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和袁紹為什麼不聯合起來?他們聯合起來早不就是天下最大的諸侯了嗎?

中國歷史研究所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袁術袁紹作為本家兄弟,為什麼要各自為戰,如果聯合起來豈不就是應了那句“代漢者當塗高”了嗎?


可是我們也要明白,有時候本家兄弟鬥起狠來比外人還要厲害。

首先我們看一下先稱帝的袁術是什麼身份,雖然袁紹的名聲比袁術大很多,但其實四世三公的袁家,看重的是嫡長子制度,而袁術嫡子,袁紹則是庶子。

我們再來看袁紹,袁紹前期得到袁家的幫助,只是因為他是袁逢袁隗推出去立名站隊拉攏世家與宦官對抗的棋子。

在董卓進京後,袁紹就跑路到了冀州。結果董卓因為他四世三公的世家身份,反手封了他個渤海太守。袁紹野心勃勃,渤海太守之位可滿足不了他,他於是和公孫瓚商議一起攻打冀州,得了地盤一人一半。有地盤誰不要?公孫瓚也很快就答應了袁紹的提議。

這時,袁紹反手一個陰招,讓冀州牧韓馥以為可以依靠他來抗衡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找他來冀州援助。袁紹又反手佔了韓馥的冀州,迫使韓馥丟妻棄子逃離了冀州。袁紹呢,輕而易舉的佔領冀州後,就以此為根據地,很快兵強馬壯,又相繼佔領了青、並、幽三州,一躍成為漢末最強的軍閥之一。



而袁術呢,則依靠袁家的資源,佔有南陽和豫州大部分,後來更是在稱帝前,揚州六郡幾乎全部在袁術手上,而豫州的沛國、陳國、汝南三郡,徐州的廣陵、下邳兩郡都有著袁術勢力的存在。

此時兩個軍事集團強行合併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是顯而易見。其結果是不僅不會成為最強的軍閥,反而會因為袁術袁紹兩兄弟的猜忌,手下勢力集團的相互排擠,足以導致分崩離析。

袁術和袁紹積怨深遠

袁紹和袁術兩人的矛盾也不是後來拉起隊伍才出現的,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兩人就因為誰當盟主起了爭執,大家都公推袁紹,讓袁術心裡很不平衡,他明明是袁家的嫡子,職位也比袁紹高,憑啥讓袁紹一個庶子當盟主?

袁紹呢,一開始也確實覺得對不起這弟弟,哪怕袁術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他也忍了下來。

後來討董卓聯盟散夥以後,袁紹又想了個招,準備另立一個天子,人選都想好了,就是宗親幽州牧劉虞。然後他就給袁術打招呼,問小老弟你覺得這事怎麼樣?

袁術此時身在南陽,過得那是土皇帝一樣的日子,聽了以後袁紹的主意後,根本不屑一顧,本以為他這哥哥能想出什麼好主意,沒想到竟然打算另立天子,有本事自己當啊,小妾生的就是沒出息!這個時候立了劉虞,以後自己怎麼還有機會坐一坐那個位置。

於是他就回了封信給袁紹,說現在國仇家恨還沒報,董卓也沒死,什麼立天子的事我一概不知。

袁紹說好啊,那你不同意沒關係,我也沒打算非得徵求你的意見,所以袁紹就打算自己幹。結果劉虞這個時候死活不同意,甚至放狠話說你要逼我當皇帝,我就跑去投靠匈奴給你看!袁紹也沒辦法了,只能就此作罷。

此時袁紹和袁術不和也成了天下皆知的事情了。


互成仇人

這袁紹因為奪取冀州的時候利用了公孫瓚,所以兩人互成仇人,經常你捶我一下,我敲你一下。可是袁紹又和曹操挨著,袁紹為了斷絕後顧之憂,就和曹操結盟,騰出精力來對付公孫瓚。

這袁術呢,本來是想拉攏荊州劉表的,結果劉表不鳥他,還弄死了他手下的孫堅。

袁術一看荊州討不到便宜,就想去討曹操的便宜。於是就和公孫瓚聯合,準備一起搞曹操,奪了地盤一人一半。結果,兩人合起夥沒搞過曹操,反而被曹操追著砍。

袁術聯合公孫瓚打曹操的事情讓袁紹知道後,他的怒火就壓不住了,好啊,你現在聯合我的仇人搞我的盟友,算你狠!於是袁紹就聯合袁術的敵人劉表,再加上曹操,一起對付袁術和公孫瓚。


