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回歸」深耕本土 廣州基金髮動「3·50」計劃

12月27日,廣州軌道交通產業投資發展基金(有限合夥)(下稱“軌交基金”)在廣州召開第一次投決會,通過了投資廣州鐵科智控有限公司的議案,軌交基金擬投資佔股30%。

軌交基金總規模100億元,由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基金”)旗下廣州匯垠天粵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垠天粵”)作為基金管理人,聯合廣州地鐵集團、廣州萬寶集團、廣州廣日股份、廣州白雲投資基金、廣州建築集團和白雲電氣集團等作為投資人共同發起設立,首期規模20億元。

“作為一家專注於投資軌道交通上下游產業的主題基金,軌交基金志在支持將軌道交通產業打造為廣州新的支柱產業。”匯垠天粵常務副總經理左梁說。

“兩個迴歸”深耕本土 廣州基金髮動“3·50”計劃

今年10月26日,廣州基金主發設立100億元軌交基金,專注於投資軌道交通上下游產業,旨在支持將軌道交通產業打造為廣州新的支柱產業。

百億基金支持IAB戰略

據左梁介紹,軌交基金雖然啟動不久,但已經做了豐富的項目儲備,其中包括全國各地優質項目68個,並建立了《軌交行業投資圖譜》、《新三板軌交項目庫》、《軌交國產化待突破項目庫》等一系列子庫。而出資人的雄厚實力,也為基金髮展提供了持續支持,未來廣州軌交基金將實行“1215”戰略,即力爭投資軌交上下游優質項目100個,培育20家以上代表軌交行業領先技術水平的創新企業,合作壯大10家以上軌交龍頭上市公司,吸引50家優質軌交企業落戶廣州。

百億軌交基金,僅僅是廣州基金髮揮資本紐帶作用的其中一例。在素有花城之譽的廣州,圍繞市政府大力提倡的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戰略,廣州基金已花開四朵。

根據廣州市政府今年10月發佈的《廣州市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實施方案》,為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探索製造業轉型升級新模式,廣州將聚焦IAB重點產業行動計劃,圍繞八大重點領域加快實施八項重點工程。軌道交通正是八大領域中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的重點產業之一。在此背景下,為支持將軌道交通打造成千億級支柱產業,軌交基金應運而生。

而早在今年8月份,廣州基金旗下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興基金”),即聯合廣州市無線電集團旗下廣電平雲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設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以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實現廣州市電子信息製造業全價值鏈發展為目標,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聚焦產業關鍵環節、瞄準產業發展制高點、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下游投資佈局。

緊接著,新興基金又與益普資本(香港)有限公司及廣州開發區產業基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設立了規模同樣是100億的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旨在促進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同月,廣州基金子公司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下稱“工業基金”)曝出計劃,擬與中國聯通共同發起成立廣州物聯網產業基金,規模100億元,主要投向智慧製造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產業。

據廣州基金常務副總經理董軼哲介紹,除上述四隻大型基金外,廣州基金還與藍盾股份、納蘭德資本共同發起設立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併購基金,總規模8億元,圍繞上市公司的產業佈局,開展對軟件與信息技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併購業務;與佳都科技共同發起設立佳都科技人工智能產業併購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主要投資於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領域。

混改2.0模式

大力支持新興產業之餘,廣州基金並沒有忽略傳統市場。

早在去年1月,廣州基金即與廣州建築集團、廣州地鐵、廣州萬寶集團、廣州紡織集團等4家國企簽署國企混改基金戰略合作協議,提出了獨特的“國企混改2.0”模式——以“基金募資、併購做強、資本運作、員工激勵”為核心要素,通過資本運作推動本地傳統國企資源整合、對外併購發展,優化廣州國有資本產業佈局。

比如,廣州基金與廣州浪奇共同成立浪奇專屬的資本運作平臺——廣州匯垠浪奇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垠浪奇”),擬發起設立首期規模不超過10億元的日化及大消費產業併購基金。一方面,匯垠浪奇可充分利用廣州基金在資本市場的專業優勢,圍繞廣州浪奇的戰略規劃提供併購重組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緊密跟蹤國內外大消費板塊的投資機會,構建日化消費併購項目儲備庫,藉助廣州浪奇豐富的產業經驗,加速推動廣州日化產業的深度整合和轉型升級。

8月21日,廣州基金旗下廣州市城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城“城發基金”)成功認購珠江鋼琴(002678)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10.93億元。

11月16日,廣汽集團(601238)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辦理完登記託管手續,匯垠天粵出資60億元認購3.01億股,以持股5.95%(不含H股)成為第二大股東。

“入股廣汽是一個較為純粹的市場行為,既出於廣汽集團的再融資需求,也是匯垠天粵在與上市公司做過密切瞭解,以及詳細的調研分析後,根據其成長性作出的一次符合預期的決定。”匯垠天粵董事長閔飛說,“我們希望廣汽三到五年之內能做到三個第一,A股市場汽車整車板塊市值第一、總股本第一、規模增長第一。”他同時表示,助力廣州產業轉型升級是廣州基金的天然使命,未來還將繼續通過重組、整合等多種形式,創新思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談及“混改2.0模式”,他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並不一定是民企參股國企,國企也可以反向混改民企,“所以接下來我們也會在某些行業裡去混改一些民企,選擇標準有三個:公眾上市公司,因為它有一個公允的交易價格;這些行業需要有國企進入,比如涉及網絡安全、通訊安全,文化傳媒行業等;符合廣州本地產業發展方向,像我們現在去收購上市公司,一般都會要求它將總部搬到廣州來“。

