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在我家孩子还未到入园年龄时,我就从闺蜜那里提前感受到了入园焦虑的可怕之处。闺蜜日常性格颇为大条,完全是那种别人口中的“女汉子”,可是在面对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上,她竟然表现了超乎寻常的焦虑和不安。

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她就已经担忧得做不好事睡不好觉,常常深夜也会突然一条信息丢过来,说网上又有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性侵或者虐待了;又或者是会突发奇想要不要干脆自己辞职在家教孩子好了,不去幼儿园行不行?

入园的日子还是如期到来了,闺蜜举步维艰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师手里,已是泪流满面,孩子意识到现实后哭闹着不肯进去,闺蜜也一样哭得撕心裂肺,搞得老师不知道是该安慰孩子还是大人。

上班后眼睛就一刻不离手机,生怕老师发来关于孩子的信息自己不能第一时间看见。下午早早请假去幼儿园偷看孩子,躲在门后像个密探,直到看到孩子没有哭闹才安心。

回家后拉过孩子百般“拷问”,中午吃了几个菜,和小朋友说了几句话,老师单独问了你几次,有没有用力掐你拉你……最后连孩子都说:妈妈你别问了,都耽误我看动画片了!

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闺蜜的焦虑状态之后又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才稍有缓和。作为旁观者,看到她这样的状态,让我也不自觉提前做起了功课。

慢慢地我发现,其实说到入园焦虑,家长们远比孩子的“症状”要严重很多,甚至于很多孩子之所以焦虑,其实主要是受到家长的影响。

这就需要家长们引起格外重视和警醒,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来认识一下入园焦虑:

入园焦虑其实就是一种分离焦虑,指的是因为不愿意与重要的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在幼儿时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但是也有少部分人直到成年也有明显的分离焦虑。

英国学者约翰·鲍尔比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将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划分了3个阶段:

1.反抗阶段:哭闹不止,甚至会踢打他人;

2.失望阶段:意识到反抗无效后,哭闹逐渐减少,但依旧不愿意搭理他人;

3.超脱阶段:逐渐接受现实,不再充满敌意,逐渐愿意说话和玩耍等。但是一旦看见亲近的人又会表现得伤心。

这三个阶段对于成年人也一样符合。唯一不同的是,家长们有能力更快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进而帮助孩子也尽快摆脱焦虑。

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所以面对焦虑,家长们必须以身作则,而且除了焦虑,家长们能做的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介绍下:

对症应对,治好入园焦虑其实并不难:

只有了解孩子们焦虑的原因,对症下药,家长们的焦虑问题才能一并治愈:

一.症状:在幼儿园里吃不下睡不着

很多孩子在家里,由于父母的溺爱或者放养,作息会比较随意,常常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中午也没有养成睡午觉的习惯。饮食上,一般也是不饿就不吃正餐,甚至全都零食代替。

这也就导致孩子去了幼儿园之后,难以适应园中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别的小朋友休息的时候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或者无法接受早起早睡。

饮食上也无法接受幼儿园的“大锅灶”,出现喝水少吃饭少的情况。

家长需要做:提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家长们需要在孩子一岁半之后就开始培养孩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和孩子约定好作息规则并一起严格遵守,周六日可以稍微放松。

饮食上要做好榜样,和孩子说好正餐为主,零食要限量。

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二.症状:无法应对各种各样陌生的面孔

入园之前,孩子通常就只是和几个亲近的人接触,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有限的几个亲人。

在熟悉的人中间,孩子也会感到放松和安全。

但是入园后,孩子突然要面对几个张陌生的面孔,并且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难免会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和每个人交流。

家长需要做:增加孩子生活接触的人


尤其是父母必须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保姆等各种人相处和交流,也要经常带孩子到小区的活动场所和同龄或者各种年龄段的小朋友互动。


帮助孩子在面对陌生人群时可以不那么紧张和恐惧。

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三.症状:手忙脚乱照顾不好自己

在家里,很多父母常常会为孩子尽可能代劳所有的事情,生怕孩子摔到碰到累到,这就导致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失去了随时的帮助者,不得已要自己学着吃饭、睡觉、穿衣脱衣、上厕所等,这对缺乏独立和自理能力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挑战。

家长需要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其实远比你想象更聪明能干,在父母们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做好很多事情了。

家长可以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从使用筷子开始,先找一餐练习,慢慢增加到两餐直到三餐,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不要吝惜鼓励。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想做,即使遇到难做的事也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四.症状:不相信父母会来接自己

父母在分离的时候都会说一句类似的话“妈妈很快就会来接你”,可是狠多孩子依旧哭闹个不停,表现出明显不相信的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极大的可能是这些父母在日常就常常说话不算数,比如说好周末去游乐场,却因为应酬而取消;说好和孩子一起拼积木,却又临时有事回不来……这样失信于孩子的情况多了的话,孩子就难以再轻信父母。

家长需要做:说到做到,从这一次起不再失言

有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之前失信过孩子,这次就要特别认真地向孩子承诺,并说到做到,说几点去接孩子就必须准时到。

入园焦虑来袭,别怕,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如果没有失信的情况,也要在生活中谨言慎行,确定能做到才给承诺,千万不要随口答应做不到的事。孩子眼里没有玩笑,他们会把父母的话全部当真。

入园焦虑不可怕,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改变和成长!不知道您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