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症狀後的第一週“排毒”水平較高

央視網新聞 今天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德國醫學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病例的研究發現稱,新冠病毒在患者上呼吸道的複製較為活躍,說明病毒可能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週內“排毒”水平較高。

《自然》2日向媒體提供新聞稿介紹,該成果論文通訊作者為德國柏林夏裡特醫學院Christian Drosten和慕尼黑施瓦賓醫院Clemens-Martin Wendtner,他們對在慕尼黑同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9名中青年新冠病毒感染確診輕微症狀病例進行詳細病毒學分析,通過患者的咽拭子和肺組織標本、痰液(呼吸道分泌的粘液)以及在他們臨床病程中採集的糞便、血液和尿液展開研究。

論文作者發現,患者上呼吸道組織的病毒複製水平較高,且上呼吸道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週內病毒排出水平較高。隨著症狀逐漸減輕,在症狀出現後的第8天依然能從患者的咽拭子和肺組織標本中分離出具有傳染性的毒株,其中兩位有肺炎早期跡象的患者,其痰液在第10天或第11天時仍持續有高水平的病毒排出。症狀消失後,痰液中仍舊可以檢測到病毒RNA。

論文作者指出,綜合來看,這些初步結果表明,在患者症狀還較輕的早期,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的病毒排出能力也最強,後續研究或有助於評估患者出現症狀一週後的病毒載量增加是否能預示症狀的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