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明明是贵族,为何要反隋?

悟心女徒


这个问题得从他父亲杨素说起,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为隋朝南征北战而一生显赫,官拜司徒、楚国公,最后因为隋炀帝杨广的忌惮而病死。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在杨素死后妄图废黜杨广,后来造反失败被杀,连带着几个弟弟后来都被诛杀。据说杨素有一美须髯,而儿子杨玄感也是如此,两人长得极为相像,因此从小深受杨素喜爱。别人都觉得小时候的杨玄感痴傻,只有杨素不这么认为。杨玄感长大后,既喜欢读书又喜欢骑射,可谓文武双全。因为杨素军功显赫,所以杨玄感虽然未立寸功也受到了封赏,他官至柱国,和杨素都是二品官,所以上朝时站在同列。

杨素死后,杨玄感继承了楚国公爵位。因为杨家一门显赫,而杨广荒淫无道又时常猜忌他们,所以杨玄感开始打算废掉他,改立他人,被人劝告才罢手。等到613年杨广第二次东征高丽,杨玄感被任命督运粮草。当时已是隋末,杨广的统治遭到了各地百姓的起义反对,于是他觉得时机成熟,趁机开始造反。杨玄感的谋士李密向他提出了上中下三条策略,他认为其中进攻洛阳的下策反而是最好的策略,于是率军围困洛阳。最后一直攻不下洛阳,加上隋朝援军赶到,杨玄感只好兵败撤退。杨玄感一直被追杀到葭芦戍,知道难逃一死就让弟弟杨积善杀了自己。尸体最后被送到洛阳,暴尸三天后,再被切成一块一块,放火烧尽。之后,杨素家族都被株连杀光。

杨玄感,生于陕西华阴东,司徒杨素长子。隋末发起了反抗隋炀帝杨广暴政统治的浪潮,最终兵败,迫于无奈被其弟杨积善所杀。其造反缘由总说纷纭,但是可供参考的主要有两种。隋炀帝杨广与杨玄感有杀父之仇。杨素乃是杨广登基为帝的主要功臣,但是杨广登基为帝后杨素和杨玄感同朝为官,其世家力量不断壮大,这使得杨广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在杨素生病之时,虽然常去照看,实则是为了看杨素还能活多久,杨素知道隋炀帝的意图所以宁愿不喝药,不看医生,最终病死。这便是杨玄感起兵的第一个原因,那就是杀父之仇不可不报。况且在杨素死后,隋炀帝曾经说过如果杨素不死,那么杨家将来必定被灭满门。

隋炀帝的暴政使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杨广疑心很重,不断地猜忌使得大臣人心惶惶。隋炀帝好大喜功,常年对外征战,更加使得国库空虚,百姓生活艰难。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广依旧不断征收美人进宫,广修宫殿,最终导致各地区不断出现农民起义。这样的皇帝在杨玄感看来已经不配做皇帝了,再加上杨玄感一点点的野心,于是这次的农民起义就是他起兵的契机。

可是最终失败了,但是他的历史意义不可磨灭。严重动摇了隋朝的统治,使其元气大伤。另外杨玄感也成为第一位反对隋炀帝统治的贵族首领。





历史的印迹


杨玄感,出身于弘农杨氏(就是三国杨修的家族),其父杨素是隋文、炀两朝老臣,同时也是隋炀帝的心腹大臣之首。在杨勇和杨广夺嫡之战中,杨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杨广继位后,杨素被封为司徒、尚书令、太子太师、楚国公之职爵,大业二年去世,其子杨玄感继承楚国公爵位,任礼部尚书,大业九年起兵反炀帝,兵败自杀。

目前关于杨玄感为什么谋反的说法,大多是因为炀帝的猜忌以及杨玄感本人看见纲纪败坏,不得已起兵这两个因素,可事实上,真相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的。

性虽骄倨,而爱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内不自安,遂与诸弟潜谋废帝,立秦王浩。

自从隋文帝继位以来,就一直想要和关陇集团撇开关系,原因很简单:自西魏建国以来,关陇集团已经成了实际上的执政党派,而隋文帝本人又是个喜欢大权独揽的人,帝相权力发生冲突,这是每个朝代几乎都会发生的事。

关陇集团的兴起,造就了北魏至隋初时期的特级阶层

说到关陇集团,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西魏太祖宇文泰。

北魏拓拔氏被尔朱荣家掌权之后,在西北地区就爆发了六镇起义,所谓六镇,就是北魏道武帝拓拔珪设立在西北地区的六大军区:沃野、武川、怀朔、抚冥、柔玄、怀荒:

