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行功十三勢

華山行功十三勢,乃是全真道華山派正門清教中親傳口授的一種秘法真傳,一直“秘而不宣,內部延傳”。本功取法自然,於有意無意之中,使精氣神三寶得以鍛鍊,從而養生長壽,容光煥發,達同天再造,返老還童之奇效。

一、回春勢

     (一)預備勢。全身直立,雙腿分開,目平視,排除雜念,思想人靜。   (二)起勢。深呼吸,吸氣時兩腳後跟提起,胸部展開,初學用鼻吸氣,習慣後,口鼻可同時吸,使小腹鼓起,多吸新鮮空氣;呼氣時,小腹微收,兩膝順勢屈曲,腳跟落地,使肺胃濁氣從口排出,連續呼吸8次。   (三)全身抖動。深呼吸後,約停1分鐘,全身放鬆,保持正直,雙臂仍垂於體側,兩膝稍曲,然後使整個身體上下彈性顫動,手指略彎,伸直可覺脹感,照此抖動1分鐘約百餘次。抖動時,雙乳和全身肌肉牙關及體內臟腑器官皆須有震動感,方為正確。   (四)左右轉肩。抖動之後,兩腳相距同肩寬,平行站立,身體重心放在前腳掌上,雙膝微曲,全身放鬆,嘴自然微張,兩臂下垂,然後交替轉動雙肩肩頭。肩頭轉動時,先提起左肩由前向上向後向下劃一圓周,與此同時,右肩由後往下往前向上劃一圓周,左右交替共16次。   注意,初練時會出現打嗝或聽到肺部呼吸的呼呼聲,為正常現象。   作用:此勢有回春之功,其吐故納新,歸順內臟,暢氣血,祛邪毒,增元氣,順天水。常練此功,又可為其它功法打下基礎。初學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   

二、上元勢

     (一)預備勢同“回春勢”。   (二)起勢。左手慢慢提起,手心向上,五指略分,沿胸前線由下而上運動,至胸前時右手跟左手繼續向前運展,目隨手移,左手到頂點後翻掌下行。左手上行的同時,左腳尖沿地運經右腳內側虛劃弧,向左側屈膝,前後足距約60公分,軀幹隨之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右腳隨身左轉,腳跟微提,成左弓步,右腿半弓。然後,軀幹自左轉向右,右手順勢向右前方運展,左手從下向上跟行,右手運至頂點翻掌下行,即完成了右側動作,左右動作相同,方向相反,交替進行,各8次,共16次。   注意,動作於轉體時,雙腿根部內側須相應緊扣,僵勿停,不急不躁,自然連貫。   作用:此功有增強元氣的作用,故曰“上元勢”。能夠暢通雙臂動脈,通經順氣,增補元氣,增強骨節肌肉彈性。   

三、八卦勢

     (一)預備勢同“上元勢”。   (二)起勢。雙手自下而上抬起成抱球式,與肩等平,雙膝稍曲。左手繼續抬至頭頂上方,右手向右下方運行,右臂呈弧形彎於身後成半月形。左轉體45度,上身正直,左腿弓步,右腿半弓。接著,右手從體側右下方向前向上運行,到頂端時掌向後,劃一整圓為太陽,復歸原位。然後,右手沿所劃圈的垂直直徑從下往上劃一S形。   至此,右手便完成了劃“八卦”的動作。當右手劃完S形運至頂端時,翻掌向下向前劃圓為地球。右手劃圓至頭頂上方時,左手向左下運行,後續動作同上列起勢,在左體側劃“八卦”與右手同,方向相反。當左手完成劃“八卦”動作,運至頭頂上方時,右手從頭頂上方向右下方運行,右腳順勢後退一步,左腿全弓,右腿半弓,開始作第二次劃“八卦”動作,雙手交替不停,左右各8次。   注意,動作鬆柔,全身配合。   作用:此勢可使頭腦清靈,開竅益智,著重調動丹田內氣、手三陰三陽及帶脈,通經活絡。   

四、鵬翔勢

     (一)預備勢。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挺胸收腹,雙膝稍曲。   (二)起勢。雙手由下向上抬至胸口,翻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相距約3拳。身左轉,由左至右來回作O形轉動,手心相對,順勢於體前劃轉O。即兩個連環的圈,在左側劃圓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時跟行,運至胸前翻掌,改為右手上,左手下,同時跟行。左右交替各8次,共16次。   注意,雙手劃圓時手指應微曲,上行手臂力前伸,後腿相應挺直,精力集中,目光隨手轉動,動作協調柔順。   作用:強化手三陰三陽經絡暢通,刺激腎俞、命門生氣之所。   