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廣州基金共計發起8只國企混改基金,總規模約280億元。而在廣州本地牛刀小試之後,廣州基金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平臺。

4月18日,廣州單體規模最大基金——廣州基金與中國國新、浦發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1500億國新央企運營基金順利落地。中國國新系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企業,是配合國資委優化中央企業佈局結構、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化操作平臺。藉此,廣州基金以一家地方金融國企的身份,拿到了全國央企改革的通行證,有望在更多央企和外地國企身上,嫁接其混改經驗與模式。

“兩個迴歸”深耕廣州

“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引進來。引什麼?資源、信息、產業、技術。”談及“走出去”戰略時,董軼哲特別強調,廣州基金的根本使命是服務廣州本地經濟,走出去是為了引進資源,開拓視野,取長補短,是手段而非目的。

以國新基金為例,截至目前,基金已過投委會項目8個,擬投金額110億元;已投項目2個,已投資金50億元;廣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金項目通過立項,將於近期投決。

不久前的12月6日,首期規模100億元的中糧優化產業基金落戶廣州,廣州基金持有基金管理公司40%股權。分析人士認為,該基金一方面帶動央企相關金融板塊落戶廣州,另一方面有望引導廣州資本投資央企,分享改革紅利。接下來,廣州基金還計劃攜手清華金融科技研究院成立廣州“產學研基地”,與國開城鎮基金深度合作,挖掘城市建設更新方面的市場空間。

所有這一切,都與廣州市政府今年對廣州基金提出的“兩個迴歸”要求——支持廣州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廣州基礎建設投資——一脈相承。

據統計,自2017年以來,廣州基金旗下的廣州科技金融創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入落實“兩個迴歸”精神,共計投資11個廣州企業(項目),投資金額17億元,吸引6.13億元資金入穗,共在廣州成立了5支基金,總規模31億元。匯垠天粵吸引31.86億元資金入穗,共在廣州成立了5只基金,總規模50億元。

城發基金在原已投入60億的基礎上,將總計100億元支持廣州鐵投集團項目建設;落實200億元投入市交投交通基礎設施集團項目;發起設立基礎設施資本金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

“按照‘兩個迴歸’的要求,我們提出了三個‘立足於’: 立足於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立足於廣州基礎設施投資,立足於廣州基金下一步的發展,做強做大做優。”廣州基金董事長韓穎說,“其中,前兩點是後一點的前提,離開了服務廣州經濟,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

3·50”計劃

正是在這一思路下,“3·50”計劃出爐了。

所謂“3·50”計劃,簡言之,就是在前述四隻百億行業基金的基礎上,與廣州金融辦、廣州市工商聯合作,用三年時間推50家廣州本土企業上市,實現產融結合、脫虛向實,做強做大廣州金融版圖。

“我們平時談政府型基金市場化運作多一些,但從另外一個角度,基金的市場業務如何緊貼政府和政策,更需要仔細琢磨。”董軼哲認為,四隻百億基金都能很好地體現“政策性基金以市場化手段來實現”的思路,問題在於,廣州基金手頭已經募集到的一些資金,如軌交基金、國新基金等,這些錢該投到哪裡去?最終的成果以什麼方式體現對廣州經濟的支撐?“我們想通過這些基金,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培育50家上市公司,這就是我們內部提的‘3·50計劃’。行業基金的成果,就體現在這50家上市公司上。”

令人關心的是,一家政府主權基金,怎樣在做好政策性本分的同時,控制好市場運作中可能的風險?國有資金在完成政策使命之後,該如何做好市場化的退出安排?

2014年,廣州基金逐步將經營業務下沉到各子公司,在集團不負責具體業務的情況下,為做好風險管理,構建了“子公司風控+集團稽核”的多層次風險管控模式——各子公司設立風控部,負責法律審查、財務諮詢、風險防控、項目監控,把好“事前關”;集團設立內審稽核部,重點就大額投資決策、資金調撥、業務擔保等方面存在的流程瑕疵和潛在風險提出審計意見,並反饋子公司改進完善,把好“事後關”。同時,集團向子公司委派內審、財務負責人,實行垂直管理。而接下來,“專業化、陽光化、扁平化”將成為新的關鍵詞,在不影響商業秘密的前提下,所有投資項目都會展示在互聯網上供人監督,同時全面清理冗餘的層級架構,適度收權,在廣州基金集團層面成立大投決會、大風控委員會。

對於幾隻專項基金的退出渠道,廣州基金亦有安排。“我們現在計劃設立的幾隻基金,49%是國有的。“董軼哲說,”我們的想法是,三年之後,49%當中25%給所投企業的管理層做回購,前提是基本達到當時的IPO條件;12%在自願的前提下賣給基金管理人,這也是對他們卓越眼光與有效管理的回報;另外12%給到參與這個基金的社會資本。”

“作為一家地方政府基金,我們的許多設想,在市場上都沒有現成先例,必須靠自己摸索。”韓穎說,“廣州基金的這些探索,既包括政策型基金如何用市場化機制來運作,也包括市場化運作如何緊貼政府和政策。目前廣州基金已經擁有完整的股權投資體系,創建了可持續發展的特色道路。希望我們的探索,能夠給地方政府投資基金的發展帶來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