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700億,某50強房企頃刻覆滅,房子有價無市,你還敢買房嗎?

近日,某大型房企前員工集體討債的視頻在各群流傳,視頻中透露該房企總共欠債700多億,平時聽多了恆大一個月靠APP賣幾百上千億已經沒啥感覺,因為估計裡面的水分挺多,可能有營銷炒作的成份。但是聽到負債700多億,雖然目前相關機構並沒有統計,但平時也有耳聞,負債金額應該十有之八九,這是個沒有多少水分的數據,頓時感到挺震驚。

前幾日有看到該房企金山某盤的網籤已經被限制,可能有司法程序已介入:


欠債700億,某50強房企頃刻覆滅,房子有價無市,你還敢買房嗎?

這裡面應該多是多頭債務,有銀行的,民間的,員工的,其中有人投資幾百萬的,都是血汗錢,處理起來確實複雜。

700億,如果按照民間2分的利息算,一個月利息就是14億,那一年的利息就是168億。168億,再滾2.3年,加上本金就是上千億,這個數字太可怕了,要知道旭輝、陽光城等可是花了十幾年才衝刺到年銷售千億元的規模,而全國能上千億規模的房企可以用手指頭來數,且這個只是營業額,賣1000億,如果是在成本較高的一二線拿地,扣掉實際成本剩餘利潤估計只有100多億,具體真實數據可以參考上市房企年報!欠這麼多錢,按照目前行情,得賣多少年多少套的房子才能還的完?!

曾是全國知名房企,前50名(18年第39強),現在如此下場其實跟他拿地過於激進有關。在現金流緊缺的情況下,高息舉債拿地,沒想到遇到這次長期的調控,導致銷售趕不上還債速度,致使整個集團傾覆。原來大公司一不留神也會頃刻倒下,這也給激進拿地派敲了個警鐘,非常時期還得悠著點。

隨著房住不炒政策持續發力,地產界時刻上演大魚吃小魚,大魚吃大魚,連中介行業也加緊洗牌升級,19年金海岸、泛聯等數十家老牌中介相繼倒下,見證著地產黃金時代的沒落、白銀時代的無奈和悲愴,頭部房企也危機重重,恆大和碧桂園的裁員,萬科的活下去,但也看到了新生代貝殼的崛起、恆房通等線上買房工具的滲入,地產的線上線下的思維體系在重塑整合,格局變得更立體更全面,買房不再是像“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式天天重複洗腦、天天喊漲價了就能賣掉,也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就不去借助VR或者APP等營銷工具就能賣出去的(現在房企很多都是全國性的,各地都有業務)。當市場被政策壓抑很久以後,很多人都開始變得理性,學會了思考,土豪隨意,至少剛需選擇的空間也多了,性價比就會成為買房的考慮因素。所以,白銀時代有危也有機,房子自古都有需求,更不用說現在,不是房子賣不動,只是得看看你的產品是什麼樣子的和你要怎麼賣!

扯遠了,所以從地產發展歷程看,你跟不上市場或者判斷失誤,被淘汰也很正常。一個全國前50強的公司就此倒下,不免讓人感慨和悲涼。客觀上講,一個企業越做越大,是可以增加很多就業崗位的,也可以創造很多稅收,對社會是有貢獻的。如果破產,那就意味著員工就要失業,對社會就會造成不穩定因素。當然,因為是開發商的這個標籤,更多人可能不是往這方面想。做為房企,大部分開發商,都喜歡推高房價然後讓自己的房子高價賣出去,這樣還不行,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進來驗資500萬、人太多我捂盤不賣過一陣子我漲1萬再賣,無良商人那種醜惡勢利的嘴臉讓人咬牙切齒、深惡痛絕!房價太高,自己錢袋有限,向家裡人求救,看著老父親用報紙包著的那一疊厚厚的“棺材本”都拿出來,不禁潸然淚下!

正因為如此,加上唯利是圖、偷工減料讓人更加無感,開發商每每成為眾矢之的!但也不可否認有一些開發商還是比較友好的,只是少之又少而已!

但不管怎樣,時代在變革,地產也在變革,雖然在變革當中會遇到“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不小心拍死在路上”,至少你參與了這個時代的變革,也曾留下了歷史的印記,城市的建設始終有你的貢獻,其最早開發的錢隆系列也深受歡迎,當時也可謂高端系列,福州的青磚白瓦還是有你一份!

還有一方面,該房企16年拿下的東昇新城地塊接近1.7萬的樓面價創造了當時倉山地王紀錄,雖然現在賣的不溫不火,但還是有人認可三叉街3.3萬的新房均價,這也為後來者濱海首府和融僑則徐道壹號立3破4奠定了基礎,提前鋪好了路。

最後說說開發商和房價的關係,有房的人都希望房價越漲越高,沒房的人都希望房價下跌或者暴跌,由此形成了兩個極端,買到房的人當然希望他家附近多幾個地王,以此他的房子就會迅速升值,而沒房的人最好土拍流拍或者房子賣不出去房價讓利或者暴跌,兩者都將目光聚焦到開發商身上,房價降了,已買房的人就去拉橫幅砸售樓部,房價升了,沒房的開始罵罵咧咧大罵開發商、看吧都是請的託。所以開發商始終被扮演著兩個角色,一個被誇,一個被罵,但開發商也僅僅只是角色,本質只是商人而已,沒有政策支持,沒有規劃任他怎麼蓋房子也漲不起來,最終的消費終端還是消費者買單,商人也有看政策看走眼的時候,比如該房企,還有其他破產的房企,你高價拿地沒有消費者為你買單照樣被市場KO!所以個人認為開發商與房價是有關係,但不是主要關係!而房企因為市場變化而倒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只是少了一個賺錢的商人而已,並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方向。

所以,房價的漲跌更多取決於整個城市的發展和規劃。福州現在五區疊加,海(長樂濱海新城)陸(四環,地鐵,f系列城際鐵路、平潭公鐵兩用大橋等)空(長樂機場擴建)齊建,立志從內陸轉向港口城市,完成後經濟總量不可限量,你去翻下地圖,港口城市是不是都很發達?!所以未來福州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變化的前提是要發行國債或者ppp來建設,將來都要還的,所以這一部分價格會體現在房價上,但是因為現在處於調控期,加上疫情的影響,目前更多樓盤存在有價無市!所以性價比高有降價空間的房子成了歡迎對象,也許隨著該房企事件的影響,很多房企會意識到現金流的重要性,與市場僵持不如以價促銷下,畢竟相比資金斷裂其他都不算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