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按下“暫停鍵”,復工遙遙無期,影視公司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如何自救,如何突破困境?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證券時報·數據寶記者近期走訪了深圳市中心區多家影院,全部都為停業狀態,個別影院仍掛著年前打出的春節檔廣告,現在看來都十分冷清。
在清明小長假期間,記者又走訪了深圳某大型商超一家即將開業的影院,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影院計劃5月份開業,但由於疫情影響,開業計劃很可能會推遲到下半年,具體幾月份仍不清楚。
前段時間推出5折看電影,甚至99元看10部電影等策略,但買單的並不多,畢竟影院屬於一個封閉的環境,風險係數相對較高。
深圳之外的地方又是怎樣?證券時報·數據寶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廈門某影院的一位經理,她表示影院目前處於半營業狀態,與外賣平臺合作,售賣公司的飲料、爆米花等影院小零食。該經理還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影院並沒有強制裁員,只是工資略有下降,這已經很不錯了!證券時報·數據寶記者同時詢問了老家所在的三線城市小縣城,影院目前也尚未營業。
3月末,全國多地影院復工不到一週,又被緊急叫停。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程度絕不亞於其它行業,記者通過互動平臺諮詢一家影視上市公司如何自救。公司董秘回覆證券時報·數據寶記者表示,疫情期間公司的線上娛樂消費佔比大幅上升,公司管理層也十分重視線上業務,並做出了響應的規劃。
繼春節檔撤檔後,情人節檔也撤消,現在連暑期檔都要延遲到明年上映。新冠疫情讓2020年的春天變得格外特別,也催生了經濟、消費模式的升級。
影視行業迎“冰點時刻”,不少影視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變革迫在眉睫。一場疫情,或讓本已疲軟的影視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洗牌。影視行業將何去何從,怎樣去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本文結合影視行業現狀、結合國外優秀的影視公司轉型案例以及通過實體走訪等方式,客觀分析影視行業的轉型之路。
500餘家影視公司被註銷,註銷佔比行業之首
疫情帶來的不僅僅導致影視全產業鏈停滯,對四線城市的衝擊尤為明顯,因為四線城市以影院為主。根據數據顯示,四線城市1-2月票房佔全年比超過其他各線城市,2019年四線城市票房佔全年比超過40%。失去春節檔票房的四線城市,雖然隨著疫情結束觀影需求反彈,但務工人員已返工,短期內票房恢復艱難。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月份至4月8日,國內註銷的企業數量超過23萬,
其中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以下簡稱影視企業)有500餘家企業註銷。與其它行業相比,影視企業註銷數量佔比位居首位,達到0.3%,雖然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註銷公司數量分別高達9.48萬家及2.26萬家,但是註銷企業數量佔比均低於影視企業,分別為0.1%及0.23%。影視產業鏈一季度業績受巨大沖擊
2019年本已是影視行業的“寒冬”之年,影片庫存太大,短期內無法兌現。上市公司業績大幅退坡,甚至出現虧損,今年一季度業績大概率也是滑鐵盧。
從觀影人數來看,2018年度觀影人次同比增幅不到6%,2019年僅有0.64%,而2017年觀影人次同比增幅高達17.39%。觀影人次在過去2年增幅疲軟,主要與中國電影產業的疲弱有一定關係,部分電影斥巨資投入,但票房收入卻十分慘淡。
從文化傳媒股2019年業績來看,萬達電影、華策影視首虧,華誼兄弟、唐德影視更是連續2年虧損。從最新一季度業績預告來看,多數行業披露率較高,但整個傳媒板塊已披露預告個股佔比不到四成,光線傳媒一季度業績預減,華誼兄弟、唐德影視業績續虧,奧飛娛樂等6股首虧。
以2019年度發佈業績虧損股佔比來看(預告股以預告中值來計算),傳媒板塊虧損率接近30%,位居行業首位,其次的綜合及休閒服務行業虧損率分別為25.93%及25%。細分板塊方面,超過30股的行業中,互聯網傳媒、文化傳媒及營銷傳媒的業績虧損率位居前三,且均位於25%以上。
影視行業出路在哪?多家公司獲“國資”救場
巨大的突發事件迎來行業的洗牌,也誕生新的機遇,比如2003年非典推進了網購行業的發展。影視行業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後,也不得不進行變革,尤其是當前業績大幅下滑的市場環境下。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影視行業的出路大致可以分為兩條:一是提升影片內容質量;二是營銷模式的升級。