袁紹雖然比袁術好些,但是也是個志大才疏的主,兩個人一個比一個蠢,一個比一個膨脹,好好的兄弟不利用,反而急不可耐的相互攻伐。在這以後,血親從此就活成了仇人。


邯鄲醉


袁術敢稱帝就是這麼想的,他想袁本初那傢伙佔據了幽並四州,我佔據了豫揚涼州,我是袁家的族長,加起來我袁家可就掌控了漢朝的半壁江山,雖然我看不起袁紹那傢伙,不過畢竟是一家人嘛,我當了皇帝還是會給你一個大將軍的,於是他華麗麗的稱帝了,他一稱帝把袁紹給搞懵逼了,你說這麼大的事情你袁公路咋就不能和我商量商量?你是看不起我還是咋滴?雖然你是袁家的族長,但是我好歹也是你哥,憑什麼你當皇帝這麼大的事情也不跟我商量商量,好傢伙,昨天還是四世三公今天就成亂臣賊子了,不行,袁公路這傢伙不靠譜,我要聲討他,雖然從世家變成皇族挺爽的,但是皇帝不是我可就不那麼愉快了

其實當時袁術過於自大,他自認為自己是袁家族長,只要他一稱帝,袁紹就只能擁護他,壓根就沒有與袁紹商議,其實得知袁術稱帝后袁紹還是有那麼一絲心動的,但是袁紹自幼就與袁術不合,再加上當時袁紹的勢力遠遠大於袁術,袁術又沒有給袁紹該有的禮遇,所以袁紹思慮再三還是果斷的脫離了袁家,並且帶頭聲討袁術,與此同時江東的孫策也宣佈脫離袁術,這一來袁術就只能懵逼了,以為是自己人的袁紹孫策都對他宣戰,跟他設想的完全不一樣


天命蜉蝣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袁紹、袁術兄弟,一個稱雄河北,一個佔據淮南,如果聯手,就能成為當時事實上最強的割據勢力。兄弟二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也都為此做過努力。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袁紹、袁術都想借助親情把對方拉攏到自己陣營中,為自己所用。可他們之間,雖有血緣關係,卻視若仇敵。袁紹是庶子,袁術是嫡子,嫡庶之分意味著家族資源分配的不同,早年間家族內的不公造成兩人之間關係勢同水火。袁紹和袁術都不是心胸豁達之輩,誰能保證不翻舊賬?誰能相信彼此承諾?

這還是次要的,兩人合夥後,誰為主,誰為輔?洛陽的袁家成員被董卓殺害後,袁術成為袁家事實上的族長,情理上、家族規矩上,都是要袁紹聽命於袁術。可兩人都是志在天下的豪傑,誰肯甘居人下?

合併後,各自的集團利益如何保障?二袁名義上還是漢朝臣屬,官職就那麼多,河北集團和淮南集團誰上誰下?利益如何劃分,誰多誰少?整體上來說,河北集團實力大於淮南集團,袁術掌權後,勢必打壓河北集團成員;反之袁紹掌權也是如此。

討伐董卓時,洛陽袁氏宗族被滅,袁紹、袁術自立門戶,事實上已分裂為河北袁氏和淮南袁氏,變成兩個同姓家族。家族利益高於一切,利益矛盾難以調和,又做不到“求同存異”,合作也就無從談起。


寒星針


袁術和袁紹,乃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他們都是汝南袁氏家主司空袁逢所生,只不過袁術是嫡子、袁紹是庶子。後來袁逢因為哥哥袁成沒有子嗣,便將袁紹過繼到袁成名下,所以袁紹和袁術又成了堂兄弟。

袁術和袁紹這兩兄弟是真的很可惜,如果他們倆正常發揮,就沒曹操什麼事兒了!

東漢末年,董卓亂政,群雄並起,袁紹和袁術這兩兄弟乃是當時最強大的兩股勢力。

論名望,他們背後乃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名門望族,振臂一呼,便能聚集各方英雄!

