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安全與中國的全球物流體系

魏際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內容摘要:全球連接、全球流動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重要時代特徵。過去數十年,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主導著全球連接和流動。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在全球連接與流動格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影響力不斷增強。但是,與世界強國相比,中國連接世界的能力有待增強。本次疫情進一步暴露了中國國際物流方面的短板。中國應牢牢把握全球化和國際格局變化的新特點,緊緊圍繞著新時期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和全球生產、流通、貿易需要,本著"利他共生,共創共享,互利共贏"原則,加強與各國戰略對接,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戰略性地構建起一個"以中國為核心,連接世界各大洲,通達主要目標市場"的全球物流和供應鏈服務體系,提升全球連接、全球服務、提供全球解決方案的能力,支撐中國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造、全球運、全球遞",為全球物流命運共同體建設與全球物流供應鏈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關鍵詞:全球物流體系 全球連接 全球流動

一、世界進入到全球連接的時代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時代特徵之一。全球化深化了國際分工,促進了全球經濟增長和貿易擴張,推動了全球範圍的人員、商品、資源、資金、信息、數據、知識和技術的流動。全球化要求各國間加強交通運輸、物流、信息通信、互聯網、金融、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連接。全球連接、全球流動進一步推動著全球化與全球經濟的增長。

過去的數十年,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著眼於全球市場和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主導著全球連接,推動著要素、商品、服務的全球性流動。美國著眼於全球戰略,將建設一個能夠保障美國經濟增長的全球交通運輸、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體系作為國家戰略,通過掌控覆蓋全球的交通運輸網絡、物流網絡、信息網絡和供應鏈網絡,控制全球主要物流通道,實現其"買全球、賣全球、連全球、遞全球"的全球戰略目標。歐盟的戰略是通過建設一體化交通及物流網絡確保歐盟的產業和產品有效進入歐洲統一市場及國際市場。日本確立了流通立國的戰略,通過實現與東亞之間的無縫銜接,建立將東亞與世界各地聯繫起來的綜合國際交通運輸系統和物流系統。

最近這些年,隨著新興經濟體的興起,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不斷增強全球連接能力,特別是中國在全球流動網絡中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有望成為超越美國的全球貿易中心、流通樞紐與供應鏈樞紐。

此外,互聯網、移動通信等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中小企業能夠與傳統跨國企業一道,參與全球連接的大潮。

二、中國連接世界的物流能力有待加強

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國內物流市場規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鐵路、公路、水路等貨運量、貨運週轉量排名世界第一,快遞量居世界第一,內河裡程、高速公路里程、高速鐵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航空貨運量和快遞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國不是物流強國,世界銀行發佈的物流績效指標表明,從基礎設施、物流能力、海運能力、通關效率、貨物跟蹤、及時性等維度衡量,中國領先於發展中國家,但落後發達國家不少。麥肯錫的研究表明,美國和德國是全球連接能力最強的國家,中國的全球連接能力只有它們的一半。

例如,中國國際海運在全球海運市場中控制力弱,對主要國際海運通道影響力小。從中國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國際快遞網絡、跨境倉儲配送體系的建設看,還處於起步階段。中國缺乏國際物流服務標準制定的話語權。中國的產品出口已經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中國尚無一家物流企業具有全球遞達能力。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航空貨運飛機僅160架,尚無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機場,國際航空物流能力嚴重不足,國際航空應急物流保障能力薄弱。中國航空貨運公司規模普遍偏小,最大的航空貨運公司---順豐航空僅有貨運飛機60架。而UPS、FedEx、DHL等國際快遞巨頭均擁有600多架貨運飛機,具有全球遞達能力,其物流網絡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中國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構想

(一)戰略思路

打造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應牢牢把握全球化和國際格局變化的新特點,緊緊圍繞著新時期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和全球生產、流通、貿易需要,本著"利他共生,共創共享,互利共贏"原則,加強與各國戰略對接,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逐步構建起一個"以中國為核心,連接世界各大洲,通達主要目標市場"的全球物流和供應鏈服務體系,提升全球連接、全球服務、全球解決方案的能力,支撐中國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造、全球運、全球遞"。

(二)戰略目標

建立起中國連接周邊國家和地區、涵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主要國家目標市場的物流服務網絡,形成高標準的全球物流服務能力,強有力地支撐中國的全球生產、全球流通和全球貿易。到21世紀中葉左右,中國成為全球連接能力和物流服務能力最強的國家,成為全球物流命運共同體建設與全球物流供應鏈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

(三)戰略任務

中國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由"四梁""八柱"構成。"八柱",即中國的國際鐵路運輸網絡、國際公路運輸網絡、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國際海運網絡、國際管道網絡、國際郵政和快遞網絡、國際倉儲網絡及國際配送網絡;"四梁",即全球物流信息系統、全球物流標準體系、全球物流政策體系和全球物流運營體系,如圖所示。

1.構建國際鐵路貨運網絡

以中國大陸為起點,東北方向聯通俄羅斯、蒙古、日韓,西北方向聯通歐洲、中西亞、非洲,西南方向聯通中南半島、印度、巴基斯坦。加強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主要國家的國際鐵路運輸合作。打通中國陸路商貿通道、能源通道、交流通道,推動中國鐵路技術標準、技術裝備、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及相關產業走向世界,構建起佈局合理、標準適用、安全高效的國際鐵路貨運網絡。

全球供應鏈安全與中國的全球物流體系

中國的全球物流體系架構

2.完善國際海運網絡

完善中國的海運航線與全球港口布局,增強中國與貿易伙伴國(地區)之間的海運能力,推進中國與各國海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海運航線密度,加強中國與亞、非、拉等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海運班輪航線,開拓北極、南極海域航線。加強全球港口碼頭資源整合,完善中國海外港口碼頭佈局。完善國內沿海煤炭、石油、礦石、糧食、集裝箱等主要貨類海運系統。積極參與國際海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擴大國際海運合作網絡。加強中國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動海運開放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海運治理,加強國際海運通道安全保障能力。