優質內容是核心競爭力
中國電影票房進入到了結構性增長時代,好的影片羊群效應顯著,而口碑一般的影片願意買單的少之又少。中國影片數量規模已經上升至國際前列,目前更需要注重內涵式的增長。據2019年數據顯示,20億以上的6部電影貢獻了近36.9%的票房,而1000萬以下的影片貢獻率不到1%,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這意味著文娛行業對更好內容質量、更高用戶觸達效率有著新需求,好劇本是電影成功的基石,近年來,越來越多影視公司會選擇一些優質IP,比如《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
多家A股影視公司轉型策略曝光
早在十年前,國外的主流媒體就已經開啟了互聯網模式。最為經典的就是奈飛,為了推廣流媒體業務,2008~2010年間,奈飛重拾寬帶及家庭終端計劃,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服務嵌入PC端、電視端、移動端,用戶可以用單一賬號訪問多個終端。奈飛現象目前已被國內多家流媒體平臺學習效仿。
遊樂園巨頭迪士尼早在幾年前就把產品從線下搬到線上,2006年到2019年間收購了皮克斯動畫、漫威、福斯等影業,並拿下了一系列IP版權,也由此從好萊塢中脫穎而出。歷經四年,迪士尼打造的Disney+於去年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率先上線。資費方面,美國為6.99美元/月,加拿大為8.99加元/月,荷蘭為6.99歐元/月。
流媒體在國外發展迅猛,影片呈現方式由線下轉到網上,疫情之下這對於國內的影視行業來說或是一次轉型的機會。
另外,影視周邊產品,如手辦、同款T恤這些都具備一定商業性,影院自產的爆米花、飲料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經營壓力。近期在貓眼電影上,多了在線播放功能,費用僅為線下觀影的1/3左右,粗略估算目前貓眼電影線上播放的3部影片收入至少有7000萬。
另外,不少影視公司也在嘗試向遊戲端、線上娛樂發展,但是規模終究還是有限。國內一些主流的流媒體平臺如騰訊、優酷、愛奇藝等,均採取會員收費、觀影收費的方式,極大地增厚了公司的收入。
傳統影視公司要想走出當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注重影視作品的質量,擇優選取IP版權,提升上座率;另一方面,加大流媒體的開發,契合當前的潮流,充分開發線上模式,以大數據手段來挖掘一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喜好,保留存量客戶的同時,吸引更多新用戶。
此外,自去年起就有多家影視公司獲“國資”救場,比如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當代東方、北京文化等。慈文傳媒去年2月易主,實控人由個人變更為江西省人民政府,持有慈文傳媒股份比例超20%;今年2月份,受業績股價雙重壓力影響,北京文化易主,第一大股東由中國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文科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協議》,華力控股擬向文科投資轉讓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約1.09億股,佔北京文化總股本的15.16%。
中國電影收入佔全球份額穩定上升
雖然國內影視行業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但總體來看中國電影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進入21世紀,中國電影業從世界電影產業的第三陣營升至第一陣營,佔全球份額穩步提升。2010年以前,中國電影票房佔全球票房比例不到5%,2014年以來,中國電影票房佔全球份額連續6年超過10%,過去三年維持在20%以上,中美兩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按照《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9)》的觀點,預計2020年前後,中國電影票房額或許將超越美國。
不過中國電視節目出口額遠低於進口額,2017年出口額不及進口額的1/5;電影產業收入方面,自2012年以來,海外銷售收入僅為國內的1/10。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影片在國內的票房為271.36億元,但海外銷售收入只有27.7億元,僅為國內票房的1/10。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體現,中國電影在全球的影響力依然不夠。因此,中國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應該著眼於如何提升產業效率和影響力兩方面。
閱讀更多 振興學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