論實力,袁紹自關東聯盟之後,一直是天下群雄中執牛耳者,後來更是擊破公孫瓚,獨佔河北。在兵禍連年的東漢末年,那地方可是少數未經黃巾軍肆虐的寶地,真的是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比之曹操的兗州不知好到哪去了!

當時的袁紹,可以說是兵多將廣,謀士如雲。顏良文丑戰死之前,張郃這樣的大將,在裡面只能算個二流;而審配、田豐、許攸這些人,個個都是頂尖謀士。

而袁術雖然出道比較晚,但是靠著家族實力,在南陽一代混得也是風生水起,連孫堅這樣的猛人,都是跟他混的。

孫堅何許人也啊,小霸王孫策和孫權的老爸,當年討伐董卓之時,可是敢追著董卓一路猛打的狠人。

而且袁術佔據的淮南也是當時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特別是南陽郡,其當時佔據了荊州半數的人口,魚米之鄉,人傻錢多!就是因為這樣的資本,他袁術才敢稱帝,不然別說給他玉璽,就算是漢獻帝親口禪讓他都不敢接。

從地理位置來看,袁術和袁紹者兩兄弟真是太優越了,一個青幽並冀四州,一個淮南富庶之地。曹操被夾在中間,很慘的好不好!

可是就是這樣異服好牌,被哥兩個打得稀爛。

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袁紹和袁術這對親兄弟卻勢如水火!

因為袁紹是庶出,之時一個婢女所生的孩子,袁術一直都看不起袁紹。但是袁紹這傢伙偏偏很優秀,特別是過繼之後,也擺脫了庶子身份,在袁家也是頗有聲望。

更讓袁術受不了的是,後來關東聯盟,群雄舉義,居然推舉袁紹當盟主。袁術心想我才是袁家家主啊,居然被這庶子爬到了頭上。

不過好歹一家人,當時袁術和袁紹還沒有撕破臉,而且袁紹也很識趣,早早的就離開了老家,去河北發展了,兩人沒有太多的衝突,明面上也還算過得去。

兩人真正不合是在袁紹拿下冀州之後,當時漢室衰微,漢獻帝形同傀儡,袁紹便想另立漢宗室劉虞為新君,以此來獲得天下歸附。



可這事兒袁紹一個人搞,還是有點懸,劉虞頗為推辭不說,當時北邊還有個公孫瓚,老師搗亂。

於是袁紹就找到弟弟袁術,準備合夥兒一起幹!

可是袁術不樂意,他想自己稱帝,而且還讓袁紹輔助他。

當時這哥兩如果達成了共識,估計這天下也就差不多定了。

結果就是兄弟兩意見不統一,互相不爽。特別是袁術,心想我堂堂袁家家主,你這庶子居然敢不配合?

於是直接翻臉了,倒向了袁紹的對頭公孫瓚那一頭去了。

當時諸侯們大都依附袁紹,氣的袁術大罵,他還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他們袁家人。

術怒曰:“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看到弟弟這麼搞他,袁紹也很氣,拉上了當年在洛陽一起混的“好友”曹操,對著自己這個傻弟弟就是一頓胖揍。

兄弟兩完全走向了對立面。

後來袁術稱帝,天下共討之,就屬袁紹跳得最歡。可見這打弟弟是會上癮的。

不過哥哥畢竟是哥哥,在袁術眾叛親離,走投無路的時候,袁紹並沒有落井下石,他接納了袁術。

可惜在投奔哥哥的路上,袁術被劉備等人截住,不得以只能退回,最終憂憤而死,據說吐了一斗血。

因頓伏床下,嘔血鬥餘而死。

而袁紹死了弟弟,心裡也不好受!

最終把仇怨發洩到了曹操頭上,如果沒有曹操的步步緊逼,自己弟弟也不會慘死啊。當時袁術投奔袁紹,擋住去路的劉備朱靈等人正好在曹操底下做事。

不過,官渡之戰,袁紹也沒有打過曹操,並最終為曹操所滅。

所以說可惜啊,開局如此優勢的袁家兄弟,結果卻被夾在中間的曹操滅了!


