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则徐简史 笼罩着悲剧色彩的励志偶像


1983年6月3日,广州虎门海滩升起了又黑又臭的烟,于林则徐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后世称他为“民族英雄”最重要的原因。即使到了今天,关于林则徐的传记和家书也仍然是畅销品。而在这滚滚浓烟之前,林则徐的人生可不是那么顺畅。

人物:林则徐简史 笼罩着悲剧色彩的励志偶像


家境贫寒

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林宾日是当地的一位教书先生,林则徐是他家的第二个儿子,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和八个妹妹。教书先生的工资待遇本来就不怎么样,再加上家里人口众多,饭不够吃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好在母亲善女红,常常用这项手艺贴补家用,再加上八个妹妹也渐渐学会了女红,常常把做好的工艺品拿出去卖钱,也能够稍微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

林则徐每天上学之前,都会把母亲和妹妹们做好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再到店铺收钱,回家交给母亲。


家中和睦

父亲是个教书先生,从小教他读书识字。母亲信仰妈祖,林则徐也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的熏陶,之后不管官大官小,林则徐的为官准则一直与妈祖的精神不谋而合。

林家人口多,虽然贫苦但关系和睦。邻里总会听到林家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探出头去一看,其实也只不过是在有说有笑的吃豆腐而已。正是由于这样,林则徐的性子里才带着浑然天成的知足常乐,同时也特别关心爱护穷苦百姓。

人物:林则徐简史 笼罩着悲剧色彩的励志偶像


聪敏好学

林则徐读书很早。由于父亲十三岁才到私塾读书,经常遭到同龄人的耻笑,所以他不想让林则徐也遭受这样的苦难,四岁的时候就把他抱到私塾一同听课学习。

林父不但是个好父亲,同时也是个好老师。他的教书方法在今日看来也值得学习,不仅注重追求学问,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并且不求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追求体罚,而是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理解知识,因材施教,当然,林父的教书成绩也十分可观。这其中最杰出的学生,当然还是儿子林则徐。

林则徐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八岁就在学堂上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常常因为作业优秀拿到奖学金。旁人眼看林家仍然家境贫寒,便劝说林则徐重新选择出路,但林父不准许,他认为林则徐日后必将功成名就。

人物:林则徐简史 笼罩着悲剧色彩的励志偶像


贵人相助

林则徐后来十几岁时进入了福建省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读书,院长是敢于蔑视和珅的著名教育家郑光策,在院长的指导下,林则徐专心向学,写出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一书,取诸子百家之长。

后来又在读书期间,结识了汉学家陈寿祺,,两人都已接受了郑光策的“经世致用”之学,便同时立下“经国救世”的志向。

很快,林则徐在十九岁时中了举人,同时深受郑光策的赏识,将自家千金嫁给林则徐为妻,林则徐日后与郑千金感情极好,从未纳妾。在林则徐逝世后,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还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以表敬意。

之后,林泽学夫妇便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回福建后,就在福州开班收徒,同时等待下一次会试。不久,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门处理各类文书,这项工作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他在各类文书中意识到了鸦片贩卖的严重问题,为之后的禁烟行动打下了基础,同时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成为他的幕僚。

张师诚十分看重林则徐,认为林则徐头脑聪敏,同时又修养极高,便将自己所知所学和政治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在镇压海盗的时候也带上林则徐,让他练手。不仅如此,张师诚对林家也有恩,之后还推荐林父为乐正书院的主持,林家的经济才得以改观。期间,林则徐又参加了一次会试,可惜没考上,于是仍然在张师诚家里当幕僚。

一直到林则徐26岁,他才终于考中进士,此后便选为庶吉士,同时授翰林院编修,正式踏上为官之路。

人物:林则徐简史 笼罩着悲剧色彩的励志偶像


愤而辞官

林则徐虽然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开始当官,他也以为自己要开始实现“经国救世”的理想了,但此后七年时间里,林则徐都只是待在翰林院里面当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官。

七年时间里,他们夫妇二人相继有了四个儿女,每年二百两的俸禄根本不够一家人开支,林则徐没有办法,只好在书塾兼职教书,或着卖自己的书法作品贴补家用。在这期间,还挤出时间写了经济专书《北直水利书》。

之后,31岁的林则徐才被派往江西南昌任考官,林父听说后还特意写信忠告儿子,“要慎重选拔人才”。此后,林则徐多次任考官,因为他对待读书人严肃认真,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有些落第的考生还写信向林则徐讨教学问。

