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3月30日深夜,一艘日本驅逐艦與我國漁船發生相撞,事故造成漁船上一名漁民受傷,所幸海警及時到場,想來並無大礙,而作為此次事故的主角,日本的“島風”號是什麼來路呢?


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圖:此次撞船的“島風”號,原計劃明年移交自衛隊地方隊作訓練艦。

“島風”號驅逐艦(DD172)是日本“旗風”級驅逐艦的第二艘,1988年服役。“旗風”級驅逐艦共建兩艘,滿載排水量5900噸,是“太刀風”級防空驅逐艦的後續艦,主要在設計上解決了“太刀風”級導彈射界不佳,沒有直升機甲板的問題,同時換裝了更先進的燃氣輪機,該級艦原計劃建造5艘“太刀風”級一起充當四支“八八艦隊”的防空旗艦,與,但由於預算問題和本身設計就並無前瞻性,因此後三艘計劃被砍,缺額由“金剛”級宙斯盾艦補上。


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圖:太刀風級這個後置的防空導彈發射架很奇怪,和艦炮對調下不好嗎?

作為防空旗艦,“旗風”級屬於非常嚴重的看得遠卻打不著的偏科艦,在防空火力方面,除了密集陣近防炮,“旗風”級由一臺SPS52C三座標雷達和一臺OPS11二座標雷達進行目標偵測,對空探測距離可達300公里以上,由一座備彈40發的MK13發射架在兩臺SPG62雷達的制導下進行防空作戰,所搭載的標準1艦空導彈射擊斜距卻僅為46公里,雖然這一系統理論上可以同時控制6-8枚導彈打擊兩個方向的空中目標,但由於MK13發射架填裝速度較慢,因此實際防空能力不比能制導導彈攻擊一遠一近兩批目標的佩裡級強太多。

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圖:6000噸的大艦隻有一個單臂發射架著實不夠看的。

在當時的海自,由於通用驅逐艦普遍標配海麻雀導彈,旗風級的標準防空導彈還算有點優勢,但對比英國的海標槍,美國的MK26/MK10和蘇聯的SA-N-3,這套系統的火力密度明顯不足,而當時S300和MK41兩款垂髮也已服役,再加上本世紀初MK13從美軍中退役,該系統只能靠拆機件維持使用,而由於受到彈庫高度的限制和標1導彈停產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Mk13發射架只能將標2導彈縮水當標1打(注意,不是射程160的標2MR),在新世紀日本通驅搭載小盾和射程為55公里的增程型海麻雀導彈以後,該級艦的防空能力已經基本可以忽略了……


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圖:“旗風”做了三十多年防空旗艦,儘管晚輩“秋月”的防空能力早就超越了它……

反潛反艦能力上,由於日本海自面對巨大的潛艇壓力,因此該艦也同樣配備了“阿斯洛克”反潛導彈,雖然增設了直升機甲板,但因沒有機庫,並無法長期攜帶直升機,對海火力上同樣是魚叉+艦炮的標配,很奇怪的是艦上的MK13導彈發射架本身是可以發射魚叉導彈的,完全沒必要為魚叉單獨準備發射架,有這空間加點肉裝個機庫不香嗎?


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圖:把尾炮和“魚叉”的地方空出來剛好能裝個機庫

總的來說,作為一款80年代設計的驅逐艦,“旗風”級的配置是很豪華的,雖然不算一型合格的防空驅逐艦,但動力先進,防空反艦反潛相對平衡的配置在當時還是不失為一型優秀的驅逐艦的。


身為防空艦戰力還不如通驅,此次撞船的日本驅逐艦啥來路?

圖:“旗風”首艦已於今年移交二線部隊作訓練艦。

嗯,仔細想想,同時期各方面完全好於“旗風”的驅逐艦也只有“基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