白話歷史君


袁術和袁紹雖然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兩人的關係卻相當的僵,彼此是對立的。



汝南袁氏,是東漢時期的著名世族豪門,先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敞和袁京皆為司空,袁湯為司空、太尉,袁逢為司空,袁隗亦至三公、太傅。汝南袁氏四世之中,居三公之位者多達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

袁紹是袁逢的庶長子,從血緣上來講,他是袁術同父異母兄;但由於袁紹被過繼給袁逢的兄長袁成,所以從法理上來講,袁紹則是袁術的堂哥;而袁術為嫡出,袁紹為庶出,所以從宗族關係上來講,袁術的宗族地位又高於袁紹。因此,袁術實際上一直都看袁紹不順眼。



然而,當初討董推舉盟主時,各鎮諸侯卻公推袁紹,這就讓袁術更加對袁紹心生不滿。因為,在袁術看來,當時論官階自己比袁紹高,論血統自己又比袁紹正,所以盟主之位本該是他,而不應該是袁紹。

所以,袁紹和袁術雖然是兄弟,但兩人的政治矛盾卻非常大。以至於為了對抗袁術,袁紹不惜與曹操結盟,通過從背後扶持曹操來對付這個瞧不起自己的弟弟。



當然,袁術也不甘示弱,在佔據壽春後,他也與袁紹背後的公孫瓚結盟來對抗袁紹。而袁紹知道後,也惱羞成怒,索性聯合劉表和曹操一起整袁術。

實際上,漢末群雄逐鹿之初,勢力最強的諸侯就是袁紹和袁術兩兄弟。而如果他們兩人能同心協力,相互照應,那更是佔據絕對優勢,之後也就沒曹操,劉備和孫權什麼事了。



可惜,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就是喜歡窩裡鬥。加上由於出身名門,因此總是一副高不可攀,妄自尊大的姿態,一再錯失機遇。而袁紹袁術這種鍋裡鬥似乎還有遺傳。之後袁紹死後,他那的兒子也相互攻伐,最終反而給了曹操可乘之機……



這些歷史要讀


這件事充分證明,家大業大的越容易出現兄弟不合,只有那麼點家底,兄弟們反倒兢兢業業,一起努力打拼。袁氏兄弟如果聯合,憑著四世三公的名聲,或許能成就一番事業,然而,兩人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相互拆臺。具體來說不能聯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袁術歧視袁紹的出身;其二,南陽之事和議立劉虞之事,這兩件事最終讓這兄弟二人勢同水火。

一、袁紹和袁術其實是親兄弟

袁紹與袁術出生於著名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所謂四世三公,起源於袁安。袁安在漢章帝時官至司徒,袁安之子袁京、袁敞,袁京之子袁湯,袁湯有四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所謂四世三公便是指袁安(司徒)、袁敞(司空)、袁湯(太尉)、袁逢(司空)、袁隗(司徒)四代人共五人得封三公。

袁紹乃是袁逢小妾所生的庶子,袁術是袁逢的嫡子。因袁紹伯父袁成早逝,袁紹因此過繼給袁成為嗣。但從血統上來說,袁紹和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兩人長大後,袁紹儀表堂堂,喜歡與名士結交,能折節下士,因此在士大夫圈裡很有名望(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而袁術年少時喜好遊俠仗義,多與浪蕩公子聲色犬馬(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長大些才開始注重於名士結交(後頗折節)。

少年袁術的名望是遠不及袁紹的。袁術大概是有些嫉妒這位庶兄,因此多在人前毀他,說他是奴隸之子,暗指他庶出的身世。

在那個儒學最勝的東漢,對於出身、嫡庶還有有些在意的,不然後來曹操聽說有人說他是贅閹遺醜會那麼生氣。雖然這件事並沒有對袁紹造成多大的名譽損失,但是少年袁紹的自尊心應該是受到了極大地打擊的。

袁紹在心裡暗暗發奮,將自己的自尊心埋藏在心底。

長大後的袁紹頗有見識,先後任西園八校尉中的中軍校尉,轉司隸校尉,靈帝時候接管八校尉之兵。而袁術也先後做上了河南尹、虎賁中郎將的位置。

這裡說明一下,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時設置的一支特殊的軍隊,聲威顯赫,一時連大將軍何進也受其節制。而同時八校尉都是少壯派軍官,漢靈帝自任無上將軍。可見八校尉是漢靈帝為了更好的掌握政權和軍權而設,由此可見袁紹的受器重。

