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区别及不同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发展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并对中华文化的民俗生活,科学技术等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是一个神秘而又远离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二。

历史上全真道与正一派无疑同属道教,但开始它并不认同原有各派。正一教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并著写《老子想尔注》为天师家学。正一教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天师道。发源时间在东汉末年,发源地在巴蜀、汉中一带。

1、起源不同。

正一教,全真教的起源

全真教由开宗祖师王嚞所创立。创立年代在宋末元初。王嚞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全真一词最早来源于庄子,《庄子·盗跖》曰:“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崆峒问答》曰:何谓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

全真道的道士和正一道的道士有如下区别:全真道戒律严格,基本就和佛教的僧人差不多,出家居住在道观,不允许娶妻生子,不吃肉不饮酒,每天有固定的早晚课。而正一派的道士,更接近于在家人,可以娶妻生子,吃肉饮酒,不必居住在道观,其戒律明显不如全真道严格。现在全真道(包括武当、泰山、崂山、终南、青城等)在北方的徒众比较多,而正一道在南方比较多,包括江西龙虎山以及港澳台等地区。 在历史上,以及各派的传承上,全真道又被称为“丹鼎派”,以修炼内丹为主。而正一派称为“符箓派”,以外丹和符箓为主。不过现在这样的界限已经不太明显了。 历史上著名的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天师府,就是正一派的代表,现在正一派的张天师在台湾

首先 道教中并不存在“正一道就等于不出家”的说法 准确说法是清代以后发展出了正一道“可以不出家”的选择 但是直到目前 我国依然有出家正一道 有出家住宫观 戒除荤腥 甚至蓄发的正一道士 所以即使成为正一道士 出家不出家 都是个人可以选择的 道教在清代以前 无论全真道 正一道 都是要出家独身 入宫观焚修的 即使天师世家也不例外 私下嫁娶 从俗事的“道士”在清代以前 都是要国法治罪的 轻者鞭刑 重者开除道籍 收回度牒经箓 流放边远的 所以想要皈依道教的人 不要因为所谓“全真要出家 正一不出家”蒙蔽了选择 建议如果只是做“道教信徒”也就是信士弟子 道教内叫“清信”“善信” 那么无论是全真 还是正一 都是可以自由选择有德行的道长或者宫观去进行皈依的 而如果是想做道士那就需要慎重了 因为和普通信徒不同 做道士自然就需要受更多道教戒律的要求了 这个就像吃饭一样 能吃多少是一个人胃口决定的 否则胃口小 点一桌山珍海味也是吃不下浪费 所以还是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是什么 能做到多少 多学习基本的道教常识再说吧 否则经常有人看了一些偏离道教文化的虚构为主的修真玄幻小说 又或者看了香港演员林正英那样的僵尸片恐怖片就以为道士就是那个样子 捉鬼画符 然后就一时冲动说“我要入道教”甚至“我要当道士” 结果一了解道教 和自己“想象的道教”差距很大 反倒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的人连三清天尊是哪些尊神 道教没有鸿钧老祖 这些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把小说当真 也是让人很无奈啊

正一派由张道陵于东汉时学道于鹤鸣山,并且得到太上老君的点化,正一派早期又称为五斗米道,因为要求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相较于全真的性命双修,正一派则是以修行符箓为主,张天师统领着龙虎山、阁皂山和茅山的三山符箓,所以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画符念咒,驱邪降妖为主。像如今的茅山派,净明道,天师道等等都是属于正一派。

正一派可以结婚生子,所以看到新闻报道说正一道士结婚不要奇怪。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就是将天师之位传于他的后世子孙,距今已传承了六十多代天师。因为正一派的道士平时要做很多的科仪,比如祈福或者度亡,往往要忙上几天几夜,是一项很辛苦的体力活,所以正一道士就不忌荤腥,但是,不管是正一还是全真有四不食之说,即:牛肉、狗肉、乌鱼、鸿雁,因为道教认为这四种动物代表着忠义孝洁,如果你看到有道士吃牛肉,那么他就是一个假道士。另外举行斋醮科仪或做早晚课之前,还要忌食五辛即生葱,韭,大蒜,小蒜和葫荽。因为在上表天庭召神遣将时,如果法师食有五辛,嘴中有刺激气味,是对诸神的不敬。

