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要實行海禁政策?

今古言堂


明清我國的沒落,與海禁政策不無關係,導致我國往日的漢唐雄風不復存在,令人惋惜。那明朝為何要實行海禁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此中原因。

一、防範外部勢力的侵擾

明初洪武永樂年間的倭患。倭寇在元末已經出現,當時日本國內幾部分勢力互相攻伐,導致大批破產的武士、潰兵、敗將流亡海上,劫掠商船,氣焰非常器張,

永樂年間,倭寇受到明朝嚴重打擊,大部分被殲滅,永樂以後的宜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年間,倭寇侵擾大減。在這一百多年間,只有小股的倭寇偶爾侵犯,但沒有見大批倭寇進犯。嘉靖年間,倭寇又死灰復燃,並且在嘉靖末期的十數年間,在東南沿海浙江、福建等地愈演愈烈,其猖獗程度前所未有。

張士誠、方國珍的殘餘勢力。朱元璋在幹掉張士誠和方國珍這兩個對手後,他們的餘部

亡命海上,繼續勾結倭寇搶掠沿海,和明朝鬥爭,時刻準備捲土重來。於是,朱元璋開始逐漸實行海禁以防止張士誠、方國珍他們的餘黨乘機作亂。此後明朝陸續將存在很久的泉州、明州(今寧波)、廣州這三個進行貿易的市舶司撤銷了,只准許其他國家到明朝進行朝貢時進行貿易。到了最後,明朝徹底地取消了海外貿易。

二、 經濟財政方面的原因

“重農抑商”的政策。元末時期,各地起義軍進行割據戰爭,使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各方勢力不斷招兵買馬,橫斂民財,增強自己的實力。戰火所至,田地荒蕪,莊稼無人耕種,到處是荒涼之景。朱元璋為了恢復經濟民生,作出了一系列努力去恢復社會經濟,同時採取“重本抑末”的措施,即重視農業,打壓工商業。

外交“厚往薄來”的政策。明朝的“厚往薄來”給明朝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來明朝“朝貢"的貢使,明朝賞賜了遠超他們所貢禮物的東西。在這種不平等的“朝貢貿易”中,周圍各國都得到了很多好處,所以來朝貢的國家十分踴躍,致使明王朝耗資巨大。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所到之處,都施以恩惠,贈送明朝的物產與財富,而對外國的奇珍異寶則是斥巨資購買,這些產品對經濟的貢獻微乎其微,僅前三次下西洋活動就花費了600萬兩。所以這些巨大的花費也是推動明代實行海禁的重要因素。

三、“爭貢之役”促使明朝加強海禁

明朝周邊國家為爭奪“朝貢”的權力,在寧波發生了發生鬥爭——爭貢之役。這場戰鬥,導致最大的一個後果就是明政府加強了海禁裁撤了福建和浙江的市舶司,只有廣東市舶司沒有被裁撤。而對日本朝貢貿易的嚴格限制又導致嘉靖年間倭寇的再度猖獗。

“爭貢之役”後,嘉靖連續發佈海禁令,標誌著自正德年間鬆弛的海禁又開始嚴厲起來。嘉靖三年四月、四年八月、八年十二月分別發佈命令強調禁海禁。



明朝政府停止了自宋元以來各國貿易的傳統,將自己隔絕於世界之外,拒絕了外來文明,把明帝國緊緊鎖在封閉之中。自從這時,我國開始落後於西方世界,無往日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