州、河源等客家聚居地輾轉遷徙而來,也有少數元、明時期遷來的。

找尋深圳客家人,從國際都市中尋找客家文化特徵!

他們在長期的輾轉遷移過程中,既帶來了原住地和途經地的文化,在固守原有傳統文化的同時,又不斷地揚棄那些不適於新的生存環境的文化因素。他們在與深圳地區各民系的接觸、交往與融匯的過程中,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獨具特色的深圳客家民居建築,就是這一文化的外在形式。

找尋深圳客家人,從國際都市中尋找客家文化特徵!

崇拜祖先的尋根文化特徵:
客家人到了新的地方後,還牢牢地記著自己的家族歷史,也就是說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在客家的民居建築中,到處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崇拜祖先的和尋根思源的心態。

一、祠堂建築。

客家人不論是合族聚居在一個圍屋建築裡面,還是採用非圍屋的聚居方式,他們的居住建築都是以祠堂為中心而展開的。深圳市龍崗區的客家人大多以圍屋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圍屋的中軸線按排祖祠廳堂建築,其它居住建築都以祠堂為中心而展開。在祠堂裡安上家庭始祖和歷代祖先的牌位,時時進行祭拜。散居各處的客家人也同樣如此,他們的居住建築無一例外都是圍繞著祠堂而建,並以祠堂為中心。這種建築佈局形成一種極為強大的向心內的凝聚力量,使整個家庭成為一個整體。

找尋深圳客家人,從國際都市中尋找客家文化特徵!

二、用懸掛堂匾這種形式來標明、記載自己的姓氏郡望和光榮的祖先。

堂匾一般掛在中堂上,上書本族姓氏的郡望堂號,如黃姓為“江廈堂”,李姓、彭姓為“隴西堂”,賴姓為“穎川堂”,何姓為“廬江堂”,肖姓為“蘭陵堂”,鄧姓為“南陽堂”,等等,這是氏發祥地的堂號。

找尋深圳客家人,從國際都市中尋找客家文化特徵!

三、通過祠堂中的祠聯、楹聯記載自己家庭的歷史祖先的業績。

寶安區上合黃氏宗祠上的祠聯是“珠璣舊澤,江廈先聲”,既說清楚了家庭的堂號,又說明了他們這一族是經從南雄遷來的客家。福田下沙黃氏宗祠的楹聯是“澤傳參裡,聲訖程鄉”,說明他們的先祖是晉代的黃舒,是經從梅州遷過來的。“龍灣世居”圍(黃姓)的楹聯是“溯淵源而有笨為箕為裘猶是春申令緒,綿世澤於無疆肯構肯堂依然叔度家風”,更將他們的始祖追溯到了戰國時期的春申君。

最後希望喜歡客家文化的朋友們可以加入客家圈子,分享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