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母基金100人】之徐清:專注母基金 做母基金的專業者


管理著中國規模最大的創業投資母基金,基石投資人包括元禾控股和國家開發銀行,四期母基金總資產管理規模超200億元,輻射資產規模預計超1000億元,這是元禾辰坤成立14年來的赫赫戰績。

過去14年,元禾辰坤聚攏了一個龐大的GP社區,投資了超過60個GP管理的90多支基金,在全中國不同的行業投資了接近1600家公司,覆蓋醫療健康、智能製造、企業服務、消費升級和文化娛樂等領域。

這一切,都離不開元禾辰坤主管合夥人徐清的陪伴與掌舵。徐清,復旦大學法學學士、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碩士,自2002年起,先後擔任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管理部、基金投資部總經理,蘇州工業園區銀杏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6年起,作為元禾辰坤的開拓者,開始負責國創創投母基金和國創元禾母基金的運作和管理。在她的努力與助推下,元禾辰坤在隨後的歲月裡逐漸成長為中國母基金行業的中堅力量。


01 中國母基金行業先行者


2006年,位於蘇州的元禾控股(原名:中新創投)決定在原有的直投業務基礎上開拓FOF板塊,成立一支面向早期投資機構的創投母基金,首期10億元母基金的出資人——蘇州工業園區和國家開發銀行對此非常支持。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彼時該母基金的管理機構元禾辰坤在國內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我們當時主要和海外的FOF做了一些溝通,瞭解了他們做FOF大概的思路和做法。其次,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做直投出身,所以對行業裡的一些基準也有一定了解。第三,我們研究了當時國內的法律、政策條件,根據當時的情況對我們能做到的狀態做了很多調整。”徐清在接受母基金研究中心採訪時如此介紹元禾辰坤的從零起步。

當時的環境下,市場節奏相對緩慢,讓元禾辰坤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和積累。“不像今天市場競爭這麼激烈。”徐清笑言。

作為中國第一家市場化母基金的管理機構,元禾辰坤頗為幸運——管理母基金的部分資金源於政府,但市場化原則在設立基金的第一天起就被確立:對GP沒有返投要求,所投基金均可在全國範圍內投資。“我們從頭都是市場化運作。所以在這點上,確實很感恩當時的環境。”徐清稱。

“我們最早也是國企,但是我們好在沒有被政府當成招商工具在使用。” 據徐清介紹,元禾辰坤一直被作為政府重點扶持的細分產業——股權投資行業看待,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角色設定,元禾辰坤在產業方面只是引導,而不是招商。“這樣政府對整個基金的運作就沒有太多限制,會讓我們去自由發揮;而實際上,越自由發揮,越可能做大。”

對於此後一些引導基金被政府當做招商工具使用的情況,徐清表示:“目的不一樣,也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只是目的不同,會在很多操作細節上有不同的要求。”徐清認為,資金的性質決定了很多基本的東西,如果是財政出資,那麼和財政的約定是不能改變的,元禾辰坤吸引了很多GP在蘇州落戶,有一定的招商效果,但資金真正投資到蘇州的並不很多。


02 LP與GP的攜手同行


作為一級母基金管理機構,元禾辰坤可以說既是LP又是GP,十幾年的一路走來,徐清也頗為感慨。“隨著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今天回頭看過去的條款,確實還是非常有利於GP的。” 徐清認為,隨著人民幣基金出資的強勢,相關條款自然就會有所變化。對於一個基金協議,條款的一方是出資人,另一方是管理人,誰的力量比較強,誰在協議中就會比較強勢,基本是行業內約定俗成的狀態。而徐清表示,作為一個LP當然會堅持很多條款,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合作。

但具體而言,徐清認為合作都是靈活可變的,比如“一般GP是收取2%的管理費,有的GP一定要2.5%,那我並不會說一定要非常堅持2%,我們也合作過很多收取2.5%管理費的GP。”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若確實是比較有名的基金,過往業績比較好,這樣的GP自然會對管理費的要求高一些;另一方面是有的團隊比較小,一些早期VC團隊本身規模就不大,如果管理費卡得很緊,對團隊運作也不利,所以從合理規模的角度考慮,稍高一些的管理費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對於近年資管新規後,母基金出資方的收緊,徐清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2016年,元禾辰坤的基金產品開始市場化募資。徐清稱,如果政策允許,銀行是有出資意願的,因為銀行有大量的資產需要配置,母基金的收益高於一般的理財收益,雖然收益比一般的基金低,但安全性好於基金。

“但核心問題在於錯配就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徐清認為,銀行人的整體戰略思路、對風控的把握等各個方面都習慣從債務的角度去考慮,所以有比較高的溝通成本。但是,“這是一個必要的成本,在一個新行業裡發掘客戶,行業教育是必須要去做的。”相較銀行業,徐清認為保險行業的拓展會更容易一些,因為險資近年也進行了不少投資,而且險資本身的歷史短,相對來說比較開放。

“機構投資人是否決定要去投資母基金,這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如果他們決定去投,我們再去爭取就會有機會。參考國外FOF的一些出資方,有主權基金、捐贈基金,這樣的資金中國現在還沒有,需要長期發展;不過現在校友基金會慢慢在成立了,隨著基金規模的擴大,我想它未來也是會有這方面需求的。”徐清稱。

不管外部環境如何,徐清認為,把元禾辰坤定位於一個市場專業機構,“當大家想要做母基金的時候,大家會想到元禾辰坤不錯,這是我們要做到的一點。我們要努力通過自身的業績和口碑,成為投資人眼中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03 作為母基金的專注與專業


