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為什麼都要打劉漢旗號,連曹操也至死不敢稱帝?


魏蜀吳為什麼都要打劉漢旗號,連曹操也至死不敢稱帝?

漢獻帝圖片(網絡)


三國魏蜀吳都打著劉漢的旗號。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把漢獻帝掌握在手裡,直接打著劉漢的旗號行事。劉備也是打的是維護漢統的旗號,他自稱是漢中山靖王之後,論輩分還是漢獻帝的皇叔,便以劉漢正統自居,而且宣佈“漢賊不兩立”。

東吳本來是地方割據軍閥,他們也想打一個旗號,但沒什麼藉口。正好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到一宮女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玉璽。這傳國玉璽可是皇權法寶,乃是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將和氏璧琢為玉璽,命李斯丞相在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從而成為傳國玉璽。孫堅就偷偷把這法寶揣到懷裡,想拿回去說,你們看,皇帝的大印公章就在我手裡。可是後來孫策苦於無奈,又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回到江東。

後來孫吳雖然割據一方,好長時間沒有什麼旗號可打,一直在政治上很被動,孫權不得不向漢獻帝(曹操)稱臣,來取得吳國在政治上的合法地位。

魏蜀吳為什麼都要打劉漢旗號,連曹操也至死不敢稱帝?

曹操圖片(網絡)


曹操打劉漢旗號看起來很主動,其實並不怎麼好操作。他供著漢獻帝老是礙手礙腳的,還被人家罵為奸臣漢賊,說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在政治上受到很大壓力。他56歲時還被迫寫了一篇可憐兮兮的《讓縣自明本志令》,為自己辯白,說如果不是我老曹,“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還信誓旦旦地說,“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曹操一直到死也沒敢稱帝。

他兒子後來覺得老打這張牌實在憋得難受,才直接亮出底牌,自己當魏文帝,給他老子曹操封了個魏武帝。但曹丕稱帝還要漢獻帝演出禪讓的把戲,又搬出了傳國玉璽,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

比較起來,劉備打的這張維護劉漢正統牌倒比較主動

。他以皇叔之尊吞併了劉家小兄弟劉璋的蜀中地盤,大大方方地當了蜀漢皇帝,諸葛亮還打著蜀漢的旗號名正言順地六出祁山,主動進攻曹魏。六出祁山勞民傷財,在軍事上沒有取得成效,但在政治上起了宣示作用。諸葛亮打的是政治仗。劉備在歷史上也因此佔到便宜,羅貫中就在《三國演義》裡大樹特樹蜀漢的正統地位。

魏蜀吳為什麼都要打劉漢旗號,連曹操也至死不敢稱帝?

劉備圖片(網絡)


曹操、劉備、孫權為什麼明知劉漢氣數已盡還要打這張政治牌呢?這是因為他們本身都是些官僚地主和大軍閥,他們都是以維護漢室、討伐董卓、鎮壓黃軍的名義起事的,所以只能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可能跟農民起義一樣打出改朝換代的旗號。當他們羽毛未豐、霸氣不足的時候,只能打著劉漢的舊旗號,才能勉強贏得一部分人心。而在當時,劉漢的舊旗號還是很有影響力的。這從曹操的心理可以明顯看出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孫權上表勸進稱臣,曹操笑道:“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一語道出了他忌諱冒犯劉漢正統觀念,懾於由此而產生的人心向背、道義譴責和政治壓力,一直不敢稱帝的真實心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論說,東漢末年政治雖然汙濁,但劉漢正統的觀念依然存在,居然使強人曹操有所進退。曹操視之為“放在火上烤”,可見當時劉漢正統觀念所造成的政治壓力確實是很大的。而且在整個封建社會,正統觀念對朝代興替政權轉移的影響都是很大的,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政治歷史問題。

首先,西漢王朝正統地位的確立,是藉助前代王朝留下來的文獻、推演五德終始論而直接繼承周王朝之“正統”的。漢初由董仲舒等大儒以儒學為骨幹,輔之以道、法、陰陽而構成所謂的“經學”體系,其主要落腳點就在於論證漢代秦立、皇權獨尊的合法性。隨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漢朝的指導思想。由於正統觀念與儒家思想的倫理道德觀非常吻合,使得正統觀念逐漸得深入人心。正是由於正統觀念的形成,使得王莽即便假託禪讓建立的新朝,也得不到百姓乃至士族的支持,僅僅過了8年就被推翻,而他本人也被千秋萬世所唾罵。

西漢崇儒,但還沒有重視忠君問題。東漢則進一步強化忠君觀念,在理論方面主要是擴充了天人感應學說,用讖緯符瑞來論證劉姓王朝的合法性,深化君尊臣卑的觀點來論證忠君的必然性。其次,他們還在史學中構築劉姓正統的意識形態,樹立揚忠抑逆的歷史觀。東漢儒家忠君觀念的強化,劉漢正統觀念在道義和政治倫理上對漢末政權產生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魏蜀吳為什麼都要打劉漢旗號,連曹操也至死不敢稱帝?

孫權圖片(網絡)


同時,東漢社會以“表彰氣節”為標榜,借名節把正統觀念變成道德準則和倫理規範,所以即使在晚期政治腐敗的時候,仍能發生相當的威懾作用。不但使聲勢較小的野心家無法得逞,對勢力強大的篡逆者,亦能給與重大的制裁。正如司馬光所言:“建安之初,四海蕩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但董卓擅行廢立,劉焉自造龍袍,淮南袁術稱帝刻璽、袁紹欲私立新帝,都遭到了失敗。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就是不敢廢漢稱帝,正是正統觀念在約束著他。早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就有人陰謀推翻漢靈帝另立新主,拉攏當時任議郎的曹操,被其拒絕。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韓馥袁紹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再次為曹操所拒絕,並明確提出:“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忠誠於西面的漢獻帝。李催等人禍亂長安,獻帝一行狼狽從他們手下逃命時,曹操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主動迎接獻帝的人。乃至建安十九年,漢獻帝主動對曹操說:“您如果認為我值得輔佐就請輔佐,不能的話也隨你。”曹操聽到這樣的言語後居然大驚失色,汗如雨下。

魏蜀吳為什麼都要打劉漢旗號,連曹操也至死不敢稱帝?

魏武王曹操圖片(網絡)


儘管如此,當時劉備和一些朝野人士仍然以維護劉漢正統為號召,抨擊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欲廢漢自立”。在這種政治壓力下,曹操不得不發佈了《讓縣自明本志令》,借退還皇帝加封三縣之名,表明他的本志,為自己作政治辯護。他聲言自己的人生願望原本是“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曹操還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以睥睨天下的語氣表明自己維護劉漢正統的政治立場。在實際行動上,曹操也不得不一直保持對漢帝皇統的尊敬,至死不敢稱帝,《遺令》中隻字未提天下大業。

慎重權謀的曹操如此害怕“放在火上烤”,足見劉漢正統觀念影響是深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