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圖源:圖蟲


市值跌去近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0億元),這一夜,瑞幸咖啡註定要載入全球資本市場史冊。


北京時間4月2日晚,“瑞幸咖啡涉嫌偽造交易22億人民幣”的消息一出,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一時間刷爆朋友圈,“瑞幸暴跌”一度登上微博前三,超21萬人討論,閱讀量超7億


“自曝涉嫌財報造假”這種神操作既罕見又刺激,瑞幸咖啡是瘋了嗎?不少網友表示:趕緊用1.8折的券買杯瑞幸咖啡壓壓驚!


公告發布後,過去兩年曾一度大漲的中概股瑞幸咖啡,盤前交易價格血崩。瑞幸咖啡盤前股價一度暴跌超過80%。開盤後股價暴跌78.55%,盤中共六次觸及熔斷、暫停交易。截至週四收盤,瑞幸咖啡暴跌逾75%,股價曾一度下探至4.9美元/股,市值15億美元。一夜之間,跌去近50億美元的市值。


截至寫稿,瑞幸股價報6.40美元/股,日跌幅達75.57%,市值約為16.11億美元,和巔峰時(2020年1月17日)的股價51.38美元/股相比,如今的瑞幸股價約為當時的8%。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截至寫稿,瑞幸咖啡股價情況。資料來源:同花順


牽一髮而動全身。


4月3日早盤,港股上市公司神州租車暴跌觸發停牌,盤中一度跌超70%,市值蒸發50億港元,並宣佈緊急停牌。截至收盤,跌幅54.42%。


作為神州系創辦的企業,瑞幸咖啡的大股東陸正耀也是神州租車的大股東;陸正耀也同時擔任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車的董事長。


就連給瑞幸咖啡提供廣告服務的分眾傳媒,截至收盤也下跌5.64%。


還有昨日給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陪葬”的50多支中概股。截至週四美股收盤前,中概股裡,瑞幸咖啡絕對領跌,寺庫、信而富、尚德機構、蛋殼公寓、人人、蔚來、和信貸、房天下、趣店、網易有道、房多多等超50家中概股跌幅明顯。


此時,距離羅永浩老師直播帶貨推薦“瑞幸伊利聯名咖啡酸奶”還未過去24小時,這款產品就被伊利緊急下架了。不少網友調侃:社會我羅老師,真的是一個風口粉碎機。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當前,瑞幸咖啡正遭行業內外“炙烤”。4月3日,中午瑞幸大股東、董事長陸正耀發朋友圈打雞血:今天更要元氣滿滿!小夥伴加油!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不僅是陸正耀,瑞幸咖啡官微今天也兩度發圖鼓勵。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創業邦(ID:ichuangyeabang)發現,瑞幸咖啡App和小程序目前已經雙雙宕機,系統提示“請求異常、網絡異常”,無法在附近門店頁面下單。隨後,瑞幸咖啡官方微博表示,瑞幸咖啡APP出現故障,程序正在緊急搶修中。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有用戶在社交網絡上調侃,雖然曝出了涉嫌財務造假事件,但瑞幸的相關補貼並沒有取消。甚至還收到了瑞幸咖啡發送的促銷短信,贈送2.8折優惠券。還有用戶在瑞幸咖啡官微下調侃稱:“我還有9張券沒用,堅持住。”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創業邦(ID:ichuangyeabang)實地走訪了瑞幸咖啡門店,出現了排隊潮和訂單積累的現象。


其中,在北京朝陽三元橋遠洋新幹線店,創業邦發現,客流明顯增加,過去即點即走,而今天早上9點早高峰,需要排隊半小時。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瑞幸咖啡門店顧客排隊購買 圖片來源:創業邦實地拍攝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瑞幸咖啡財務涉嫌造假”事件始末


其實,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事件早有端倪。


今年1月31日,美國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稱收到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匿名報告,渾水認為內容屬實併發布了這份做空報告。


此份做空報告長達89頁,報告作者表示一共動用了92名全職調查員、1418名兼職調查員,收集到了超過25000張小票與超過1000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同時還有大量瑞幸門店內部的微信聊天記錄。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報告展示的部分客戶小票截圖


報告認為,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誇大門店的每日訂單量、每筆訂單包含的商品數、每件商品的淨售價,從而營造出單店盈利的假象。又通過誇大廣告支出,虛報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佔比來掩蓋單店虧損的事實。


這份研究報告一經發布,當日,瑞幸咖啡股價盤中跌超26%,收盤跌收10.7%,股價下探至27美元/股,市值約83億美元。一夜之間,跌去近10億美元


隨後瑞幸在2月3日,否認了所有指控,並回應稱報告毫無依據,論證方式存在缺陷,屬於惡意指控。


但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訴訟,控告瑞幸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違反美國證券法。目前,該項集體訴訟已於2月13日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立案。


接著,瑞幸咖啡在審計截止2019年12月31日的年報過程中發現了問題,董事會專門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並於4月2日公佈了虛增22億元交易額的驚人結果。


目前仍在調查中,共計將進一步對財務數據等整理進行公告。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美國證交會公告截圖


昨晚,又有多少人一夜難眠呢?


