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無症狀感染者"成為近期關注焦點,國家衛健委從4月1日起首次按日公佈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數據。對無症狀感染者應持怎樣的科學態度?

採訪專家:

楊功煥 (中國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

劉富強(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主任醫師)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零星出現的部分案例,讓無症狀感染者的問題再次引發高度關注。

3月3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抓好鞏固防控成效各項工作,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從4月1日起,我國將在每日的疫情通報中,公佈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從4月1日起,我國將每日公佈無症狀感染者人數(圖片來自網絡)

無症狀感染者是傳染病特點

所謂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人體後繁殖或複製,但人體並沒有損害、也沒有症狀的這部分人群。在我們熟知的傳染性疾病中,其實有很多都有無症狀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等。這些傳染性疾病的一個特點是,無症狀感染患者和有症狀的患者共同存在,現在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

在傳染病學史上,最有名的無症狀感染者當屬"傷寒瑪麗"。這名生於1869年的美國女傭攜帶傷寒桿菌,但一直沒有症狀,每到一戶人家做廚師,就會引發多人染上傷寒病。流行病學調查最終鎖定這名無症狀感染者,醫生使用各種藥物,但傷寒桿菌一直頑強地存在於她的體內。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醫學史上最出名的無症狀感染者,就是20世紀初美國發現的第一位無症狀傷寒桿菌帶菌者——傷寒瑪麗(圖片來自網絡)

上海交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上海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蔡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病原體入侵人體後有幾種常見的轉歸:一是病原體很快被免疫系統殺滅,可能來不及出現臨床症狀。二是隱性感染,即人體幾乎沒有症狀或僅有輕微的組織損傷,通過抗體檢測可得知感染過。大多數人能因此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不但病原體被清除,還能防止再次感染。三是病原體留在被感染的組織中,人體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會通過血液、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排出病原體,具有一定傳染性。

"無症狀感染者通常指第三種情況,也包括第二種隱性感染人群的病毒還未完全清除階段。"蔡泳說,他們無明顯症狀,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比較強大,能較好抑制病原體在體內的繁殖或複製。但他們很可能是傳染源,造成他人感染。

無症狀感染者也被稱為病毒"沉默的攜帶者",有時候會成為超級傳播者,引起嚴重的病毒傳播,所以及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尤其重要。

我國無症狀感染者一直不列為"確診"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無症狀感染者"最初被關注源於1月30日刊登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文章稱一名來自中國上海的女性無症狀感染者導致了德國4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2月4日《科學》雜誌刊文稱此文存在事實差錯,這名女士並非完全無症狀。

這一群體再次被關注是在武漢"清零"之後。3月19日,根據武漢市衛健委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動態,當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為零。但3月20日,網上流傳的一份"公示"顯示,19日礄口區一小區有一新增確診病例,引發對武漢確診病例是否為零的爭議。礄口區防控指揮部回應稱,網傳患者張某某,系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確診病例。隨後,全國各地陸續出現多起"無症狀感染者"。

實際上,在我國的官方診療方案中,無症狀感染者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等一直是分別單列的。

"無症狀感染者"最早出現在國家衛健委1月28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密切接觸者等並列出現。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3月7日公佈的第六版防控方案中明確提出,"無症狀感染者如出現臨床表現,及時修訂為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隔離期滿後,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收治入院。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3月3日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明確提出,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床表現。無症狀感染者因無臨床表現,需要集中隔離14天並做進一步的檢測來進行判斷。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由此可見,從1月28日起,"無症狀感染者"一直就不屬於確診或者疑似的範疇。只有在隔離期內出現症狀,才會被列入公佈數字中。從4月1日開始,官方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字。

"無症狀"並非完全是主觀判斷

根據3月31日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最新定義,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發燒、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臨床症狀,同時也沒有臨床可識別的症狀和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

那麼,"無症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完全由主觀感受決定,自覺無身體症狀但檢測陽性就是"無症狀感染者"?

中國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表示,即使一個核酸陽性患者身體無任何不適,但CT檢查出現了肺部毛玻璃樣病變,這就是感染的症狀,不能再算作無症狀感染者,我國的確診病例也是這樣做的。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CT顯示磨玻璃影(圖片來自網絡)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雖然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也就是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無症狀感染者所佔比例(圖片來源:華山感染)

單陽性又是怎麼回事?

