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漢方治療胃潰瘍,常用這幾個方劑



大建中湯治胃下垂兼胃潰瘍症驗案(藤平健治驗)


22 歲未婚女子,約 1 年前,胃消化不良,食後吞酸,腸鳴,繼而下利,僅 1 年間體重下降 19kg,現只有 36kg。全身倦怠嚴重,終日臥床,諸治療無效,自己認為如此下去,活不到半年將死。

身體消瘦,如皮包骨,顏面蒼白,完全不思飲食,雖勉強進粥,即停食不下,口吐酸水,嚴重不適。腸鳴劇烈,常常自覺蠕動亢進,腹力極弱,足冷甚。大便 2 日 1行,均為下利便。閉經已數月。脈沉弱;舌尖灰色,根部褐色,苔厚而乾燥。腹力軟弱,腹壁薄,心窩部略有抵抗壓痛。

與大建中湯 96 日,諸症好轉,體重增加 15kg 而愈。(《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患者的症狀繁多,大致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整體的體質虛弱,二是消化道的局部症狀,三是舌、脈、腹診的客觀表現。其中,“腸鳴劇烈,常常自覺蠕動亢進”應該是使用大建中湯的眼目所在。

“食後吞酸,腸鳴,繼而下利”,很容易想到生薑瀉心湯證;“心窩部略有抵抗壓痛”更像是“心下痞硬”,但患者的體質虛弱,而適合生薑瀉心湯的人較之壯實。《皇漢醫學》把生薑瀉心湯歸在少陽病裡,大建中湯歸在太陰病中。“少陽病” “太陰病”不僅僅是病證的分類,更應該暗含體質的強弱。

大建中湯條文說:“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是腸型或胃蠕動波,為腸蠕動亢進的表現,只不過屬於逆蠕動。但患者在蠕動的程度上沒有條文描述的那樣嚴重,既沒有“出見有頭足”,也不存在“不可觸近”,推測可能是患者體質極度衰弱,對疾病的反應不夠強烈。該病人沒有嘔吐,可能與進食比較少有關,但口吐酸水可以視為嘔吐的變異。


單味甘草治胃潰瘍驗案(矢數道明治驗)


43 歲婦女,約自 20 日前食慾不振,心下部脹滿痛苦,絞痛,噯氣,燒心,噁心,同時有肩酸、腰痛,全身倦怠已極,不能食米飯,能吃辛辣味麵條。

於醫院經 X 線檢查,診為胃潰瘍,並疑有癌變,勸其儘早手術,並已安排病室床位。

潛血反應強陽性,排黑便。

脈弱,腹軟弱凹陷,滿腹有壓痛,小野氏臀部壓痛點強陽性。曾考慮小建中湯、六君子湯、平胃散加減等,後來決定用甘草浸膏末,每次 0.5g,1 日 3 次。延期 10 天入院。在此期間服上藥,胃部症狀好轉。服用 2 個月,經癌中心詳細檢查,已無手術之必要,可健康地工作。此種胃潰瘍獲得卓越效果之病例甚多。

附記:胃潰瘍服用單味甘草煎劑、粉劑或浸膏末,可出現一時性浮腫。此者如前所述,乃甘草中有甘草黃甙及醋酸脫氧皮質酮作用,引起與腎上腺皮質激素類似之副作用。然而,使用甘草出現之浮腫容易消退,如甘草減量,或服用五苓散,大部數日即愈。(《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此種胃潰瘍獲得卓越效果之病例甚多”,讓我想到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生胃酮。生胃酮就是甘草次酸製劑,能夠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存活時間延長、再生加快,防止氫離子的逆彌散,從而加強胃黏膜屏障。那麼,本案使用甘草浸膏末是否也是通過這個機理起效的呢?值得討論。

醫者“曾考慮小建中湯、六君子湯、平胃散加減等,後來決定用甘草浸膏末”。放棄了這些處方而選用一味甘草湯,其間的心路歷程又是如何呢?《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甘草湯條下記載:“自古以來,荷蘭、德國、英國等,就以單味甘草煎劑或其流浸膏作為胃潰瘍之治療藥。”這可能是矢數道明先生選擇甘草的最直接動機。