2019年5月17日,成立僅18個月的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創造了中國咖啡品牌自創立到美股上市的最快紀錄。2019年瑞幸咖啡IPO的中介團隊包括了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國際、海通國際,安永為其審計機構。瑞幸數據涉嫌造假毫無爭議將對這些中介機構產生不利影響。


而更悲慘的還是沒能“逃跑”的投資者。


據wind數據,在重倉瑞幸咖啡的基金中,不乏美洲基金(American Funds)、貝萊德(BlackRock)、先鋒集團(Vanguard)、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等國際知名資管公司。


其中,美洲基金旗下的American Funds SMALLCAP World Fund是持有瑞幸咖啡股數最多的基金,且在去年末剛剛進行了加倉,截至2019年末持有508.07萬股,佔比2.16%。此外美洲基金還有American Funds IS® Global Small Cap Fund、American Funds IS® Intl Gr And Inc Fund等多隻基金持有瑞幸咖啡。


貝萊德旗下的多隻基金也持有瑞幸咖啡,包括BlackRock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Fund、BlackRock Science & Technology Trust II及兩隻ETF產品iShares Co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合計持有175.7萬股,佔比0.75%。其中BlackRock Science & Technology Trust II在去年末大幅加倉4.21萬股。


對於瑞幸涉嫌財務造假事件,目前已有投資者聯繫索賠。


根據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項下的一般性反欺詐條款,即著名的10b-5規則,基於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之信賴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對股票發行人提出民事訴訟。同時,對實施業務涉嫌造假的責任人也有相應的刑事責任予以制裁。


為了能夠對投資者進行救濟,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設立公平基金制度,可以將美國監管者對實施業務涉嫌造假者進行的罰款、沒收和刑事罰金納入公平基金中,用於賠償投資者。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涉嫌財務造假

瑞幸不是第一個


縱觀歷史,瑞幸咖啡也並不是第一家涉嫌財務造假、且被做空機構成功狙擊的案例。


1、歡瑞世紀:連續四年財報造假,追溯調整3年財報


從高溢價率借殼上市,到頭部流量明星出走,從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到因連續財務造假遭懲罰,再到如今因財務造假連調多年財務數據,上市短短几年時間,曾簽約楊冪、李易峰、楊紫、賈乃亮等多位一線藝人的歡瑞世紀,為了順利完成借殼上市,從2013年開始連續四年,通過虛增營收、虛構收回應收款項等手段給利潤大肆“注水”,如今受到證監會重罰,風光不再流量歸零。


2020年2月18日晚間,歡瑞世紀公告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追溯調整後的財務報表,這是歡瑞世紀全資子公司歡瑞影視財務造假被證監會查出後的後續處理。


事實上,早在2017年7月份,歡瑞世紀就遭到了證監會立案調查,2019年中,長達兩年的立案調查結果終於出爐,牽涉出公司連續多年財務造假的驚人事實,公司及相關人員也因此遭到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


2019年11月4日,歡瑞世紀發佈了中國證監會重慶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處罰書顯示,歡瑞影視因未能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半年度的財務數據,導致歡瑞世紀公開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文件存在虛假記載及重大遺漏,公司及相關責任方被累計罰款452萬元。


具體來看,歡瑞世紀的業績造假主要來自四個方面:提前確認收入虛增營業收入、虛構收回應收款項少計提壞賬準備、推遲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歡瑞影視資金。


將這些加起來,其財務造假金額則超過了1億元。


歡瑞世紀原名星美聯合,是一家1999年上市的老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影視劇的製作發行、藝人經紀、遊戲及影視周邊衍生業務。主要產品有電視劇及衍生品、電影及衍生品、藝人經紀。


歡瑞世紀前三年利潤因為財務造假調整後降低不少,2019年的業績更是不容樂觀。2020年1月21日,歡瑞世紀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4億元至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3.22%至284.83%。


2、PPG:從“服裝業的戴爾”到“騙騙哥”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PPG成立於2005年10月,業務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售賣襯衫。輕資產、減少流通環節的概念,加上低廉的價格和狂轟亂炸式的廣告推廣,迅速成為服裝業的一匹黑馬。


當時,滿世界都是“Yes! PPG”的廣告語和吳彥祖帥氣的微笑。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2006年第三季度,PPG獲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亞洲)的輪600萬美元的聯合投資。2007年4月,PPG獲得了第二輪千萬美元的投資,除了TDF和集富亞洲追加投資之外,還引入了KPCB(凱鵬華盈)。