最近,在某些地方的通報中,出現了"單陽性"的說法。這又是什麼意思?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方法主要是實時熒光RT-PCR方法,此檢測方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中開放讀碼框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 , ORF1ab ) 和 核 殼 蛋 白 ( nucleocapsid protein,N)。

一般情況下,陽性患者的ORF1ab和N基因同時陽性,但也會出現ORF1ab或N基因某一個陽性,稱為單陽性。對上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單陽性的病例,仍然需要再次取樣進行實時熒光RT-PCR檢測來判斷是否為病例陽性。

對上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單陽性的病例,仍然需要再次取樣進行實時熒光RT-PCR檢測來判斷是否為病例陽性。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有可能出現核酸檢測單陽性和雙陽性的情況,另外還有可能會出現假陽性,這是檢測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中外對無症狀感染者統計有差異

根據WHO的指南,將所有檢測呈陽性的人歸為確診病例,無論他們是否出現症狀。

韓國在疫情統計中採取的就是這種統計方法。美國、英國和意大利則不給無症狀的人提供檢測服務,長期接觸病毒的醫務工作者以及重要職位官員除外。

近日,我國眾多的省份連續多日新增感染者統計均為零,引發了很多民眾及一些專家的擔憂。"武漢那麼大的疫情,不可能一下子全都變得乾乾淨淨的,這也不符合疫情發展變化的規律。"楊功煥表示。現在國家增加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統計,補上了這個漏洞。

無症狀感染者可能被低估

3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我國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根據目前的研究,目前國內依舊還有不少無症狀感染者沒有被發現。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代表團2月在中國訪問後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無症狀感染者佔病例總數的1%至3%。但最新的數據顯示了無症狀感染的比例可能大幅被低估了。

3月19日,香港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論文構建的數據模型顯示,武漢人群中感染新冠肺炎的有症狀的患者病死率約為1.4%,遠低於目前統計數據顯示的4.5%的病死率。

研究提示,在疫情暴發期間,醫療資源擠兌造成了大量的輕症病人並未得到檢測,這裡面就包含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樣本也是一個重要參考。在對郵輪上的3711名乘客和船員的反覆測試和密切監視後,亞特蘭大喬治亞州立大學數學流行病學家傑勒多·考爾教授3月12日在學術期刊《Eurosurveillance》(《歐洲監控》)雜誌上發表研究顯示,鑽石公主號上約700名感染者中,約有18%從未出現症狀。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鑽石公主號"郵輪

另外韓國疾控中心在3月1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根據韓國已對此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進行的近30萬次檢測,報告了超過20%在出院前仍無症狀的感染病例。

通過這些研究的對比,很多人認為目前中國報告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過低,這也是最近一些人擔憂的主要原因。

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孤立存在

但是無症狀感染者一定是同時伴隨著更多的有症狀者而存在,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孤立存在。

鍾南山院士近日在採訪中表示,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目前瞭解得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他認為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比如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表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廣大社會公眾不必過度緊張。

浙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教授金永堂也公開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我國存在二次暴發疫情和無症狀感染者會導致的疫情問題,否則我國本次疫情暴發與大流行不會如期得到順利控制。

傳染性強弱還沒有最終結論

2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在流行病學特點方面,首先明確了"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這主要是根據國家和部分省份開展的密切接觸者監測數據,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

但是在科學界,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依舊還有一些爭論。一些研究者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因為不打噴嚏、不咳嗽,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確診病例相對少一些,因此傳染性較弱。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產生症狀前的2.5天就已經具有傳染性,發病前的0.6天傳染性達到峰值,提醒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風險。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輸入性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傳播風險示意圖 (圖片來源:華山感染)

廣東省疾控中心3月19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文章表明,有感染者從未表現出症狀,但是檢測顯示其所釋放的病毒量與出現症狀的患者相當。

楊功煥表示,人類認識新冠病毒才幾個月的時間,很多事情都還沒有搞清楚,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一步科學研究,當前科學界對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風險認識不一致很正常。

在沒有確切的結論以前,不能斷然肯定或者是否定,但是從防控的角度而言,當前我國一定要做好這個人群的跟蹤和管理,對已經出現的相關報道不能視而不見,要竭力避免病毒感染的擴散導致疫情的二次爆發。

無症狀感染者並沒有"放羊"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問答,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面臨傳播的隱匿性、症狀判斷的具有主觀性、發現的侷限性三大傳播風險。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主任醫師劉富強表示,兩個多月以來儘管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沒有在我國沒有被納入到病例統計中,但是也不是處於一些人所想象的"放羊"狀態,實際上,能被追蹤到的人都處於集中隔離和醫學觀察狀態。與他們密切接觸的人也被予以了隔離,這也是最近一段事情全國防控取得較好的效果重要原因。

劉富強強調,目前國外輸入至我國的無症狀感染者是疫情防控一個最大的威脅,如果不加以嚴格篩查追蹤,造成社區傳播的風險則較大。因為在國外疫情暴發的地區,隨著新發病例暴發性增加,無症狀感染者的例數也會增加。若這些無症狀感染者輸入至我國境內,直接進入社區,追溯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的難度就會加大。

他同時也認為,只要按照要求做好防護,一般不用過於擔心。傳染病的傳染必須有傳染源,如果你的身邊沒有傳染源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受到傳染。但是到風險較高的醫院等公共場所,要做好防護。

楊功煥認為,雖然偶爾被漏掉的無症狀感染者存在感染他人的風險,但是隻要當前的疫情防控不鬆懈,也能夠妥當處置。

有關無症狀感染者的“已知”和“未知”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瞭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