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區別及不同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發展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並對中華文化的民俗生活,科學技術等多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是一個神秘而又遠離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歷史上全真道與正一派無疑同屬道教,但開始它並不認同原有各派。正一教由天師道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並著寫《老子想爾注》為天師家學。正一教的前身是產生於漢末的天師道。發源時間在東漢末年,發源地在巴蜀、漢中一帶。

1、起源不同。

正一教,全真教的起源

全真教由開宗祖師王嚞所創立。創立年代在宋末元初。王嚞早年曾應武舉為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全真一詞最早來源於莊子,《莊子·盜蹠》曰:“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驅邪、以一統萬。《崆峒問答》曰: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

全真道的道士和正一道的道士有如下區別:全真道戒律嚴格,基本就和佛教的僧人差不多,出家居住在道觀,不允許娶妻生子,不吃肉不飲酒,每天有固定的早晚課。而正一派的道士,更接近於在家人,可以娶妻生子,吃肉飲酒,不必居住在道觀,其戒律明顯不如全真道嚴格。現在全真道(包括武當、泰山、嶗山、終南、青城等)在北方的徒眾比較多,而正一道在南方比較多,包括江西龍虎山以及港澳臺等地區。 在歷史上,以及各派的傳承上,全真道又被稱為“丹鼎派”,以修煉內丹為主。而正一派稱為“符籙派”,以外丹和符籙為主。不過現在這樣的界限已經不太明顯了。 歷史上著名的江西龍虎山張天師天師府,就是正一派的代表,現在正一派的張天師在臺灣

首先 道教中並不存在“正一道就等於不出家”的說法 準確說法是清代以後發展出了正一道“可以不出家”的選擇 但是直到目前 我國依然有出家正一道 有出家住宮觀 戒除葷腥 甚至蓄髮的正一道士 所以即使成為正一道士 出家不出家 都是個人可以選擇的 道教在清代以前 無論全真道 正一道 都是要出家獨身 入宮觀焚修的 即使天師世家也不例外 私下嫁娶 從俗事的“道士”在清代以前 都是要國法治罪的 輕者鞭刑 重者開除道籍 收回度牒經籙 流放邊遠的 所以想要皈依道教的人 不要因為所謂“全真要出家 正一不出家”矇蔽了選擇 建議如果只是做“道教信徒”也就是信士弟子 道教內叫“清信”“善信” 那麼無論是全真 還是正一 都是可以自由選擇有德行的道長或者宮觀去進行皈依的 而如果是想做道士那就需要慎重了 因為和普通信徒不同 做道士自然就需要受更多道教戒律的要求了 這個就像吃飯一樣 能吃多少是一個人胃口決定的 否則胃口小 點一桌山珍海味也是吃不下浪費 所以還是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是什麼 能做到多少 多學習基本的道教常識再說吧 否則經常有人看了一些偏離道教文化的虛構為主的修真玄幻小說 又或者看了香港演員林正英那樣的殭屍片恐怖片就以為道士就是那個樣子 捉鬼畫符 然後就一時衝動說“我要入道教”甚至“我要當道士” 結果一瞭解道教 和自己“想象的道教”差距很大 反倒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的人連三清天尊是哪些尊神 道教沒有鴻鈞老祖 這些基本常識都不知道 把小說當真 也是讓人很無奈啊

正一派由張道陵於東漢時學道於鶴鳴山,並且得到太上老君的點化,正一派早期又稱為五斗米道,因為要求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相較於全真的性命雙修,正一派則是以修行符籙為主,張天師統領著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的三山符籙,所以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畫符唸咒,驅邪降妖為主。像如今的茅山派,淨明道,天師道等等都是屬於正一派。

正一派可以結婚生子,所以看到新聞報道說正一道士結婚不要奇怪。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天師就是將天師之位傳於他的後世子孫,距今已傳承了六十多代天師。因為正一派的道士平時要做很多的科儀,比如祈福或者度亡,往往要忙上幾天幾夜,是一項很辛苦的體力活,所以正一道士就不忌葷腥,但是,不管是正一還是全真有四不食之說,即:牛肉、狗肉、烏魚、鴻雁,因為道教認為這四種動物代表著忠義孝潔,如果你看到有道士吃牛肉,那麼他就是一個假道士。另外舉行齋醮科儀或做早晚課之前,還要忌食五辛即生蔥,韭,大蒜,小蒜和葫荽。因為在上表天庭召神遣將時,如果法師食有五辛,嘴中有刺激氣味,是對諸神的不敬。