2007年底,PPG已經開始被媒體披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拖欠貨款、貨品質量投訴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數家風投機構的追捧,其中三山投資公司向PPG投資超過3000萬美元,並透露PPG已計劃於2009年初去納斯達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現了VANCL(凡客誠品)、優衫網、CARRIS等模仿者,PPG不但丟掉了行業老大的地位、官司纏身、高管流散,更傳出創始人李亮捲款潛逃一說。


2009年末,一度被譽為“服裝業的戴爾”、“輕公司的樣板”的商業神話終於還是像肥皂泡那樣破碎了。PPG總部人去樓空,一片狼藉,貼在牆上的法院執行裁定書則顯示PPG已經關門大吉,不少消費者付款後拿不到貨物,

因而憤怒地將PPG稱為“騙騙哥”


搜狐IT在2009年互聯網大會上曾評選出5年來投資較失敗網站,PPG名列榜首,成為近幾年來中國互聯網較大的投資笑話。


事後,有分析透露了PPG失敗的真正原因:創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電子商務,但配套的物流、倉儲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間接與他有關,他不停地向這些公司打錢,投資人的錢作為費用變相進入他自己的名下。錢轉移光了,李亮也沒了。他從一開始就是有預謀、有準備地圈錢,他很聰明、勤奮,執行力也夠,但就是出發點不純。


一個公司的成功,商業模式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執行這個商業模式的操盤手。PPG失敗,錯的是人而非商業模式。


3、ITAT :一個“皇帝的新裝”的翻版故事


如果說PPG創造的是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上的服裝貿易模式的話,那麼ITAT是在線下創造了另外一個服裝貿易模式。他們的模式雖然不同,但其中有很多相同點:都是做服裝買賣、都是商業模式創新、都創建了響噹噹的品牌、都獲得VC/PE的瘋狂追逐並獲得鉅額投資、都死得很難看。


2004年9月,ITAT的家會員店在深圳開業,之後以“零貨款、零租金、零庫存”的模式,組成合作“鐵三角”——手握一系列服裝商標品牌的ITAT、生產過剩又付不起商場“進場費”的中小型服裝代工廠、擁有大量閒置物業的地產商。


3年多時間,“爆炸式”地在全國300餘個城市撒播了近800家店。從2007年初到2008年5月,ITAT門店從240多家擴張到780多家。ITAT號稱開店速度世界、是中國服裝百貨較大連鎖機構。


與其獨特模式和發展速度相對應的,是投資人的瘋狂追捧。


曾任IDGVC深圳首代的劉中青以天使投資人進入ITAT。2006年11月,藍山中國資本向ITAT投資5000萬美金投資。隨後,更多的投資方拋來繡球,2007年3月,ITAT完成第二輪融資,除藍山中國資本外,投資方還有摩根士丹利和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td.,三方分別出資3000萬、3000萬和1000萬美金,後來,美林(亞太)有限公司也進入ITAT。


ITAT成立僅四年,其估值就被膨脹至千億以上,著實令人咂舌。


與投資人追捧不同,顧客並不買ITAT的賬。ITAT的眾多有拼音構成的所謂“國外品牌”很難讓顧客認同,比如英國品牌Telundun、意大利品牌Piliya、法國品牌Aomaha等,服裝供貨商積壓庫存的質量顧客根本看不上眼,而偏遠地段的閒置物業更是鮮有人光顧。


但是,為了應付投資人和投行的調查,

ITAT讓員工扮成顧客,製造“虛繁榮”的景象,同時通過內部財務管理軟件,大幅虛增銷售額。2007年ITAT預計銷售額可達42億,但據知情人透露,真實銷售額連10個億都不到。


另外一個不買ITAT賬的是聯交所,2008年3月,ITAT在聯交所的上市聆訊並未通過,聯交所對於ITAT的擔憂在於其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


隨後,聯交所收到一封關於ITAT的匿名信,舉報其存在虛增銷售數據等不當會計行為。高盛、美林隨後宣佈終止與ITAT的合作。由此引發了ITAT大規模的地震:裁員、關店、拖欠工資、拖欠貨款等一系列問題被挖出,隨著2009年8月,山東如意集團放棄與ITAT的併購洽談,ITAT較後一根救命稻草也落空了。


ITAT的案例,是一個典型的“擊鼓傳花”的遊戲,也是一個“皇帝的新裝”的翻版故事。


4、亞洲互動傳媒:市值從28億元到0


一個希望成為“中國默多克”的創業者和他那“太好以至於不真實”的商業模式,最終迎來了在日本資本市場的突然死亡。


2008年9月20日,“亞洲互動傳媒”最終從東京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退市,28億元市值迅速人間蒸發。