五、龜縮勢

     (一)預備勢同“鵬翔勢”。   (二)起勢。兩臂向前抬手,屈肘。左手向下劃半圓至小腹,手心向上,雙手成抱球式,重心在右腿,身前傾,微向左轉,左腳向左邁出半步成弓步,左手向前伸出屈腕,手指呈水平;右手向左下方按,成奔馬式,左手外翻抽臂後拉,右手屈臂於左胸前,左手從右下方向前劃半圓,屈臂置於右胸前,—上體後仰,收腹、弓腰、縮頸,形同龜縮。雙手往下向前向上劃圓至胸前,再向上向前向後劃圓,雙手運至腹前,向後轉肩落肩。當雙手收至腹前作轉肩動作時,身向右轉,雙手成抱球式,重心在左腿,右腿虛步向前邁半步,成奔馬式。開始做右側動作,與左側同,唯方向相反,左右交替共8遍,全勢結束時身體左轉,自然收功。   注意,頭頸部舒展,隨手運行,不可太快。   作用:本式對呼吸系統有很大改善,又可調節大腦中樞神經。   

六、龍游勢

     (一)預備勢。雙腿內側緊貼,兩腳併攏,兩手五指併攏垂於體側。   (二)起勢。雙手合掌於胸前,雙臂向左側倒,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右肘抬起,—亡體左傾,臀右擺。合掌的雙手向左上方伸出,經頭頂朝右側劃圓至頸前,成左手上右手下,手指向前;同時,臀部由右向左擺動,再由左回到正中,並微下蹲。這時,雙手劃完第一個半圓,接著,雙手向左下方劃半圓至胸前正中,右手上,左手下,十指向前。同時,臀部右擺,再從右擺回到正中位置,身體繼續下蹲,完成第二個半圓。雙手繼續向右側方劃半圓至腹前正中,左手上,右手下,手指向前。同時,臀部左擺,再從左回擺至正中位置,身體下降半蹲。   接著,雙手向左上方劃半圓至胸前的同時,臀右擺,再從右擺回正中,身體略升高。兩手繼續向右上方劃半圓至頸前,臀部左擺再擺回正中位置,身體直立,重複上述動作,連續作功4次後,雙手繼續向左上方劃半圓,運至頭頂上方後,下落至胸前自然放下。   注意,雙手劃圓力求準確,勿走捷徑,做功時身體重心前移,置於腳掌上。 作用:此功活動軀幹,起調順督脈脊椎之效。   

七、蟾遊勢

     (一)預備勢同“龍游勢”。   (二)起勢。雙臂沿身體兩側彎曲提起的同時,身體下蹲,雙手前伸,分別向胸前兩側從裡向外劃一整圓,復歸原位,形如蛙泳;同時,直腿、挺胸、伸頸、提踵,在雙手由前向後劃圓8次之後,雙手在胸前由後向前劃圓8次;在雙手由後向的劃圓的同時,亦配合直腿、挺胸、伸頸、提踵動作,兩手前後共劃圓16次。   作用:此功查柔順筋骨,更加強了督脈鍛鍊。   

八、天環勢

     (一)預備勢。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   (二)起勢。兩臂從前面抬起,掌心向下,抬至頭頂運至腦後時自然翻掌,雙手手心向上,十指向後,上體向後自然略彎,然後在頭頂上方從後向左向前向右向後劃圓,共劃4次,然後反方向再劃4次。   注意,頭隨雙臂運行,初練時動作宜小宜緩,此勢重在調理三焦。   

九、地環勢

     (一)預備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置於胸前,手心向下,手背與雙乳平行。   (二)起勢。身體偏左,雙手伸向左前方,左腿同時向左前方邁出半步,雙手儘量前伸,帶動身體成弓步。然後,雙手從左至右在身前划水平圓,腿相應由前弓步變為後側弓步,身體亦相應由偏左偏前而改為向右向後傾,循此連續8次,共做16次。   注意,雙手劃過胸前時,腰部要相應轉動,劃圓要竭盡全力,務求圓滿。   作用:調理三焦,年高體虛者習練尤為適宜。   

十、人環勢

     (一)預備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自然微曲,手臂下垂,全身放鬆,目視前方。   (二)起勢。雙手勞宮相對,向前自然舉起,至頭頂時(神庭穴)兩手向左右分開,身體重心移向右腿,左腳向左側邁出牛步,右腳跟微抬,順勢轉體45度向左方,兩手從上向左右兩側下落劃圓的同時,彎腰屈膝;當雙手十指(十宣穴)向下運行至左膝蓋上方(陽關穴)時,合掌上行,身體應向上引伸,重心移至右腿;當合掌運行至胸口(膻中穴)時,轉運肩軸一圈,順勢合攏十指向上,兩臂彎曲成三角形,形同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於左腿。至此即完成了左上:方(即東方)位的動作。接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順勢向右轉體90度,收左腿向左前邁出一步,其移動軌跡似“人”字。接著,兩手從上方左右兩側下落劃圓的同時,彎腰屈膝,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於左腿。當雙手運行至膝蓋上方(陽關穴)時合掌上行,身體相應向上引伸,重心移至右腿,合掌運行至胸口(膻中穴)時,轉動肩軸一圈,合攏十指順勢向上,兩臂彎曲成三角形,形同禮拜姿勢。然後開掌向前上方劃弧,身體順勢前傾,重心落在左腿上。至此,即完成了在前方(即南方)的動作。接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收左腿向左移一步,其移動軌跡如同“人”字。左腳在起勢位置上,其後續動作同前勢,此為中間動作。接著,左腳跟微提,向左轉動45度,身體重心落左腿上,順勢向右轉體90度,收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半步,其移動轉跡如同“人”宇,左腳跟為軸左轉45度,後續動作同前勢。此為西方動作。接著為北方動作,雙手動作相同,惟換腿方向稍有差異。作完北方運作,雙腿收勢成預備式,此勢結束。   注意,雙腳變換方位要準確,步要穩,神要足,如貓似虎,動作要聯貫協調。   作用:此勢結合陰陽五行學說創編而成,其效培元固本,健身延年,對周身十二經絡鍛鍊尤為顯著。   