  1. 道武帝拓拔珪称帝后,将全国军队分为三部:中军实力最强,多有鲜卑人或是鲜卑化汉人担任,负责宫廷禁卫和出征作战,镇戍兵为防御北方柔弱部落而设立的边军,由朝廷派遣官员管理,此外还有州郡兵,就是州郡属下的地方兵;
  2. 在三者之中,中军和镇戍兵地位最高,实行世兵制度,就是世代从军,不事农桑,以国家养,而州郡军则多由征募产生,就是农忙时种田,战争时调遣的情况;在镇戍兵中,由于北魏时期和柔弱、南方战事不断,所以士兵们的家属也随从驻守在边境,互相联姻,称为营户,久而久之,这些人就在六镇之中形成了一股极其强大且团结的势力,反而成了北魏帝国的肘腋之患;
  3.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六镇几乎都是鲜卑人,地位很高,可在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原先不分尊卑的六镇兵民地位开始下降,而本来是二等民族的汉人得到提升,除了一些鲜卑将领、军官可以凭战功成为王朝贵族之外,其余的鲜卑士兵逐渐沦落为半奴隶制士兵(即使他们是鲜卑人),在地位的降低加上镇将的剥削之下,爆发了动摇北魏根基的六镇起义;

在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闹腾之中,身为羯族的尔朱荣趁势兴起,在平定六镇起义之中收服了很多原六镇的营户和军马,出身于六镇之武川的宇文泰也是其中之一,并逐渐成为尔朱荣的得力干将。之后,尔朱荣权倾朝野,为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所杀,之后元子攸又死在尔朱兆所杀,而后又死于怀朔镇出身的高欢之手,高欢掌握了北魏大权,而宇文泰则趁机在关中一带发展势力,和高欢抗衡。

宇文泰进军关中时,所带去的多是武川镇营户,到了东西魏局势明朗之后,宇文泰开始创立府兵制,将历代中原王朝实行的军民分籍制度和北魏早期的八部大人制度(类似于清早期的“议政王会议”,只不过这时期是以鲜卑人为尊而已)相结合,恢复原先鲜卑人以及鲜卑化汉人的特权地位,并且将关陇地区的豪强也纳入了府兵体系,进一步与他们达成政治协议,给予权力以换取其支持,设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军队首领,合称关陇集团。唐高祖李渊是原先武川入关的贵族,而隋文帝杨坚则是关中豪强的代表。


可以说:宇文泰的建国、杨坚的篡位和李渊的统一,背后都离不开关陇集团的帮助,可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帝权和地方权力的冲突

在宇文泰死后,关陇集团爆发了一连串的内乱,消耗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到了北周末年,随国公杨坚就趁着其力量薄弱,开始夺取其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的帝位,并因此引发了武川勋贵尉迟迥的反击。但之后,杨坚还是被迫向关陇集团低头,他依靠着高颎、郑译、刘昉等人,逐步掌握了北周实权,诛杀了北周诸王,最终于公元581年二月代周建隋。

可是杨坚并不是一个甘于屈服于权贵势力的皇帝,在登基之后就开始做出政治改革,也就是著名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1. 秦汉时期,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为三公九卿,时间一长,这些人权力过大,势必会变成一个个利益集团,有时连皇帝都不得不受制于他们,到了魏晋时期甚至还有公然放权的九品中正制,就连宇文泰的府兵制也无疑是集权于少数人的制度,要知道,北周时期的兵权并不在皇帝手里,而是在都督中外诸军事手上,杨坚就做过这一职位,连兵权都没有的皇帝,自然是朝不保夕了;
  2. 杨坚在继位之初就确立了著名的三省六部制,这是由汉武帝时期的内朝演变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多人取代单人,以分权取代集权,从而将权力全部集中于皇帝身上,此外还有科举制度,这是自隋唐以后王朝最重要的做官途径,目的也很明确:破除自秦汉以来的贵族才有做官资格的特权,发掘人才之余取消贵族制度;
  3. 开皇十年,此时天下已经一统,于是杨坚开始取消北周以来的府兵制度,恢复汉族旧姓,将手握特权、世代为兵的军户改为民户,同样编入纳税人群之中,将北周时期的兵民分离变为兵民合一,既扩大税收,又解决了特权集团的发展,并将军事逐渐移交给杨氏族人,称为“宗团骠骑”,以剥夺关陇集团的兵权;
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

隋文帝杨坚急于抛弃关陇集团的一个最明显迹象就是:废了曾经协助他登基的高颎。高颎家族是武川勋贵,其父亲原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手下,得以赐姓独孤,而杨坚其妻子独孤伽罗又是独孤信的女儿,所以高颎和杨坚之间有着很深的身份牵绊,后面夺取北周大权、篡周自立的时候,高颎都是杨坚的谋主,到了建立隋朝了,高颎又是尚书左仆射,位居丞相,而且高颎的女儿还是太子杨勇的妻子,在当时,高颎的身份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杨坚。