二、議立劉虞

公元189年,董卓廢少帝,立獻帝。袁紹逃往渤海,袁術逃往南陽。袁紹在渤海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而袁術在孫堅的幫助下在南陽扎穩了腳跟。袁紹聯合袁術、劉岱、橋瑁、曹操等人組成了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關東聯軍聲勢浩大,董卓畏懼,攜漢獻帝退兵長安。

當初,董卓議立獻帝劉協的時候,袁紹以少帝乃靈帝所立而反對,董卓強立,這才導致了袁氏兄弟的出逃。袁氏兄弟出逃時,董卓為了收服袁紹而以袁紹為渤海太守,結果袁紹卻廣發檄文,起兵反叛,董卓一怒之下,將袁氏在京的所有人包括太尉袁隗一併殺害。因此,袁紹自始至終都沒有承認漢獻帝劉協的合法地位。

現在,漢獻帝在董卓挾持下逃往長安,自離京師,袁紹心裡便想下一盤大棋。

袁紹想要扶立新君,袁紹選中的是年高德劭的宗正、幽州牧劉虞。參與這件事的,據漢書、三國志記載有袁紹、韓馥等山東諸侯,曹操明確表示不參與。

袁紹心想能多拉點人氣才好操作這件事。袁術好歹同出袁氏,袁紹便與袁術商議。袁術卻不同意,還以國家大義等大道理說給袁紹。

袁紹是什麼人哪,一看就知道這個弟弟並不是那麼大公無私的人,因此再次寫信給袁術,信中言辭懇切,主要從三個方面勸說袁術:

其一,劉協政權廢正統:劉協的血統值得懷疑,現在更是董卓專權,這樣的政權怎可再相信?(無血統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覆信);

其二,立新君之事可行度很高:董卓自行往西,現在只要屯兵於關隘要地,就可將董卓和劉協困死在關中(但當使兵往屯關要,皆自蹙死於西)。這樣山東之地另立新君,可以迅速掌握局面,取得和平。

其三,袁家立場:咱們袁家老小,盡被董卓殺害,作為袁家人,怎麼可以北面侍奉他呢(又室家見戮,不念子胥,可復北面)?

然而,袁術仍不答應,回信中說,漢獻帝聰睿,血統更是無稽之談,只是因為董卓。闔家老小也是董卓殺的,跟國家無關。

這件事背後有很有深意。袁紹輔立新君,其實是想要憑藉酸棗之盟的盟主之威將新君握在手中,最不濟也有擁戴之功。而袁術之所以不同意,也不是因為公義,而是看到漢家的天下已經沒有希望了,袁家四世三公,自己又是袁家的嫡子,大有可為(術觀漢室衰陵,陰懷異志-後漢書)。袁紹沒有看到他這個弟弟的野心,自然勸不動袁術了。

但這件事卻成了袁氏兄弟有一個隔閡,準確的說,袁紹對袁術十分的不爽。

可能很多人覺得他們的矛盾是袁術氣量狹小,野心爆棚,但實際上袁紹此舉成功率相當的小,邀請袁術加入也不是什麼好意。因此他們兄弟半斤八兩,同樣的志大才疏,目光短淺。他們的矛盾,是他們兩個人共同造成的。

令人尷尬的是,作為這件事的核心人物,被推舉的人-劉虞,忠於漢室,堅決不同意被擁立。袁紹等退而求其次,請領錄尚書事,仍然被劉虞嚴詞拒絕。


三、南陽之爭

劉虞之事在袁氏兄弟心裡種下了不和的種子。而接下來這件事,則將兩人徹底推向了對立面。

袁術在逃亡南陽後,苦於沒有立足之地。這時,長沙太守孫堅從荊州一路北上討伐董卓,卻得不到軍需供應。孫堅先殺荊州刺史王睿,再殺南陽太守張諮。南陽成了一個無主之地。

這是劉表表奏袁術為南陽太守,袁術又表孫堅為豫州刺史。這樣,孫堅和袁術結成了戰略同盟,孫堅帶兵,袁術統州。

初平二年,袁紹做了一件很噁心的事。他趁著孫堅出兵討伐董卓,沒在南陽,派遣周昂(一說周昕)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

