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曾有網友發帖問:歷史上誰最有可能是穿越回去的?雖是玩笑一個答案卻顯得出奇一致,都指向一個人,那就是達芬奇。達芬奇成就之高著實令人驚歎,繪畫寫作數學等覆蓋面極廣,更是密碼學鼻祖。今天要說的正是達芬奇的一幅名作《蒙娜麗莎》,作為巴黎盧浮宮鎮宮三寶之一其話題度早已一飛沖天。

蒙娜麗莎微笑了嗎

其中最令人們津津樂道爭論不休的便是蒙娜麗莎臉上神秘的微笑了,可謂是千人千面,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蒙娜麗莎根本沒笑只是擺出了尋常端莊的姿態,也有人認為蒙娜麗莎嘴角上揚一定是微笑了的緣故,此類爭論自《蒙娜麗莎》問世以來便從未停止。

16世紀《蒙娜麗莎》問世時所引起的轟動是極為強烈的,而今有關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爭論也是眾說紛紜,上文所說的兩種態度也不過是冰山一角。在多數人隨口爭論的同時也有一個"入門級"選手——卡羅·維斯,他從一名外科醫生的角度出發,給了人們另一個答案。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一般認為蒙娜麗莎沒有微笑的人都更傾向於從其美麗的雙眼著手,主張如果擋住蒙娜麗莎的唇只看上半張臉其實是完全沒有笑意的,尤其是那雙眼睛,顯得格外平靜。可是無論有關雙眼的"證據"多麼充足也無法解釋為什麼蒙娜麗莎有一對上揚的嘴角。意大利外科醫生卡羅·維斯則給出了自己的方法。

意大利外科醫生給出答案

達芬奇在繪製長53釐米高77釐米的《蒙娜麗莎》時,費了不少心思,據說單唇部的繪畫就用了足足40層,這恐怕也是其微笑神秘莫測的原因之一。卡羅·維斯主張蒙娜麗莎並沒有微笑,達芬奇只是畫出蒙娜麗莎平靜時的樣子,蒙娜麗莎之所以微笑是因為她患有某種病。這一結論初聽起來確實顯得荒唐,但當卡羅·維斯給出理由時卻讓這一結論有了一定的生命力。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如果仔細觀察《蒙娜麗莎》這幅畫,就會發現蒙娜麗莎的髮際線要比尋常人高處一些,也沒有睫毛。作為一個堅定認為蒙娜麗莎沒有微笑的人,卡羅·維斯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也正是這一點給了他堅定觀念的信心。為了看出更多細節,卡羅·維斯把《蒙娜麗莎》放大了3.14倍,在高清觀察後他認為蒙娜麗莎之所以髮際線後移等是因為她患有缺碘導致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同時蒙娜麗莎又因膽固醇過高在面部堆積了較多的脂肪,形成天然可親的胖臉,也正是臉部脂肪造成了其特有的微笑感。而卡羅·維斯的解釋也並不是只有畫作細節的單方面支持。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缺碘所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因此在那種情況下,達芬奇畫出這樣的蒙娜麗莎也就不稀奇了。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對藝術有些許瞭解的人都知道,達芬奇的藝術是力求真實的藝術,他試圖將自己變作一面鏡子,描繪出事物本來的面貌。尤其從蒙娜麗莎的側臉和髮際線處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達芬奇力求真實的意圖。整幅畫作相較同時期的其他畫作有這極大的進步,因此卡羅·維斯從畫作的細節處出發,有次發現,其結論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藝術永無定論

無論是微笑還是平靜,《蒙娜麗莎》都不是一副簡單的只注重外形創作的畫。無論蒙娜麗莎是否微笑,人們對其所表達的情緒都有各自的理解,這恐怕就是達芬奇的高超之處,其畫作不但體現的形象的真實更表達了情緒的真實。

在繪畫技術發達的當下,喜怒哀樂等一系列情緒的表達早已不再是難事,然而在當時歐洲,畫家們的肖像畫往往更趨向描繪人物外形,對於心理活動的把握可以說是嬰孩水平,甚至還沒有覺醒。這也就是為什麼《蒙娜麗莎》能在眾多肖像畫中脫穎而出。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達芬奇對畫中人物情緒的勾連有著純熟的運用,是以人們在看到《蒙娜麗莎》時總想對其情緒下以定論,因為人們看到了情緒,卻又因人與人的不同而看到不同的情緒。卡羅·維斯將《蒙娜麗莎》放大3.14倍以求對其情緒有更好地理解,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其方法的成立正是建立在達芬奇求真藝術的基礎之上,正因達芬奇求真,蒙娜麗莎肉肉的臉才有一定的說服力。

雖說時過境遷,蒙娜麗莎到底有沒有笑或許只有達芬奇自己知道,但是藝術作品的解讀卻不只是藝術家自身的事。藝術家對於自己的藝術作品有時並不具有權威性的發言權,因為當一個作品被拋之於世,其作品的所有權就再不屬於藝術家本身。"一千個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個作品的成功離不開後世的解讀。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雖然只有達芬奇知道蒙娜麗莎是否有笑,但是有關蒙娜麗莎神秘微笑的爭論也讓這幅作品的價值有了更高一步的提升。況且達芬奇真的有讓蒙娜麗莎笑或是不笑嗎?或許他也在創作一個似笑非笑的蒙娜麗莎,但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

與其說卡羅·維斯提出了蒙娜麗莎沒有微笑的依據,倒不如說他為人們研究繪畫作品提供了一種方法。從前或許有人覺得放大繪畫作品的方法有些簡單,甚至粗暴,但是在藝術面前這些質疑都是可以忽略的,因為藝術本身是至美的,至高的,超越生活的。如果拘泥於常見的方法,那恐怕極容易錯過真正的藝術。因此想要解讀藝術,恐怕要先打開自身的創造力,好有能力容納新的觀點與事物。

“蒙娜麗莎”之謎惹得無數人議論,外科專家卻認為:她有病

總結

有關蒙娜麗莎微笑的爭論不會因為第一個人而開始自然也不會因為卡羅·維斯而停止。作為一副同時展現現實與情緒的畫作,蒙娜麗莎微笑的爭論是和畫作一同問世的,假使有一天《蒙娜麗莎》被燒燬或是不復存在,這爭論也不會停止,因為藝術是一種追求,由於這追求有著絕對的崇高性,這種追求也就沒有了終點

卡羅·維斯以自己外科醫生的身份給《蒙娜麗莎》一個解釋,也會有更多的人以更多的身份去解讀《蒙娜麗莎》,這便是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