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開始:金田起義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會集結於廣西金田,正式打出反清旗號,公開起義。自金田起義開始,太平天國運動波及十八省,歷時十五年,本就走下坡路的清王朝,更顯風雨飄搖。這是一次很特殊的農民起義,因為它的參與者全部藉助宗教組織起來。

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披著宗教外衣的農民起義,比如東漢黃巾起義,魏晉南北朝時期多次以太上老君降世為名的“李弘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嘉慶白蓮教起義等。反觀西方,農民起義反而大多和宗教無關,比如法國扎克雷起義、英國瓦特·泰勒起義,都是為了抗稅。要說中國人喊著上帝的名字起義,太平天國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次。打著“上帝”旗號發動起義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太平天國的開始:金田起義

太平天國玉璽

首先,可以有統一的思想。參加農民起義的大多是貧苦農民。拜上帝會宣揚“日日有衣有食,無災無難”、“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對痛苦掙扎在社會低層的他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洪秀全編寫《原道醒世訓》、《原道救世歌》宣揚只有信上帝才可以免災免難,把會眾打造成有理想、有統一信仰的緊密組織,這樣才能發動大規模行動。白蓮教起義失敗就是吃了信仰多神、分支過多的虧。

其次,宗教的崇拜色彩有利於領導層鞏固自己的地位。洪秀全有野心,他改原名“仁坤”為“秀全”,原因之一就是“全”字拆開是“人王”。“上帝之子”的身份無異於給自己加上了不可侵犯的領袖光環。楊秀清、蕭朝貴等其他領導人也假借“神靈附體”,聲稱“天父天兄下凡”,對教眾發號施令。

藉著美好的願景和唯一的信仰,拜上帝會發揮出強大的號召力。一共有兩萬多人參加了金田起義,絕大部分都是廣西的貧苦農民,其中有個很顯眼的例外——洪秀全,他是廣東人。為什麼洪秀全一個廣東人要跑到廣西去傳教、起義呢?

太平天國的開始:金田起義

洪秀全的塑像

第一:洪秀全在廣東傳教沒有成功。

鴉片戰爭開始以後,由於廣東成為開放口岸,受到的衝擊最大,各地排外情緒高漲。這種情況下,洪秀全到處問人:“你聽說過上帝嗎?”,不僅沒人搭理,還可能被當成漢奸。廣西相對更封閉,沒有那麼強烈的排洋情緒,容易接受一位外國的神。

第二:廣西經濟落後,貧困農民多。

對拜上帝會來說,廣西的群眾基礎簡直太好了。廣西山多地少,很多農民沒有田地,只能去墾山,或者乾脆進山伐木燒炭為生。最早接受拜上帝會信仰的就是紫荊山燒炭工,其中就包括前面說過的楊秀清、蕭朝貴。這裡多說一句,受鴉片戰爭後洋貨衝擊土貨影響,紫荊山燒炭工大量失業,他們可以說是最窮的一群人,也是最迫切需要改變命運的人。

第三:廣西有很多客家人。

客家人是太平天國運動早期的主力,原因有三:

一:洪秀全和主要負責在廣西傳教的馮雲山都是客家人。

這個身份幫助他們很快在廣西立足,傳播教義,紫荊山的燒炭工中就有不少客家人;

二:客家人需要抱團自保。

客家人分批遷入廣西,人多但是分散,在和土著居民發生衝突時,常常落下風,需要組織起來自衛;

三:客家人有集體遷徙的勇氣。

他們本來就是新移民,活不下去就離開,不是什麼要命的事。金田起義,轉戰東南,直到立足於南京,太平軍都是扶老攜幼,舉家行動。有人把太平天國運動形容成“客家人的武裝遷徙”,雖然有些片面,但足見客家人扮演的角色有多麼特殊。

說到這裡,可能你還有個疑問:拜上帝會發展到這麼大規模,清政府難道完全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而且是早就知道。

在金田起義三年多以前,廣西當地就有富戶向官府舉報馮雲山是“妖匪”,馮雲山因此入獄半年。事情的結果不是清政府大規模清剿拜上帝會,而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判馮雲山遣送原籍。沒想到馮雲山開啟“唐僧模式”,一路傳教,把押送自己的解差拉進了拜上帝會。雖然化險為夷,但洪秀全意識到起義才是出路。

獲知廣西太平軍起義之後,清政府的一系列操作,又驗證了他們的“豬隊友”本色。比如欽差大臣賽尚阿,抓住一個天地會的首領,愣說是太平軍的“萬歲”,送到京城報捷。再比如廣西有一首民謠說:“賊去兵方至,兵來賊已空。不知兵和賊,何日得相逢。”前方的無能,讓咸豐皇帝直到八個月之後,都沒有搞清楚奏報中的“太平王”到底姓甚名誰。

太平天國的開始:金田起義

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太平軍一路壯大,最終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儘管打著“上帝”的旗號,夢想著建立一個平等的世界,但太平天國終究還是走上了改朝換代的老路,甚至等級比清王朝還要森嚴。設想得再好,終歸是要嚴格落實才行啊。至於太平天國如何把自己折騰死,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從金田起義的事情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一個普遍規律:起義者往往都會以“平均天下”為口號,不論是明末李自成提出的“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還是洪秀全說的“有錢同使”,都具有很大的煽動力。但是,這些起義者往往在獲得政權之後,卻忘了開始起義的目標,最終喪失人心,以失敗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