這招如果成功,袁術便又成了喪家之犬了。因此,這招可謂狠毒,可見袁紹也不是什麼善茬。

袁術自然不會甘心,他派兵奪回了陽城。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他派的孫堅和是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而且,公孫越還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這場戰役之中。袁術立馬給公孫瓚寫信,說你弟弟如何死的悽慘,袁紹那廝如何狠毒的殺了他,末尾還說道,袁紹“本不是袁家子”。

這招挑撥離間相當有效果。公孫瓚本是遼東名將,武人性格,接到袁術的信,就真的把這筆賬算到了袁紹一個人的頭上。袁紹聽聞袁術說他不是袁家子,也怒不可遏,從此與袁術勢不兩立。

袁紹北面要對付公孫瓚,為防止兩面受敵,便南聯劉表以制袁術。

這樣,袁氏兄弟這雙攪屎棍將整個天下攪動都起來了。

袁紹與公孫瓚之爭,劉表和孫氏的世仇,都是袁氏兄弟相爭的結果。甚至連早年的曹操也是袁紹的半個小弟。

可以說,曹操迎漢獻帝前,東漢帝國的軍閥們的很多軍事行動,都在為袁氏相爭買單。

如果此時,坐擁南陽和豫州的袁術和擁有冀州幷州的袁紹齊心協力,袁氏西卻董卓,北據公孫瓚,南遏劉表劉焉,中原之地儘可掌握,哪裡還有後來的曹操孫策什麼事呢?

然而,相反的是,袁氏兄弟憑藉著四世三公的家世和名望,並不能完全掌控諸侯,卻用那僅有的一點影響力互相拆臺,挑撥離間,攪動天下。二袁水火不容,讓諸侯們看清了袁氏志大才疏和格局狹小的本質,漸漸不願意附從袁氏。

趁著董卓西退、袁氏相爭,中原空虛,曹操趁機以兗州為根據地崛起;袁術被劉表趕到淮南之後,孫策脫離袁術,佔據江東;而其他諸侯一看割據之勢已逐漸明朗,也開始擁兵自重。袁氏兄弟因為自身的意氣而相爭,政治短視、格局狹小盡顯於世。東漢天下的徹底崩潰,袁氏兄弟是要負責任的。

四、其言也哀

公元197年,漢建安二年,此時的天下早已不是袁氏的舞臺,新崛起的曹操、孫策、呂布等中原諸侯早已自立門戶,劉表、馬騰、李傕等人地盤也逐漸穩固。袁術卻還做著他的袁氏美夢,在淮南僭稱皇帝,建號仲氏。

袁術的行為很快導致了天下人的反對,袁術窮途末路。兩年後,袁術無奈之下,終於原諒了他的這我庶兄。他將帝號和玉璽傳給袁紹,還寫信說,天下終究會是袁氏的(袁氏受命當王),兄長現在擁有河北四州之地,是天下最強大的諸侯,誰也不敢與您爭鋒。所以,將君位讓給你,您一定能讓他興旺(謹歸大命,君其興之)。

袁紹並未謙虛,欣欣然接受了袁術的投誠,派袁譚接應袁術。然而,此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正在忌憚袁紹,豈能相容,便派遣劉備朱靈截了玉璽,將袁術阻隔在淮南。不久袁術吐血而死。

袁氏兄弟的相爭這才落下帷幕。袁紹數年後也敗於曹操,河北全數落入曹操之手。這對攪動天下、自信袁氏受命的兄弟終究還是煙消雲散了,徒留感嘆與世間。

這堪比電視劇的狗血劇情,竟然真實的發生在袁氏的身上。從少年的歧視,到議立劉虞政見不同,再到南陽之事,兩人各顯其能,陰謀盡現,無政治家之風采,無軍事家之魄力。袁氏功業難成,跟袁氏兄弟相爭、政治短視有直接的關係。

我是子彧,歷史如鏡,多讀明智!期待您的關注,一起讀史!


上卿子彧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袁氏兄弟;

袁紹、袁術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出生名門望族。自高祖父袁安起,袁門四世之中就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但是死的早,袁紹是過繼給袁成的!