3.完善國際公路貨運網絡

完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公路通道體系,積極參與亞洲公路運輸系統和全球公路運輸系統建設。提高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公路網的連通性,形成"一帶一路"國際公路運輸通道。廣泛參與境外公路基礎設施設計、諮詢、建設和運營等"全鏈條"環節。

4.完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

加快完善國際航空運輸網絡,擴大航空運輸網絡輻射範圍。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航空貨運一體化。提高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航空線路密度,增加中國與亞、非、拉等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國際航空線路。增強中國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機場功能,實現國際航空貨運跨洲多樞紐網絡運作。加強境外航空貨運機場和航空物流中心戰略布點,支持國內企業收購或參與管理境外機場。支持航空貨運、航空物流、航空快遞企業深化與國際專業服務機構合作,拓展國際航空貨運服務市場。

5.完善國際管道網絡

在促進國內管網互聯互通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中國與主要油氣供應國、途經國、中轉國、消費國的國際管道連接。重點推進中國與中亞、中東、俄羅斯、東南亞、南亞、西亞、東北亞的國際油氣管道的互聯互通,推動構建"泛亞油氣管輸體系"。完善中國的海上油氣進口通道建設。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能源市場、油氣交易與定價中心建設。完善國際油氣儲備庫的建設。著力將中國打造成為亞洲油氣管網重心和貿易中心。

6.構建全球快遞、倉儲、配送網絡

加快國際快遞網絡佈局,加密中國與國際重要城市的快遞網絡,開闢中國與世界多數國家的快遞專線。鼓勵快遞企業通過設立分支機構、合資合作、委託代理等方式,拓展國際服務網絡。支持建設一批國際快件轉運中心,完善國際郵件處理中心佈局。部署海外倉儲網絡體系和配送網絡體系。

7.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系統和綜合物流樞紐

提高貨物運輸集裝箱化率。廣泛開展國際鐵海聯運、鐵公聯運、鐵空聯運、公水聯運、江海聯運。著力構建設施高效銜接、樞紐快速轉運、信息互聯共享、裝備標準專業、服務一體對接的國際多式聯運組織體系。完善多式聯運經營人管理制度,建立涵蓋運輸、包裝、中轉、裝卸、信息等各環節的多式聯運全程服務標準。支持基於標準化運載單元的多式聯運專用站場設施建設和快速轉運設施設備的技術改造,提高標準化、專業化水平。建設集報關報檢、國際運輸、多式聯運、倉儲加工、信息處理、跨境電商等功能於一體、具有跨區域集聚輻射作用的國際綜合物流樞紐。

8.構建全球物流運營和供應鏈服務體系

依託中國的全球物流能力,推動國際運輸、物流企業與貨主企業、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貿易企業、金融企業、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企業加強合作,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加強信息對接、協同發展、共享商業機會,形成全球供應鏈服務的能力,構建共享共贏的全球物流與供應鏈生態體系。

9.構建全球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加快提升中國物流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按照"統一標準,對等開放,互聯互通,共享服務"的理念,構建全球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收集處理國內外各物流活動主體、各環節及物流資源的信息,為物流企業提供國際物流運行的實時在線信息,優化國際物流資源配置和運行控制。

四、完善全球物流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構建全球物流體系,工程宏大、任務艱鉅、週期很長,會面臨一系列挑戰與困難。一個相對友好、多方共贏的國際環境對保障全球物流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

1.全方位推進國際物流合作。中國需要統籌戰略與戰術、近期與遠期、理想與現實,秉承"開放、包容、共贏"的理念,以"多層次的國際物流合作對象、多元化的國際物流合作方式、多渠道的國際物流合作形式、多領域的國際物流合作內容、多任務的國際物流合作進程"來務實推進全球物流體系的建設。

2.加強與各國戰略對接及政策溝通。將全球物流體系建設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就國際物流發展戰略、政策、規劃與各國進行充分交流,聯合制定合作規劃和實施方案,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為共同推進務實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3.積極參與全球運輸、物流、通關治理。深度參與國際鐵路、航空、海運、公路、郵政、快遞等相關規則、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提高中國在全球運輸、郵政、快遞中的話語權,保障國際物流通道與供應鏈安全。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進國際油氣管道互聯互通。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雙邊與多邊運輸合作機制建設,推動與國際通用運輸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對接,消除跨境運輸制度性障礙。加強各國海關合作,在邊檢口岸建立"單一窗口"以及促進電子海關和授權經濟運營商認證體系的發展,降低清關成本,縮短中轉時間,推進通關便利化。與各國共同建立統一的全球物流政策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推動形成兼容規範的全球物流政策體系。

4.加強資金保障,創新融資方式。進一步完善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國際資本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積極探索PPP模式,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各國公共資本、國際機構資本等參與到全球物流體系建設中來。對重大建設項目給予財稅支持、實行零稅率或免稅。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領軍物流企業、創新型物流企業的金融支持。

5.支持物流企業整合國際資源。支持物流企業開拓和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提升其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不斷拓展國際發展空間。支持優勢物流企業聯合或參股、收購、兼併周邊、新興市場、歐美等國物流企業,延伸服務網絡,逐步建立覆蓋全球的物流網絡。政府主管部門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完善信貸、外匯、財稅、人員出入境等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在境外投資的資本金注入、外匯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有關部門和駐外使領館可為物流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和法律服務。


① 歐盟委員會:《歐洲2020——智能、可持續及包容性增長戰略》,2010年。

② 日本2008年出臺的《國家空間戰略》。


PAGE

─ 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