林则徐后来说,“我在江西任考官,深知科举考试的艰难,所以我告诫自己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已经中举的试卷,应当每篇都仔细评价再得分,没有中举的试卷,也要每份都用红笔进行批改。”

后来,林则徐35岁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决口,巡抚琦善处理不当,进而引发了水灾。林则徐十分生气,不顾琦善满洲贵族的北京,向嘉庆皇帝直言琦善的无能。

中后期的清政府官僚腐败,皇帝昏庸无道,满朝大臣皆对林则徐这种不假情面的做法冷嘲热讽。林则徐看到同僚们如此行为,心灰意冷,开始对官场感到厌倦。

之后没多久,林父生病,林则徐就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回乡。等到福州时,父亲的病早已好了。

可是林则徐这时候已经辞官不干了,而他半辈子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当官,当然也不会什么其他的技能。再加上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来劝说他,林则徐也只好不情不愿委屈巴巴的再次踏足官场。

而此时,新上任的道光皇帝深知当官期间政绩卓越,主师曹振镛和房师沈维桥也一直在旁边说好话想办法。不久,道光皇帝破格将林则徐官复原职。从此之后,林则徐终于受到重用,开始施展自己的救国理想。


道光重用

道光三年,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认为江苏风气败坏的原因在于鸦片毒害,下令江苏禁烟;

同年夏天,江苏水灾,民不聊生,官府税收却照常,林则徐前往重灾地区,安抚灾民,恢复社会秩序;

道光七年6月,出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陕南一带发生水灾,安置受灾百姓,参与县城移建;

道光十年秋天,出任湖北布政使,从6月到第二年7月,林则徐先后调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为了治理黄河,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伤梁秸进行检验;

道光十二年2月,调任江苏巡抚,这之后,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待了五年。期间对农业、河道、水利、吏治等各方面都做出过调整,并着重推广新的农具;

道光十七年正月,升任湖广总督。湖北境内夏季多发水灾,面对这一情况,林则徐主张“修防并重”,有效保障了江汉沿岸州县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受命禁烟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进入广州查处鸦片。在进入广州以前,林则徐先收集了大量资料,设法弄清楚了广州鸦片的毒害情况,查找各处烟馆信息,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道光十九年3月份抵达广州后,林则徐火速传讯十三行洋商,命令外国鸦片贩子在限期内交出鸦片,并要求保证日后永不夹带鸦片入港。之后又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但绝大部分外商拒绝交出鸦片,经过斗争,林则徐共收缴鸦片约237万余斤,于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中销毁。


百般诬陷


虎门海滩销烟之后,林则徐成了名人,道光皇帝听闻销烟一事之后十分高兴,还在林则徐55岁生日的时候,亲笔写了“福、寿”二字命人送往广州。

但不久,销烟一事彻底激怒了英国人,同时也成为林则徐被流放的原因。

道光二十年6月,也就是1840年,英军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久攻不下后,沿海岸北上,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目标直逼北京。

这种情况下,道光皇帝紧急派遣曾被林则徐弹劾过的琦善前去“议和”,问英军进攻定海到底是因为“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说到底就是想让林则徐背这个锅,变成替罪羊。

从此之后,英军但凡有所作为,道光皇帝必会惩罚林则徐。先是革职查办,后又降职待命,最后发配新疆伊犁充军。

1841年7月14日,林则徐踏上前往新疆的路。在路上,林则徐仍然忧国忧民,与妻子在西安告别时,怀着满腔愤怒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到这个时候,他怀着的仍然是少年时许下的“经国救世”的志向,而他摇摇欲坠的国家,他所效忠的皇帝,为了握紧手里的权利,却把他变成一代“罪臣”。


病重逝世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清政府又重新启用林则徐,调任他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此时的陕西,社会矛盾达到顶峰,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行向陕西摊派了一百多万两白银,加上各地连年灾荒,群众生活异常艰难,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而林则徐此时仍然竭尽全力效忠于清政府,不仅强力镇压住了当地的反叛,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赈灾措施。


1847年三月(道光二十七年),林则徐调任为云贵总督,致力于维护边境安定。

1849年秋天,林则徐向道光皇帝请病假回家调治身体,于1850年3月到达候官,此时病还没好,9月份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反清起义,最终病重不治,死在潮州。

林则徐在死前高呼三声“星斗南”,这意思恐怕还是放不下他的国家。


可笑的是,林则徐的报丧奏折还没到北京的时候,清政府让他再暂时代理广西巡抚的圣旨已经在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