2004年7月,亞洲互動傳媒在英屬百慕大群島設立,並自稱是“中國提供跨媒體平臺電視節目指南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其銷售收入中,以電視廣告代理業務為主,TVPG(電視節目指南)和EPG(電子節目指南)為輔。


2005年月10月,公司獲得紅杉資本的投資。之後,亞洲互動傳媒先後吸納了包括新加坡野村券公司(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38.89%)、美林日本券公司(11.88%)、日本較大的廣告公司電通(2.70%)、NTT移動通訊公司、日本較大的衛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廣告公司。


2007年4月,亞洲傳媒在東京券交易所上市。退市事件的導火索是由於亞洲互動傳媒的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為其2007年年報出具審計意見,並暴露出了其CEO崔建平挪用公司資產的醜聞。


崔在未得到公司董事會同意情況下,將寬視網絡在中國銀行的1.069億人民幣的定期存款為第三方企業北京海豚科技發展公司的債務做擔保,後者從銀行貸款1.03億元人民幣,並有1,800萬元已用於償還海豚科技部分貸款,而剩餘資金或將無法收回。


亞洲互動傳媒的退市,讓11家財務投資人同時失手,失去了退出平臺。紅杉資本作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仍持有其9.19%的股份,僅在今年2008年5月賣出了1.34%的股份;而其他十家股東都沒有股權轉讓的歷史記錄。


5、東南融通:被逼到解散只用4個月


這是2011年被做空的中概股中,墜落最迅速的一支。


2011年4月26日,香櫞發表報告質疑東南融通涉嫌造假,與另一家OLP Global參與其中合力做空東南融通。一直到8月末公司解散一共僅有137天。


趕上了中國第一波創業潮的東南融通設立於1996年7月,並於2007年10月24日於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融資1.8億美元,就此成為在紐交所上市的首家中國軟件企業,這也為它在2011中概股退市潮中增添了一絲悲劇色彩。


IDC發佈的報告顯示,在2009年,這家專注於金融IT綜合服務市場的公司,在銀行IT領域營收5.86億元,在銀行IT解決方案市場的佔有率為8.2%,位列市場第一;在BI領域佔據44%的市場份額;在核心業務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達到8.3%;在CRM(客戶關係管理)解決方案市場,東南融通的市場份額為22.2%;在保險IT領域,東南融通以13%的份額,位列市場第二。


香櫞報告認為東南融通利潤裡遠遠高於競爭對手,質疑其利潤率來源,並對東南融通的員工聘用模式、管理層背景、關聯交易、審計報告等提出質疑。兩天內,東南融通股票暴跌超兩成。


東南融通回應香櫞質疑,並宣佈將股票回購規模由5000萬美元的提高至1億美元,並且得到了高盛高華、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等國際投行的大力支持,給出“買入”評級,當日股價大漲14.75%。


好景不長的是,5月9日香櫞再次發文:

東南融通與Xiamen LongTop Human Resources (XLHRS)的關聯關係提出質疑,其依據XLHRS的公司變更登記書所顯示委託代理人與法定代表人,聯繫OLP提供的信息,得出委託代理人事實上是東南融通的法務部員工。香櫞認為,XLHRS與東南融通事實上是一家公司,而根據工商文件顯示XLHRS為東南融通支付薪資,這還存在掩蓋公司真實財務的可能性。


5月10日,東南融通對OLP Global 和香櫞的報告進行回應,認為派遣人員並不構成關聯公司的必然,僅僅是履行合同義。東南融通澄清後雖然股價上漲7.87%,但似乎局勢開始難以挽救。


自報告發布,Rosen Law Firm,Howard G. Smith等律師事務所宣佈展開對東南融通的集團訴訟。


5月17日,東南融通被交易所停牌。5月19日,東南融通宣佈推遲原定於5月23日遞交2011財年第四季度和整個財年的財報。接著5月19日,東南融通首席財務官(CFO)Derek Palaschuk通過信件遞交了辭呈。


7月下旬,紐交所啟動退市程序。8月東南融通從紐交所退市,轉至粉單市場。8月31日,因涉嫌財務造假,東南融通宣佈解散,其員工大部分被BI公司接收。從香櫞發佈報告至公司解散,僅過了4個月。


東南融通在紐交所市場上的“曇花一現”不僅是中概股財報“造價”的難逃宿命,也硬生生戳中中國軟件公司乃至中國企業創業市場的“痛點”:縱橫發展難以平衡——“融資很大一部分都用於併購了”。


一夜跌去350億元,涉嫌財務造假,瑞幸不是第一個

寫在最後


針對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事件,中國證監會發布最新聲明表示高度關注,並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強調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曾創造18個月最快上市記錄,一度對標星巴克,要成為中國第一咖啡品牌,瑞幸咖啡的命運會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