附記部分說單味甘草煎劑可出現一時性浮腫,屬於腎上腺皮質激素類似之副作用。從這一角度來看,《傷寒論》用甘草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糾正脫水的。對於熱性病來說,本身體液消耗就多,加上發汗、催吐及瀉下等攻擊性治療,很容易造成脫水。甘草的“一時性浮腫”就是水鈉瀦留表現,也就是說甘草具有保水作用,這也是《傷寒論》汗、吐、下之後頻繁使用甘草的原因。


平胃散治胃潰瘍驗案(矢數道明治驗)


24 歲男子。3 年來胃之情況惡化,訴心下部疼痛,胸部緊縮感,兩肩劇烈痠痛,腹部脹氣,多漉漉作鳴。經內科仔細檢查,據云有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經各種治療無效來院。體格、營養皆中等,顏面蒼白,貧血貌,脈弱,舌無苔。腹證:心下兩季肋下部有輕度抵抗,既無胸脅苦滿,又無心下痞硬。

從前用健胃劑無效。此時與平胃散加茯苓、白朮、黃連、山梔。心下部疼痛減輕,體重增加,食慾增進,精神活動良好,約 6 個月痊癒而停藥。(《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本案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所用的平胃散加茯苓、白朮、黃連、山梔為一貫堂的平胃散加減,用於胃酸過多症及胃潰瘍,有吞酸、嘈雜、空腹時疼痛、心下部痞滿但不痞硬者。仔細來看,患者的症狀與此方主治並不吻合,因此,可以視為該方的靈活運用。

“腹部脹氣”,考慮厚朴類方之所治;“轆轆作鳴”,視為痰飲,茯苓、白朮所用之依據。

黃連、山梔應該是針對消化性潰瘍的。

“既無胸脅苦滿”,可以排除柴胡湯證;“又無心下痞硬”則排除甘草瀉心湯證。

“顏面蒼白,貧血貌”讓人想到六君子湯,但“體格、營養皆中等”,似乎還沒有虛到六君子湯證的程度。

目前的主症是心下疼痛與腹部脹氣,即使有虛證也應該急則治其標。


從中醫角度來看,“舌無苔”恐怕不適合平胃散。平胃散的功用是行氣化溼,多用於舌苔厚膩的情況。“經各種治療無效來院”,病情比較複雜,有可能是寒熱虛實錯雜之病,如果用

後世的三合湯,可能會更合適。“痛在心口窩,三合共四合”,頑固性胃痛,此方值得考慮。


柴胡桂枝湯治胃潰瘍驗案(矢數道明治驗)


49 歲男子。初診於 1955 年 7 月。十數年來被診為胃下垂症。1 個月前病情惡化,每食後或空腹即心下疼痛,周身倦怠甚重,起則眩暈,疼痛放射至左胸及背部,欲吐不出,胸中煩熱,腸鳴亢進。胃下垂至骨盆。X 線診察結果,胃上部與十二指腸有潰瘍。潛血反應強陽性。因周身衰弱而勸其手術。

心下部壓痛明顯,腹直肌輕度緊張,但其自感不甚緊張,幾乎滿腹凹陷。初與堅中湯a 加吳茱萸、牡蠣,因無效,改用柴胡桂枝湯加牡蠣、小茴香,囑其注意攝生。諸症減輕。服藥5 個月,周身症狀好轉。據再檢查之結果,已全無必要手術。8年來一直身體健康。(《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堅中湯是小建中湯去飴糖,生薑換乾薑,再加半夏、茯苓而成,《千金方》以之治虛勞內傷,寒熱、嘔逆、吐血。本案雖無吐血,但“潛血反應強陽性”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只是出血量少,沒有達到吐血的程度,但其出血的本質是一樣的,因此,醫者選用堅中湯是有依據的。服用堅中湯無效之後,重新選方,放棄以出血為主症,確定以腹痛為主症而使用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湯加牡蠣、小茴香是漢方常用的消化性潰瘍處方。“心下部壓痛明顯,腹直肌輕度緊張”,這是柴胡桂枝湯證。加牡蠣可能是兼顧反酸,牡蠣有制酸作用;用小茴香可能是加強止痛。

現代醫學使用抑酸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程一般為 4 ~6周,潰瘍癒合後維持治療 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本案持續服藥 5 個月,在療程上也足夠了。如果僅僅滿足於症狀的消失就停藥,缺乏進一步的鞏固過程,以後可能還會復發的。這種情況下,漢方服藥時長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


本文摘自《漢方治驗選讀》,內容僅供中醫人士交流學習之用,讀者如需照方抓藥,還望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