十一、八仙慶壽

     (一)預備勢。全身直立,雙腳呈“八”字形,兩臂於體側自然下垂。   (二)起勢。左右手在小腹前抱拳,左手抱右手,沿經脈上行至印堂穴,雙臂抬起,抱拳從眉際向內劃弧下落至咽喉(天突穴),手心向下,繼續下行至肚臍時,變平搭掌,行至襠部時,變成抱拳式,同時彎腰45度成禮拜姿勢。接著,雙手沿胸前上行至人中穴時再沿經脈徐徐下落至襠部,屈身彎腰45度成第二次禮拜勢,再抱拳沿經脈上行至腹中穴外翻掌,手心向上,平掌相疊,下落至肚臍下方,再拉臂轉肩翻掌,繼續下落至襠部,彎腰提做第三次禮拜勢,至此即完成了正面三次禮拜動作。   然後,抱拳沿前胸上行,至胸口開拳翻掌,左手向左前方弧形伸出,右手向右下方弧形伸出。同時,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身體重心放在左腿,目光朝左運行,右腿虛步,右腳拇指點地成左腿弓,右腿半弓,抽身向後,右腳跟著地,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手依原來動作路線收回胸前,右手從右下斜角往上劃弧,經頭上至胸前,與左手合成抱拳式,然後向左後方轉體扭身, 臉向後,舉拳停於左腮,左腿屈膝成弓步,身體重心依然在左腿,成禮拜姿勢。至此即完成了向左的禮拜姿勢動作。   接著,做向右後方、左前方、右前方的禮拜動作。做向右後方禮拜的動作時,右腳虛步劃弧向右前方邁出一步。後續動作要領同前勢。承前勢,左腳從左前方虛步劃弧邁出一步,其它動作同前勢,此為左前方禮拜式。承上勢,右腳向後向右前方虛步劃弧邁出一步,其它動作要領同前勢,完成右前方禮拜動作後全勢行功結束。   注意,八仙禮拜必須按照道家禮節,左手壓右手。雙手合抱,兩手虎口併合成“八卦”圖形。 作用:此功吸天陽養氣,吸地陰養血,還真元養精,使精血氣三寶養煉結合。   

十二、鳳凰展翅勢

     (一)預備勢同上。   (二)起勢。兩臂抬起呈抱球式,右臂上,左臂下,手背相對,左手向左上方伸展,伸至極限時,手心由向下改為向上。同時,左腳向左橫開半步,轉體成弓步,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回首俯視,成鳳凰展翅勢。然後,雙手回,手背相對,右手向左上方伸展,伸至極限時,手心由向上改為向下;左手向左下方伸展,伸至極限時,手心由向下改為向上。同時,轉體成弓步,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回首俯視,成風凰展翅勢,左右各4次。   注意,身體與兩臂舒展時應輕微顫動。   作用:此勢為收功勢,主調神理氣,恢復常態。

十三、還童顏

     (一)三星高照。全身放鬆,自然站立,靜立片刻,雙手從前向上,手心向下,抬過頭頂;手心向上,虎口相對,使上肢三節和下肢三節自然拉開,腳跟微抬,形成六順。雙手上層的同時吸氣,意送丹田,吸盡後翻掌下落復回原位,呼氣,將體內濁氣排出。如此3次。   (二)摩鷹爪。承前勢,兩手從頭頂上方翻掌下落至膝蓋時合掌於雙膝內側,帶動雙掌摩擦生熱。如此運作8次。   (三)撫三風。動作接前,雙腿直立,合掌上提至額前,分開捂住雙眼,用手心捂按雙目順時針9次,逆時針9次。   (四)替天庭。自然站立,起勢用兩手食、中、無名指從雙眉中間印堂穴向上按摩,左右分開,順摩天庭、陽白、神庭、太陽諸穴8次。   (五)順風尾。兩手置於兩眼角,用雙手大拇指肚,從眼角向兩側(太陽穴)方向順摩8次。   (六)順雙頰。兩手於胸前合掌摩擦生熱,然後捂住面部兩頰,手心從顴骨位置由上往下按摩8次。   (七)吮玉液。自然站立,左右上下運轉雙唇各8次,然後緊閉雙唇吮吸,使津液滿口,分3次嚥下。   (八)擦龍頂。用雙手十指指甲背,從額前髮際開始往後推梳8次。   (九)大順功。自然站立,兩手在胸前擦熱後,互擦手心手背至整個雙臂,狀如沐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