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胡季強談國資入股: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所有制不是關鍵

文 | 《浙商》全媒體記者 孫嵐 徐燕娜


· 什麼樣的機制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空間、帶來更好的預期,就是最好的。

· “國企實力、信用+民企活力+康恩貝品牌優勢”,組合後將發揮很好的效應。

· 在這時代交匯點,審視體制優劣已經不重要了,如果糾結于姓公姓私、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已經顯得背時,未來核心邏輯是關注資源配置能力和公司的競爭力,發展就是硬道理。

獨家|胡季強談國資入股: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所有制不是關鍵

在59週歲生日這一天,胡季強笑意盈盈地吹熄了雙層蛋糕上的蠟燭,然後把38年來一手做大的康恩貝製藥的控股權交給了國企浙江省國貿集團。

4月2日晚,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康恩貝集團”)與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貿集團”)戰略合作暨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簽約儀式在杭州康恩貝中心舉行。

根據協議,國貿集團全資子公司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省中醫藥集團”)擬受讓康恩貝集團所持有的浙江康恩貝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恩貝製藥”)20%股份。目標股份的轉讓價格為每股6.5元,較4月2日康恩貝的5.44元/股的收盤價溢價約19.49%。

交易完成後,浙江省中醫藥集團將成為康恩貝製藥的控股股東,國貿集團將實際控制康恩貝製藥,浙江省國資委將成為康恩貝製藥的實際控制人。胡季強及其控制的康恩貝集團等合計仍持13.3%的股份,為康恩貝製藥第二大股東。

“很多民營企業家覺得控制權才是經營企業的前提,其實最關鍵的是自己的經營能力。什麼樣的體制機制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空間、帶來更好的預期,就是最好的。”胡季強告訴《浙商》記者。

“情投意合”

康恩貝由胡季強一手做大,經歷了由城鎮集體企業轉製為民營企業的過程,如今經由此番混改,將再次轉身為國有控股企業。

康恩貝官網顯示,1969年1月1日,康恩貝最早的雛形“蘭溪縣城關鎮革命委員會養蜂場”成立,有14名成員,1720元流動資金。1972年,更名為“蘭溪縣蜂乳廠”,第一隻產品“蜂乳口服液”問世,藥廠雛形初定。1976年2月,更名為“蘭溪縣雲山製藥廠(後簡稱:“雲山製藥廠”)。

1982年8月的一天,胡季強上班報到,雲山製藥廠也迎來第一位大學生。1984年2月,胡季強被任命為副廠長,當年雲山製藥廠完成產值520.65萬元,實現利潤84.6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95%和64.71%,雙雙創歷史最好水平。

1985年2月,胡季強被蘭溪市經委黨組任命為廠長。1990年10月18日,“康恩貝”商號誕生。1992年,康恩貝成為省內首批9家規範化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成功實現首次轉制。2000年,企業改製為民營企業。2004年4月12日,康恩貝正式在上海證交所上市。2020年4月2日,康恩貝引入浙江省國貿集團,成為國有控股企業。

“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實控人是誰不是問題。”4月3日,胡季強接受《浙商》專訪時稱。

“企業發展的本質是企業家精神。國有企業裡也有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像中國建材宋志平,一人成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董明珠原來在格力雖然沒有股份,但也做得很好;我們行業的雲南白藥就是國企混改,董事長沒有股份,但還是當董事長,把企業做得很好。”胡季強說,“從我的角度,拋開(在意)誰是控股股東,引進國有股東,有國企做背景,企業實力增加了,對企業的發展有好處。”

國資會尊重原管理團隊嗎?胡季強回答是的。“企業經營還是以原團隊為主,我還是擔任董事長。國貿入股,也是看中康恩貝的團隊。到日後,如果能像馬雲一樣很好地解決接班問題,我為什麼一定要在董事長的位置上?”