做到這一點,得益於元禾辰坤的苦練內功。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母基金,不同定位、不同策略滿足不同LP的需求。徐清稱,元禾辰坤的第一個定位就是堅持母基金是核心業務,把大量精力和最大的資金額度留給母基金業務。

“第二個定位是專業,不會有太多投資以外的條款限制,能保持一個獨立狀態來做事。第三個定位是專注。現在還是專注在VC,即使參與一些併購也是很小規模的嘗試。”徐清表示,因為公司最早是做VC出身,所以天生對VC比較擅長。“全國社保當時投資我們,在很大程度也是因為我們是做VC為主,這是全國社保這樣的大資金很難涉足的領域。”

三個定位之下是元禾辰坤的實際操作策略。母基金是一種組合投資,所以在募資之前,元禾辰坤會對投資產業和投資階段做計劃,“比如一百億基金,多少份額投醫藥,多少份額投消費,要進行產業規劃;多少份額做直投,多少份額做一級市場投資,多少份額投資於相對穩定可靠的機構,多少份額投資於新興團隊,也會有規劃。” 徐清稱,在不同產業、不同團隊間做組合,然後在不同的組合中,找到最合適的對象去投資,是元禾辰坤最核心的操作策略。

徐清認為,近年國內產業變化非常快,新興產業不斷萌生,對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的敏感度和早期佈局要靠新團隊去做,老團隊在這方面會略慢一些,即所謂要配置“黑馬”,尤其是在產業裡有深度浸淫的管理團隊。‘白馬’要配置,‘黑馬’也要配置。‘白馬’大家都會投,而投資‘黑馬’核心就在於你的成功概率能不能比別人略高一些。”多年積累讓元禾辰坤在VC行業獲得了比較多的認可,因此在獲得相關信息、構建生態圈方面會有一些優勢;在新的“黑馬”出現時,能夠比較容易對其有初步的瞭解。


04 “白馬”VS“黑馬”


徐清進一步闡釋了投資“白馬”和“黑馬”的心得。

所謂“白馬”,就是市場上業績良好並穩定的團隊,“這些是必須要投的,因為人家很好,沒有任何理由不投,這也是作為母基金收益最穩定的一個基礎,可以保證母基金的安全性。”


但不能只投白馬,如果母基金只投白馬,那長期來看就是沒有生存價值的資金,“白馬”誰都會投,資金就不需要母基金。

“長期來看,母基金更大的系統性機會在於產業佈局。”因此,元禾辰坤更喜好在細分產業裡有足夠深度和力度的GP,也圍繞產業鏈投資進行了GP佈局,如醫療健康、IT技術等。

早在2009年,元禾辰坤曾試水性地投資了一家新銳基金鐘鼎資本。其時,鐘鼎資本投委會主席梅志明是亞洲最大物流設施提供商普洛斯的創始人,由於其在物流領域的強大資源,鐘鼎資本藉此向“供應鏈+”方向發展,迅速在業內打開知名度,並憑藉德邦物流、震坤行等項目收穫頗豐。在投完其一期基金後,元禾辰坤此後五期連續跟投鐘鼎資本。鐘鼎資本的成功讓元禾辰坤進一步強化了產業深耕和配置黑馬的決心。

徐清表示:“投資‘白馬’其實是關注整個投資狀態,如果有好的機會也可以跟投。不過,我們還是堅持母基金,項目只是做跟投,目的在於可以提高一點收益,或回款稍微快一些。”相較之下,投資“黑馬”所花費的精力更多,會花很多時間、跟很多人溝通。“總體而言,當然不能保證投資‘黑馬’一定成功,但是相對來說可以通過我們的資源和經驗,規避掉一些風險。”徐清稱。

徐清認為,“黑馬團隊最好是兩三個合夥人,有一些人是投資背景,有一些人是產業背景。”同時,團隊架構和產業理解度是“黑馬”的基礎。“如果說投資背景的人也沒做過幾個項目,那不用談了,如果說產業出身的人對產業不熟,那也不用談了。兩方面能力都足夠的情況下,再看你們的合作是否能長期;當然,這一點比較難判斷。”

而對於“黑馬”團隊,元禾辰坤可以對其進行提升。“首先,團隊如果是完全的新團隊,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疑惑的地方,我們可以幫他們進行一些梳理,因為做母基金的人天生站得會高一些,會看到更多東西。第二是內部管理,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在投後管理方面進行一些提升,包括團隊內部組織結構、分配機制,文化各方面。我們會給一些建議,但我們不會給一個答案,因為每個團隊有自身的狀況。”


05 最好的學習對象是GP


多年的母基金投資生涯讓徐清感到,最好的學習來源於GP。

“他們對產業的理解,對投資的理解,他們看到的問題,都是真知灼見,能展現很多自身的思考。這些內容有些我覺得挺有道理,有些覺得沒有道理,但是每一次溝通後,都會讓你對行業有更清晰的認識。”這也讓徐清感到從事母基金行業很有樂趣,因為溝通的都是一群高智商的精英人士,他們把多年經驗進行分享,降低了學習成本。“很多時候你花很多時間看一本書,可能只有一句話有用。”

而作為專業的LP,徐清對行業的理解也可以讓母基金的LP汲取很多,“這就是一個傳導;同時,與自己的LP溝通,也要認真學習他們從LP角度出發關注的問題。”徐清認為,每一場募資都是一場學習,有助於成長。“募資很辛苦,但在募資中不同的人會提出很多問題,表達很多觀點,你回答的過程其實也是對自身的梳理——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足,心裡會逐漸清晰,是很有好處的。當你考慮和LP溝通時,你要讓自己的思考和展示更符合他們的要求,所以要了解對方的需求,而不僅僅是自己滿意,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這樣的思考對自身成長也很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