可是最后高颎以泄露宫闱之事而被废了职位,就连群臣保谏之下,隋文帝还是不改初衷,将高颎的左仆射、上柱国头衔职位废除,仅保留着齐国公爵位回家养老,一年之后,偏心于关陇集团的太子杨勇也被废了。高颎和杨勇两人都是关陇集团最有力的领袖,从他们接连被废的情况可以看出:隋文帝杨坚一直致力于和关陇集团割席,他不要成为北周,因为那只是国家未统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他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天下,一个权力只集中在皇帝的大隋。

如此一来,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杨玄感是贵族,但他还要谋反的问题了

据杨玄感在洛阳时的檄文所说,自己是为了“解倒悬之争,救黎元之命”,将矛头指向了好大喜功、连年征战、修建,损耗国力的隋炀帝身上,可话说的好听,实际上杨玄感之所以叛乱,无非就是因为自己身为贵族的特权,在文帝、炀帝两代改革之下被剥夺罢了,真要说他为国为民,难道大开兵祸,害百姓跟他一起遭受战火就是吗?

在杨素时期,由于他帮助了杨广夺嫡有功,又是亲族,所以杨素的地位日渐提升,成为了隋帝国的第二号实权人物,可杨广和他父亲一样,同样是个不喜欢权贵的皇帝,即便这权贵是他的家人,但权力过大也难保以后会发生改朝换代之事,像汉朝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都是自家人内讧的情况,就连父亲杨坚,那也是夺取了家人的皇位登基的。

尤其是杨广继位当年,就发生了亲弟弟、汉王杨谅起兵夺嫡的事件,虽然最后还是被平定了,可这样一来,使得杨广越来越不相信亲人了。在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期,杨素、杨约、杨希尚、杨谅、杨俊、杨秀等杨氏宗亲都执掌了内外大权,可到了杨广时期,由于对兄弟的不信任,他时时刻刻地把宗室带在身边,就是怕他们在自己走后在家里闹腾,以至于最后的江都之变,宇文化及杀害隋炀帝,连带杨氏宗亲一起斩杀,只剩下一个杨浩被拉着到处跑:

遣令狐行达弑帝于宫中,又执朝臣不同己者数十人及诸外戚,无少长害之,唯留秦孝王子浩,立以为帝。


杨玄感在杨广继位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仅仅被授予一个礼部尚书职位,承袭楚国公爵,但爵位的高低只是一个虚职,真正重要的是官职,六部之中吏部为首、户部次之,以下才是礼部,主管学校和礼乐,这对于家族武将出身的杨玄感来说,和一个虚职没什么区别。至于上柱国、上开府仪同三司这些实权位置,杨广一个都没给他,杨玄感的柱国职位还是杨坚时代封的,相当于他在杨广时期,并没有靠着父亲杨素的荫佑而加官进爵,反倒是被晾在一边了。

到后面杨玄感越来越不服气,他最先的目标是计划立秦王杨浩为帝,他是秦孝王杨俊的儿子,母亲崔王妃,出身于博陵崔氏,其父崔弘度是北周、隋两个朝代的老臣,家族自北魏孝文帝时期就声名在外,更重要的是,崔家也是关陇贵族之一。

所以杨玄感谋反的目的和后面隋末群雄一样,就是要恢复特权集团:隋炀帝死后,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帝、李渊立杨广孙子杨侑为帝、王世充立杨侗为帝、李密为炀帝报仇打败宇文化及、窦建德亲自为炀帝服丧,可见这些人都不是真的反对隋炀帝,他们所反对的,只是隋炀帝拿走了他们的特权而已。

最后,在杨玄感据洛阳自立时,来投奔他的也多是贵族官僚子弟,如韩擒虎之子韩世谔、虞世基之子虞柔、来护儿之子来渊、裴蕴之子裴爽、原西魏八柱国之后李密等等,这些人都被授予重要职位,难道他们都是身为贵族却心怀天下的好男儿吗?未必,像李密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他对百姓也没好到哪里去。


总结:杨玄感之乱与其说是一场为民请命的抗争,倒不如说是贵族集团对隋炀帝排挤他们的一次反抗,就像秦末六国贵族后裔起兵的情况一样,杨玄感也是为了恢复北周时期的贵族特权而起兵的

在杨玄感向隋炀帝请求出外镇守边境,仿造六镇旧事不成之后,杨玄感已经知道:自己只能是靠武力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了: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将领。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

特别是他和叔叔杨慎的一番对话,更加证明了关陇集团对杨广的厌恶:在杨玄感打算起事时,杨慎以“士心尚一,国未有衅”的理由压制住了杨玄感,意思就是:现在杨广的统治还很稳固,内外部还没动乱,不是起事的时候。而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杨广自己搞得天怒人怨了,内忧外患之时,就可以起事了。

如此说法,居然能为一个为民请命的好人所认同,只可惜杨玄感志高才疏,最后还是大败而归,还连累了听信他忽悠的黎阳、洛阳两地百姓,惨遭大军战火的毒手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玄感公正是一位好兵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