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如何危中找“機”?專家支招:哪些會是好生意

疫情危機,如何危中找“機”?專家支招:哪些會是好生意

從3月12日開始,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財經雲直播系列,聚焦全球市場,緊追熱點行情。


新冠疫情究竟是一場簡單的流行病,還是影響巨大的全球大流行病?這場流行病對經濟的衝擊力短期有多大?會不會有次生危機?各國政策如何在抗疫和經濟發展的兩難中前行?關注央視財經雲直播,主持人張琳連線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談古論今、危中尋機。


疫情危機,如何危中找“機”?專家支招:哪些會是好生意

保民生—保經濟—保金融 是應對危機的正確順序


遇到像新冠疫情這樣的情況,保民生是第一步,因為如果疫情時間持續長,很多人的生計和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都會出現問題。第二步是保經濟,避免停工停產,影響消費,出現經濟的停滯。第三步才是去保資本市場。但是特朗普可能最關心的是股市的反應,美國恰恰是把這個次序顛倒過來了。

疫情是外部衝擊 來得快去得快


何帆表示,1918年的大流感,1957年和1968年的亞洲流感,2003年的“非典”,2009年美國、墨西哥暴發的H1N1流感,還有中東呼吸綜合徵,這些其實都是一個大家族,都是由流感病毒帶來的傳染病,所以流感病毒一直都在,它帶來的影響很大。但是換一個角度去看,類似流感疫情的暴發,在經濟學上都叫做“外部衝擊”,而所有的外部衝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來得快去得快,它對經濟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短暫,恢復起來比較快。而且等疫情過去後,各個國家都會採取各種各樣的刺激政策,經濟整體會有一個恢復。


當年“非典”的時候,國外很多投行報告都說中國那一年經濟增長會猛得往下掉,有預言是0的,還有預言是負的。其實2002年、2003年是中國經濟正好往上走的新一輪上升行情,“非典”也沒有打亂這個行情。

疫情會造成次生危機 全球化會退潮


一定會出現次生危機:一個就是全球供應鏈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停擺,甚至是斷裂,取決於停工、停產的範圍有多大,持續時間有多長,當然全球供應鏈也會出現一個新的重置。


第二個次生風險,可能就在資本市場上,這次更多的應該是在美國。我們擔心的其實不是股票下跌,而是它會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


第三個次生風險,我覺得可能就是全球化會出現退潮。我們現在恰好遇到一個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國內民粹主義的上升,全球化的本質無非就是人和物的跨境流動,這次疫情之後,很可能這種流動會受到很多限制,甚至會影響到物的跨境流動,像動植物的檢疫肯定比以前更嚴了,而且會影響到一些商品貿易跨境的流動。

疫情危機,如何危中找“機”?專家支招:哪些會是好生意


“進口替代”會是最好生意


何帆認為,中國製造業很強大,但是其中一些關鍵環節,還是依靠國外,以後就要補短板,要考慮準備“備胎”。資本市場講對沖,未來每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裡,很可能會要考慮緩衝和對沖,綜合起來,未來最好做的生意,最大的一塊市場很可能就是做“進口替代”。


疫情危機,如何危中找“機”?專家支招:哪些會是好生意


以後所有生意都在互聯網


鯉魚要想跳龍門,如果只有鯉魚,彈跳力沒那麼強,是跳不上去的,這時候有一個浪,可能就把一些已經做好準備的鯉魚送到龍門去了。2003年“非典”過後,有一些行業就是這樣跳過龍門了,比如說汽車行業的井噴和電商的起飛。


順著這個思路,這次新冠疫情之後,我覺得也會有一些新機會,最容易判斷的就是,以後所有的生意都是互聯網,所有的線下都要為線上服務,如果你的生意沒有辦法在線上觸達你的顧客,你就沒辦法在這個競爭中生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