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治療身體煩疼,醫案

臨床醫案

周某,女,62歲,農民。2010年4月24日初診:患者四肢疼痛酸脹多年,遇到天氣變化或勞累加重,時發時愈,做過各種檢查,類風溼因子不高,有輕度腰椎骨質增生,飲食、二便尚可。最近周身疼痛,右下肢從臀部到小腿脹痛厲害,活動稍舒,躺下尤劇,以致心煩不眠,舌淡,苔薄黃,脈弦細。

處以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

柴胡1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黃芩10g,黨參15g,半夏10g,生薑10g,大棗10g,黃柏10g,蒼朮10g,蜈蚣1條,全蠍10g。7劑。

2010年5月2日二診:服上方後,臀部及小腿肚痛顯著好轉,全身痠痛也有改善,頸部不適,精神疲倦,舌淡,脈弦細。

原方加減:柴胡1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黃芩10g,黨參15g,半夏10g,生薑10g,大棗10g,黃柏10g,蒼朮10g,葛根50g,黃芪30g。7劑。

2010年5月10日三診:服上方後,頭頸部及上身疼痛全部緩解,精神亦好轉,僅臀部留有酸脹感,脈舌同前,仍然用原方加減:

柴胡1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黃芩10g,黨參15g,半夏10g,生薑10g,大棗10g,黃柏10g,蒼朮10g,木瓜30g,懷牛膝15g,薏苡仁30g,黃芪30g,當歸10g。7劑。服後臀部的酸脹感消失,一如常人。

用方思路在經方中治療因風寒溼熱導致周身疼痛的方劑不少,大多數以溫陽散寒、利溼清熱為治,如烏頭湯、白朮附子湯、麻杏苡甘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等。臨床治療,習慣於用經方者,常常根據辨證論治的需要,選取以上方劑。柴胡桂枝湯的立意然而柴胡桂枝湯的立意卻與以上方劑有顯著的不同。《傷寒論》第151條雲:“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柴胡桂枝湯方中共9味藥,即柴胡、桂枝、半夏、黃芩、白芍、炙甘草、黨參、生薑、大棗。從證候來分析,“支節煩疼”是指四肢煩勞痠疼,雖不劇烈,但纏綿不已;從方劑的組合來分析,本方是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的合方,兩方都以“和法”為治療原則,而不是以祛風、散寒、祛溼、止痛為目的。“支節煩疼”的臨床表現這種病痛,最常見於中老年到體質比較虛弱的患者,最容易在勞累過後、天氣變化、季節更替時發生,各種檢查都顯示不出有嚴重疾病,用藥偏涼、偏溫則患者都感覺到不適。這是身體虛弱或年齡趨於衰老,肌肉筋骨不勝勞累,不能適應溫差、溼度變化所致。這種因為身體不能和調而出現的病痛,不能當作風溼一類病來治療,應當視為“亞健康狀態”,採用“和法”調治,故以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合用,和陰陽,和表裡,和營衛,和氣血。全方藥性平和,不偏溫,不偏涼,具有調補與治療兼施的特點,故在中老年人和亞健康人群中運用很廣。

臨床加減應用疼痛是由氣候變化引起:

如開春季節溼熱萌生,則合用二妙散,即加蒼朮、黃柏;

如屬勞累所致,則合用當歸補血湯,煩疼而致睡臥不安,再加雞血藤、酸棗仁、茯神;

如疼痛以臀部腿部為甚者,則合用四妙散,即二妙散加懷牛膝、薏苡仁;

如疼痛牽涉到頸部,則合用葛根湯,即加葛根;如疼痛劇烈,則合用止痙散,即加蜈蚣、全蠍等。

氣竄動導致的疼痛還有一些中老年人,總感到有一股氣在身上竄動,氣走到哪裡,則哪裡疼痛,按之即打嗝,令人稱奇,用尋常疏肝理氣之法不效。我後來從劉渡舟先生的《傷寒論十四講》中得知,當用此方治療。

總之,中老年人就像一部使用了幾十年的機器,部件老化,容易出現這裡或那裡的故障,肢體經常會有一些莫名的不適,不宜大補、大瀉,只需調節、維修,而此方是特別適合的方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