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怕”

上学期班上转来一位新生李宇,长得高大壮实,学习态度和成绩都很好,但却是一个爱哭闹的孩子。

一次体育课,李宇无法完成体育老师的指定动作,看其他同学都顺利完成,他抑制不住情绪大哭,反复说“我要找妈妈,我想回老家”。“孩子,别怕。有老师在……”我一边劝说一边轻抚他的后背,过了很久他才慢慢平静下来。后来,李宇在体育课或大课间活动上哭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凶。看这样一个大男孩哭得撕心裂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后来,李宇甚至不愿意上学,妈妈送到校门口,他哭喊着不让妈妈走,要妈妈带他回家。

我向李宇妈妈了解情况,原来孩子两岁半还不太会说话,常常用哭闹发泄情绪,医生的诊断是“轻微自闭”。李宇妈妈说孩子很好强,但经不起挫折,情绪控制能力很差,转入新学校,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便出现了抵触和焦虑的情绪,所以很容易哭闹。

谈话后,“安全感”这个词深深扎进我的心里。李宇是班级的一员,我要帮助他尽快融入新环境。

李宇不善表达,与人交流动手不动嘴,如果想与同学玩就一把抓住同学不放手,或者故意拿同学的东西不还。时间长了,班上的孩子难免对李宇的行为议论纷纷。我告诉他们:“李宇刚刚加入我们,还不熟悉这个集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我们一起努力让李宇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好不好?”孩子们使劲点头。

如何让李宇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

李宇喜欢英语,我便与他约法三章:想跟同学玩必须先问“Let’s play together,ok?”得到肯定回答才能一起玩,不能抓着同学不放,他们会疼、会害怕的。也许是李宇觉得用英语交流比较有趣,便马上执行了,同学看他态度这么诚恳,也都欣然答应与他玩。

李宇擅长玩魔方,三阶、四阶甚至异形魔方他都玩得溜,我就建议他与同学一起玩魔方。后来,他身边经常有一群男同学围着,研究各式各样的魔方。孩子们或询问或感叹“怎么弄的”“好厉害啊”,李宇则用他简单的语言配合手上的动作进行讲解。与同学一起玩魔方的日子里,李宇脸上的笑容格外多。

李宇不善言辞,但英语课上却能积极发言,而且总能正确回答问题。他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大,然后马上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我以为他是怕回答错误挨批评,因此捂住耳朵不想听。一次上课,电脑开机时突然跳出一段广告,伴着急促的音乐,李宇吓得把头埋在桌上,耳朵捂得严严实实。

经过与家长沟通,我得知李宇小时候看见几个特定的广告就会躲到角落里大哭,现在看到电梯间的某些广告还会躲到角落。原来,特定的声音、颜色会使李宇感到不安。

于是,我单独找来李宇问:“What colour do you like?”他想了想告诉我:“I like blue and red,but I don’t like brown and black.”之后每次上课,无论着装还是课件,我都会避免棕色、黑色及相近的色调。经过一学期的相处,李宇在课堂上的失常行为慢慢减少了。

其实,像李宇这样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并不少,只是他们的情况没有李宇严重。回想教书这几年,遇到过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很轻的学生;一到教室就身体不舒服,但医生检查却没问题的学生;临近期末考试就因压力太大而生病的学生……他们或许并非故意,而只是缺乏安全感。

我有一个朴素的教育理想:成为让学生拥有安全感的老师,被学生完全信任的老师。我们此生有幸成为师生,应该彼此信任,在这段时光里,孩子安全感满满,我才会幸福感满满。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长阳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01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