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散:出處不同,功效各異

二妙散:出處不同,功效各異

在中醫史料記載中,有很多不同出處的“二妙散”,其功效各不相同。

出自《丹溪心法》的二妙散:炒黃柏、米泔浸炒蒼朮,各15g。共為細末,每次3~9g吞服,每日2次。既可做湯劑,也可做丸劑。具有清熱燥溼之功,主治溼熱下注,筋骨疼痛,兩足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熱痛;下部溼瘡,小便短赤;溼熱帶下,淋濁等。

出自《絳囊撮要》的二妙散:蒲黃(炒黑)、海螵蛸等量,為細末,塗患處,主治舌腫出血。該方蒲黃具有涼血活血,祛瘀止血之功,炒用降低活血之力,意取涼血之效,海螵蛸具有收斂止血、制酸止痛等功效,生用長於固精止帶、制酸止痛之功,炒用長於收斂止血、止帶、斂瘡之效,根據患者口舌瘡瘍辨證選擇使用,療效滿意。該方可選用於胃、十二指腸疾病、婦科疾病等,孕婦禁用。原方記載,用上述“二妙散”塗患處的同時,還可用生石膏15g、薄荷5g,水煎待冷含之。

出自《仙拈集》(又名《李氏經驗廣集良方》)的二妙散:荔枝核、小茴香各等份,為末,每次10g,主治寒疝偏墜腫痛。該方荔枝核具有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之功,小茴香具有開胃消食,理氣散寒之效。二藥合用,具有行氣散結、散寒止痛功效。既可用於寒疝之證,也可用於因寒邪所致的胃痛、腹痛、肌肉痛等。

出自《葉氏女科》的二妙散:熟地黃(炒)、乾薑(炮)各10g,為末,米飲調服。主治妊娠胎漏。該方熟地黃溫補肝腎、補血滋潤、益精填髓,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熟地補陰,乾薑回陽,陰陽雙補,胎漏而止。本方加減,可用於急性疾病導致陰陽受損之證,比如腹瀉後的陽氣不足、津液受損等。

出自《楊氏家藏方》的二妙散:當歸、熟地黃各等份。為末,吞服。主治肝氣不足所致視物不明,淚下時作,雙眼昏花等。該方當歸補血潤腸,熟地黃補益肝腎,二藥合用補肝腎,邪不滯留,對肝腎陰虛、氣血虧損引起的病證較為適宜。本方加減可用於頭暈、失眠、腹痛等病證。

出自《朱氏集驗方》的二妙散:當歸、橘皮各等份。為末,吞服。主治氣血不暢之證、風證。該方當歸養血補血、潤腸通便;橘皮理氣調中、燥溼化痰。對因氣血不暢引發的疾病療效理想。本方加減可用於月經不調、腹痛、脅痛等病證。

在中醫學史料記載中,遠不止這些“二妙散”。歷代中醫學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臨證經驗,總結了一些自己反覆驗證並有效的“二妙散”,從學習這些不一樣的“二妙散”過程中,臨證中醫可探索出更多的臨證經驗。(梅松政 四川省古藺縣觀文鎮梅松政診所)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