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公式:中小學教師要客觀看待俞敏洪的“痛斥”

三個公式:中小學教師要客觀看待俞敏洪的“痛斥”

近期,一段俞敏洪“痛斥”很多中小學教師沒有能力教好當代學生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按照慣例,我們這群吃瓜群眾在輿論中也分為了兩派:“挺俞派” “挺師派”

“挺俞派”說,俞老師不愧為新東方創,敢於直擊時弊,痛陳當前中小學教師隊伍“不學習”要害,不愧為我們的偶像,對得起我們的崇拜。“挺師派”則說,愈敏洪是“屁股決定腦袋”,多次針對公辦中小學教師發表過貶低攻擊之辭,實則是為了製造焦慮,推銷其輔導機構,大有輿論操弄之嫌。

出於對教育行業的關注,立哥也專程上網搜索觀看了該 “痛斥”視頻片段。由於並不清楚俞敏洪老師直播的上下文環境,所以只能“就詞論詞”,並提出以下三個觀點:


一、“積累”和“釋放”並非“a xor b”(異或運算)。

三個公式:中小學教師要客觀看待俞敏洪的“痛斥”

俞敏洪老師在視頻談到了“積累”“釋放”的關係,並強調“光是積累而不釋放,則無法體現價值。光是釋放而不積累,則自己會空空如也”。——立哥認為,這顯然有為了演講誇大焦慮之嫌。實際上,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積累”和“釋放”也更不會出現兩極分明的情況。而更多的情況會是:“積累”得多一些,或者“釋放”得多一些而已。進一步而言,“積累”和“釋放”反而是相互成就,“積累”是為了“釋放”,“釋放”更會要求自己去“積累”,並不會使得自己“空空如也”。


二、“不讀三五本書”有點“F = ∑ f n”(盲人摸象)。


三個公式:中小學教師要客觀看待俞敏洪的“痛斥”

據國內研究機構發佈的《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量達到7.99本,其中紙質書4.67本、電子書3.32本。退一萬步講,就算中小學教師完全不愛學習,出於工作原因每年至少會也讀4本(每學期有教科書、教參書),可見,俞敏洪老師講的“中國很多中小學教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恐怕也只是其主觀判斷。不過,值得深思的是:大家明明都知道,教師是通過書本“傳道授業解惑”的,為什麼還傾向於認為教師“不讀書”呢?進一步而言,為什麼認為是“中小學教師不讀書”呢?立哥分析,這除了“劇情反差”的需要之外,也許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小學校園環境相對封閉,外界瞭解認識中小學教師的渠道有限。目前,社會對中小學教師群體的瞭解大多是基於媒體、學生、家長等,再加上校外機構的“超前教學”,使得中小學教師的“不讀書、不會教書”形象更加異化,這值得我們全社會認真審思。


三、以“痛斥”為鏡方為“++++”(正電荷才有正能量)

三個公式:中小學教師要客觀看待俞敏洪的“痛斥”

其實回看整個視頻,立哥認為,俞敏洪老師總體上“多讀書、多學習、多表達、多釋放”的立意是沒有問題的,其想表達的客觀意思也應是:很多中小學教師並非不讀書,但也許缺乏課本以外的研究與涉獵,不能更好地支撐當下教學。所謂的“痛斥”也許只是

媒體對俞敏洪老師“放大”片面事實的“再放大”而已。不過俗話講,“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面對此類“痛斥”,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不必為意,淡然處之,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痛斥”為鏡,做到“積累”與“釋放”並重,沉下心來提升自己和展示自己,逐步扭轉這種對“中小學教師”的不良偏見,為共建師道尊嚴貢獻自己應有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