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提升“造血”功能

近年來,和田地區因地制宜探索產業扶貧之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扶貧車間、特色種植養殖等多種形式,提高貧困戶的產業參與度和受益度,提升“造血”功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產業帶動 農民變身產業工人

3月12日,走進位於皮山縣工業園區的和田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加緊生產訂單門窗。

布威再麥普·吾吉外力已經在該公司上班8個月了,通過穩定就業他家的生活如今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我每個月能掙4000多元,今年家裡一定能脫貧。我計劃再開個小商店,讓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布威再麥普說。

這家公司是安徽省援疆指揮部2016年引進的重點援建企業,投產以來累計實現產值2.7億元,助力540餘人脫貧,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在洛浦縣發製品產業園,奧布力海日·奧布力喀斯木正坐在機器前,將一縷縷人造假髮均勻地盤在箱中,送往下一道工序。2019年8月,奧布力海日進廠,不久因工作出色當上了班組長。“以前到處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現在成了產業工人,生活更有奔頭了。”奧布力海日說。

近兩年來,和田地區把“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作為脫貧的重要動力,依託產業促就業,築巢引鳳吸引內地企業落戶投產,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紛紛落地,形成了“縣有龍頭企業,鄉鎮有規模企業,村有村辦企業,戶有小作坊”的產業結構,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轉身”成為產業工人。

村辦企業 農民在家門口增收

產業發展帶動了就業,可還有一部分當地農民,家裡有老人、孩子,牲畜、土地都需要照料,婦女們尤其不願去離家遠的工廠上班。

和田地區鼓勵企業到村頭設立村辦工廠,大力發展企業“總部+村辦企業”的扶貧模式,讓農村富餘勞動力到村辦企業上班,實現了務工和照顧家庭兩不誤。農民不僅學到了技術知識,產業化工人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了,有效解決了貧困農民外出務工難、脫貧難的問題。

3月13日,在和田某服裝公司設在洛浦縣多魯鄉闊臺買村的村辦企業生產車間內,工人們腳踩著縫紉機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針板上移動,正為完成出口訂單忙碌著。前不久工廠剛剛簽訂了一批出口訂單,工廠採取計件工資、按勞計酬的方式,鼓勵工人積極生產、多勞多得。

村民布合力且木·阿不都熱依木是第一批進廠的員工,她說:“現在我的技術越來越熟練,每月有3500元的收入。”

目前,該服裝公司已在洛浦縣各鄉村建立了24個村辦企業,吸納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特別是貧困人口就業。

截至目前,和田地區引進紡織服裝、鞋襪製作、畜禽養殖、電子產品裝配、玩具製作等勞動密集型企業1900多家,村辦企業發展到近900個,農民合作組織逾1100個。

特色產業 拓寬農民致富路

和田地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一批特色產業,帶動了一大批農牧民增收。

3月12日,在皮山縣方圓綠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農業產業園裡,來自附近鄉鎮的270餘名村民正在勞作,其中有220名是貧困戶。該公司統一流轉貧困戶大棚、羊圈和土地,為全縣18個村的貧困戶託管1.1萬隻羊,實行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養殖。通過羊託管,每年為貧困戶分紅145.8萬元,直接幫扶1374戶4374人增收。

位於皮山縣的崑崙綠源兔產業養殖示範基地為附近4個鄉鎮8000餘農戶提供仔兔、技術、飼料,養殖40天后企業保價收購,確保農戶能通過養兔增加收入。隨著崑崙綠源等企業的進駐,和田地區兔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15家大型兔養殖企業先後在和田多縣市落地,養兔品種包括家兔、獺兔、長毛兔等。

和田地區各縣市還因地制宜,以林果、糧食和特色作物間作、套種的多熟制立體種植模式,大力發展山藥、甜瓜、玫瑰、木耳等特色種植。

今年,和田地區還將繼續推動“十萬、百萬、千萬、億”級農業主導產業,穩定形成驢存欄11.3萬頭、出欄150萬隻多胎肉羊、4000萬隻兔、1500萬羽鴿、1200萬隻鴨、1800萬隻鵝、3500萬隻雞、1.2億袋食用菌的規模,穩步實現數量和質量並舉,讓群眾分享更多產業發展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