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刑场赴死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一语戳中痛处!

清朝的闭关锁国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了清王朝的命运,甚至还决定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我们与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隔绝。这次维新变法像一道闪电一样,在清朝末年漆黑一片的天空上点亮了一丝曙光!说起戊戌变法,不得不提起几个人。不只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光绪帝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光绪帝虽然在朝政上都听慈禧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光绪帝思想上的独立性。小编觉得光绪帝能提出维新变法,和他的老师有些脱不开的关系。帝师翁同龢,他是同治帝和光绪帝两代帝师,他为光绪帝讲课不只是讲四书五经,更多的是结合世界大势,引入新思想,也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戊戌六君子刑场赴死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一语戳中痛处!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洋务派兴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但凡改革必将面临强大的守旧派!不只是新旧思想发生巨大的碰撞,大家都知道大清王朝对于满汉之分是非常在意的,若变法成功,对于那些当朝元老的宗族,官位都是巨大的打击,民族的差异也将会被抹平,这些对于那些顽固派来说是侵犯他们利息根本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答应呢?变法中提出要改制度,慈禧心中定是存在顾虑的。直到公车上书失败后,光绪帝曾想收回袁世凯兵权,包围慈禧太后的宫殿,是的这位权倾朝野的女人实行的猛烈的武力反攻。直接导致光绪帝被困,戊戌六君子被杀。小编觉得,当时光绪帝名义上已经“亲政”,但实权仍在慈禧太后手里。变法若要成功,要么说服慈禧赞成,或者默许才可以,当权者的缺席,也是这场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戊戌六君子刑场赴死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一语戳中痛处!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1898年,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举行斩首,只有康有为逃了出来。斩首时他们的同胞竟然向他们扔石头,扔白菜,欢呼雀跃!鲁迅用八个字写出当时戊戌六君子的心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否认的说,中国人一向仇视改革,人们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过多的宣传西方思想可能会引起反感,甚至无法解决人民群众对于温饱与和平的追求。封建社会中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权利感并不多,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他们已经缓和了一套生存本能,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不断依附于强者和表达忠诚。小编觉得,戊戌变法的失败也是有迹可循的。

戊戌六君子刑场赴死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一语戳中痛处!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大清王朝的命运再不可更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