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末由王重阳所创,王重阳在山东宁海把自己所居住的庵命名为全真堂,凡是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二字。后来王重阳招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孙不二、郝大通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这七位道长后来分别又各自发展了门派。全真派认为飞升登仙,长生久视是修道的目标,所以在修行时主张性命双修,以化炼内丹为主。所以全真派多出隐士,古往今来很多道士选择在终南山等道教圣地修行以求证道成仙。全真派有很多的禁忌,严格按照《重阳立教十五论》来约束自己,所以全真派的道士一般都是要出家住观修行,遵守十方丛林制度。并且要蓄长发,也不可以结婚。

2、戒律不同。

1)全真派。全真道具有传戒和丛林的制度,要求全真道士出家,住在道观里面修行,不娶妻,不吃荤,不饮酒,它结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髓,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所以叫做全真。

2)正一派。道士们可以居家修行,不要求必须出家,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吃荤(除了戒律中的四不吃,即为牛、狗、大雁和乌鱼不吃),饮酒。

3、修炼方法不同。

1)全真派。全真派的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行练性,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以传道度人为外修,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

2)正一派。正一道士主要以符咒斋醮,祈福禳灾,驱邪押鬼,超度亡灵为主要的宗教活动。

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区别及不同

4、帽子不同。在服装上,全真和正一是没有分别的,都是统一的深蓝色或者黑色的道袍,唯一能够区别的就是帽子。

1)全真的帽子是圆形的,中间有开孔,用来让发髻伸出,谓之:混元巾。又或者蓄发盘髻,以飘带绑住,谓之逍遥巾。也有在额头上绑上一条带子的,位置一字巾。简单的说,蓄发的大部分都是全真。

2)正一的帽子使用庄子巾或者是九梁巾作为标志。

5、灵山不同。

1)全真派四大仙山:武当山、终南山、昆嵛山、景福山。

2)正一派祖庭:江西龙虎山正一观。

影视作品里的捉妖道士属于道教的哪一派别。

凡是画符咒、做法的应属于正一道。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超度亡灵为主要宗教活动 。

正一道以张天师为首领。道术以画符念咒为主。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饮酒,不持荤戒,也可以结婚生子。正一很多都是有后代传承道法,平时主要以斋醮和符箓为主,多进行祈福禳灾。影视作品里的道士作法除妖大多都是以正一派为原型。

正一派的生活没有全真教那么严肃而规范。正一派道士,重视驱魔,画符降妖。正一派是可以有世俗的生活的。不出家,可以生儿育女;可以吃肉(但是牛,狗,乌龟,大雁不吃),可以喝酒!平时穿便装,发型和胡须可以随意。在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是需要遵循法事专门的服装的。

全真派道士修行方式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璞归真,证道成仙。

全真派建立有传戒和 丛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观修行,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其教以“三教圆 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 ”。

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的区别有:

1、修炼方法不同

全真派道士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

正一很多都是有后代传承道法,平时主要以斋醮和符箓为主,多进行祈福禳灾。影视作品里的道士作法除妖大多都是以正一派为原型。

2、教制教规不同

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饮酒,不持荤戒,也可以结婚生子。

全真派道士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统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道教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区别及不同


既然都是道士,那该怎么从外表来区分正一还是全真道士呢?单纯从所穿的道袍区分不大,道教的服饰都是以青色为主,千百年来沧海桑田,道破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古代传统服饰的特点没有怎么改变。正一道士没有要求必须蓄发,所以留着现代发型的道士基本上是正一派的,还有就是从他们的帽子来区分,在道教里,把它称为“道巾”。 道教有九巾之说,分别是: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全真道士多戴的是混元巾,而正一则多戴的是九梁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