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末由王重陽所創,王重陽在山東寧海把自己所居住的庵命名為全真堂,凡是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二字。後來王重陽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孫不二、郝大通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這七位道長後來分別又各自發展了門派。全真派認為飛昇登仙,長生久視是修道的目標,所以在修行時主張性命雙修,以化煉內丹為主。所以全真派多出隱士,古往今來很多道士選擇在終南山等道教聖地修行以求證道成仙。全真派有很多的禁忌,嚴格按照《重陽立教十五論》來約束自己,所以全真派的道士一般都是要出家住觀修行,遵守十方叢林制度。並且要蓄長髮,也不可以結婚。

2、戒律不同。

1)全真派。全真道具有傳戒和叢林的制度,要求全真道士出家,住在道觀裡面修行,不娶妻,不吃葷,不飲酒,它結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精髓,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所以叫做全真。

2)正一派。道士們可以居家修行,不要求必須出家,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吃葷(除了戒律中的四不吃,即為牛、狗、大雁和烏魚不吃),飲酒。

3、修煉方法不同。

1)全真派。全真派的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行練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以傳道度人為外修,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2)正一派。正一道士主要以符咒齋醮,祈福禳災,驅邪押鬼,超度亡靈為主要的宗教活動。

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區別及不同

4、帽子不同。在服裝上,全真和正一是沒有分別的,都是統一的深藍色或者黑色的道袍,唯一能夠區別的就是帽子。

1)全真的帽子是圓形的,中間有開孔,用來讓髮髻伸出,謂之:混元巾。又或者蓄髮盤髻,以飄帶綁住,謂之逍遙巾。也有在額頭上綁上一條帶子的,位置一字巾。簡單的說,蓄髮的大部分都是全真。

2)正一的帽子使用莊子巾或者是九梁巾作為標誌。

5、靈山不同。

1)全真派四大仙山:武當山、終南山、昆嵛山、景福山。

2)正一派祖庭:江西龍虎山正一觀。

影視作品裡的捉妖道士屬於道教的哪一派別。

凡是畫符咒、做法的應屬於正一道。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 。

正一道以張天師為首領。道術以畫符唸咒為主。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飲酒,不持葷戒,也可以結婚生子。正一很多都是有後代傳承道法,平時主要以齋醮和符籙為主,多進行祈福禳災。影視作品裡的道士作法除妖大多都是以正一派為原型。

正一派的生活沒有全真教那麼嚴肅而規範。正一派道士,重視驅魔,畫符降妖。正一派是可以有世俗的生活的。不出家,可以生兒育女;可以吃肉(但是牛,狗,烏龜,大雁不吃),可以喝酒!平時穿便裝,髮型和鬍鬚可以隨意。在上殿誦經、作經懺法事,是需要遵循法事專門的服裝的。

全真派道士修行方式以內丹為主,不尚外丹符籙,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識心見性,使心地清靜,才能返璞歸真,證道成仙。

全真派建立有傳戒和 叢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其教以“三教圓 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 ”。

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的區別有:

1、修煉方法不同

全真派道士在修煉方法上主內丹修煉,不尚外丹符籙,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

正一很多都是有後代傳承道法,平時主要以齋醮和符籙為主,多進行祈福禳災。影視作品裡的道士作法除妖大多都是以正一派為原型。

2、教制教規不同

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飲酒,不持葷戒,也可以結婚生子。

全真派道士在教制教規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觀,不鼓勵蓄妻室。為了規範道士言行,制定系統的清規戒律,督促道眾嚴格遵守。

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區別及不同


既然都是道士,那該怎麼從外表來區分正一還是全真道士呢?單純從所穿的道袍區分不大,道教的服飾都是以青色為主,千百年來滄海桑田,道破基本上還是沿襲了古代傳統服飾的特點沒有怎麼改變。正一道士沒有要求必須蓄髮,所以留著現代髮型的道士基本上是正一派的,還有就是從他們的帽子來區分,在道教裡,把它稱為“道巾”。 道教有九巾之說,分別是: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全真道士多戴的是混元巾,而正一則多戴的是九梁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