這次轉讓控股權,有無奈或不甘嗎?胡季強說完全沒有。“是我主動推動的,如果我不主動,誰能左右?國貿有意願找好的企業,同時我們也在找合作伙伴,雙方的情懷、目標一致,才能走到一起,所謂‘情投意合,才能訂親’”。

胡季強認為經營好企業的關鍵不是控制權,而是經營能力。“很多民營企業家覺得控制權才是經營企業的前提,其實不是,最關鍵的是自己的經營能力。沒有控制權、沒有股份的董事長把企業做得好的多的是。”

獨家|胡季強談國資入股: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所有制不是關鍵

一切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

胡季強推崇中國巨石股份的混改案例。浙江民企巨石集團自1999年與央企中國建材集團相關資產共同聯合上市以來,實現“國民共進”,成長為全球玻璃纖維工業的領軍者,21年間,中國巨石收入增長31.71倍,淨利潤增長65.05倍,總資產增長38.59倍。

中國巨石的混改成功也給了胡季強不少信心。

“中國巨石混改做得很好,我看了它的資料。他們專心打造自己領域的世界龍頭,我們也是朝著這個夢想去努力。我打算下一步去拜訪張毓強董事長,向他學習。”胡季強說。

此前還有一件往事讓胡季強深感與央企、國企聯姻的必要性。康恩貝三年前曾嘗試收購日本最大漢方藥企津村,當時康恩貝市值不過百億,但最終讓背景深厚的中國平安以16億拿下10%股份,成為津村第一大股東。

胡季強覺得,什麼樣的體制機制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空間、帶來更好的預期,就是最好的。

胡季強相信,“國企實力、信用+民企活力+康恩貝品牌優勢”,組合後將發揮很好的效應。“我們希望把事業做大,在新的體制機制下能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很好嗎?”

“這次轉讓,最難放下的是我。聽聞消息後有朋友評價,‘老胡你是放下小我,成就大我’。放下小我的面子,成就企業與員工。我內心篤定,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地幹。幫助國資進來後的公司幹好,這是我的根本目的。”胡季強告訴《浙商》記者。

在生日這天簽訂轉讓意向協議,這個日子是偶然的。胡季強說,原來想定31日簽約,但公告日期就得在4月1日了,“在愚人節發這則公告,不行”。因此才改到4月2日簽約。“也許是註定要在59週歲生日這一天邁出新一步,也是好事情。”胡季強說。

來自員工的心聲

康恩貝員工對此次控股權轉讓表示支持。李雪(化名)是康恩貝集團旗下康恩貝銷售公司入職8年的員工,她在接受《浙商》採訪時表示,在公司發佈公告前她不知道股權轉讓一事,但是支持管理層的決定。

“突然看到消息,大部分員工內心是歡喜的,因為企業好了,員工個人才能更好。整個股權轉讓,我不太瞭解這個資本運作,但是相信老闆總是希望自己的企業好。其實不管集團公司如何變動,對於我們下面做事的人來講都是一樣的。能找到更好的合作者,應該算是好事吧。”李雪說。



浙江知名投資人、如山資本董事長王湧評論:

康恩貝作為我國植物藥為主龍頭企業保持穩健發展的態勢,公司業績、負債率、現金流都不錯,行業地位高。此時公司出讓控股權,充分體現公司董事長鬍季強先生有開闊的胸懷和睿智思維,這種大格局大視野值得我們學習。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非凡,國有企業突飛猛進。這在時代交匯點,我們審視體制優劣已經不重要了,民企有民企的優勢,國企更有國企的優勢。如果我們糾結于姓公姓私、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已經顯得背時,未來核心邏輯是關注資源配置能力和公司的競爭力,發展就是硬道理。只要未來康恩貝戰略方向正確,公司治理規範,管理團隊出色,可以預見康恩貝的發展一定更美好。

今天胡季強董事長做出的選擇決不是無奈,而是一種奮進。值得廣大民營企業家思考。尤其是當前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時候,對中國企業是機會和挑戰並存。用胡季強一句話“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