兄弟不和的原因。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也長於袁術。但因是庶出,袁紹母親又是侍女,自己也過繼於人。所以從小袁術打心裡就看不起他這位大哥。所以二人從小心就不在一起!

袁氏兄弟僅有的合作

董卓亂政後,群雄並起!以袁紹為盟主的各路諸侯齊聚,這也是唯一一次兄弟合作。他們的真實目的都想混水摸魚,中飽私囊,壯大自己的實力!袁氏兄弟也不例外。

東漢名存實亡,氣數將盡。袁氏兄弟既然心知肚明,為何沒有棄前嫌,攜手共圖大業呢?

袁氏兄弟的實力

袁紹鼎盛時期,有著亂世中最強大的軍隊,地盤有;冀、青、並、幽四州。大破黃巾軍統一了河北!兵精糧足,手下人才濟濟!

袁術佔有;淮南,徐、揚、豫三州,實數富饒之地。煮酒論英雄,首談的就是袁術,可見袁術當時的實力!


他們自身的實力帶給了他們信心,也帶給了他們自私之心!

群雄當中誰都有可能聯手合作,唯獨袁氏兄弟不可能!但若聯手自然群雄難敵。


先生與故事


在漢末軍閥混戰的那個年代,袁紹和袁術可以稱得上是一對奇葩的兄弟組合,為什麼說奇葩呢?原來他們這對兄弟雖然擁有著四世三公煊赫的身份和地位,還坐擁著河北、江淮廣大土地,但是卻從來都沒有想過和對方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其他競爭對手,最終給了曹操各個擊破的機會,落得個身死隕滅的下場。

那他們又為什麼不聯合起來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漢朝的宗族嫡庶觀念作祟,袁紹雖然是大哥但是卻是他爹袁逢的小妾所生,後來還被送給了叔叔袁成做繼子,實打實的袁家庶出邊緣人物。而袁術則是袁逢正室所生,標準的嫡長子。正是這種身份的差異,為他們後來的矛盾埋下了種子。

當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大家都推選能力和為人都不錯的袁紹作為盟主,但從小就自我感覺良好的袁術就不甘心了,憑什麼自己要給家族庶出打下手。其後果然與袁紹分道揚鑣,跑到江淮自個玩去了。

後來當袁術從孫策那得到傳國玉璽之後,自作聰明的袁術錯誤的判斷了當時的政治形勢,認為漢朝已經名存實亡了,於是便想當皇帝玩,結果給了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最好的出兵理由,這個時候即使坐擁河北的袁紹就算想救自己的弟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救一個不忠不孝的逆賊袁術。同時袁紹也是對自己的實力過於自信,最終錯失了與袁術共同夾擊消滅曹操的機會。

這對兄弟明明擁有著漢末最好的資源卻不選擇聯合,或許正是他們對自己四世三公家族實力盲目自信的一種體現吧。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袁紹與袁術雖是兄弟,兩人關係並不好,後來甚至形同水火。這是為什麼呢?

袁紹與袁術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兩人地位不同。袁術是嫡子,而袁紹是庶子。但是,在史書中又把兩人稱為“堂兄弟”,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袁紹、袁術有個伯父,名叫袁成,死得早,父親袁逢便把袁紹過繼給袁成家。這樣,兩人便成為“堂兄弟”了。

後來,作為嫡子的袁術,混得反而不同有庶子的袁紹好。袁紹當到司隸校尉,這是東漢最有權勢的官職,袁術屈居其下,內心十分憋屈。

董卓亂政後,袁紹、袁術都起兵反董,當時袁紹被推為關東義軍首領。為了對抗董卓控制下的朝廷,袁紹打算另立一個皇帝,與董卓分庭抗禮。他寫了一封信給袁術,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不想袁術根本不給哥哥面子,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在另立皇帝一事上,袁術與袁紹唱起對臺戲,這也是兄弟倆決裂的開始。

後來,袁紹佔據冀州,與公孫瓚爭雄。袁術選擇與公孫瓚結盟,共同對付袁紹。袁術的站隊,令袁紹勃然大怒,兄弟兩人已經全無情義可言。

袁氏兄弟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兄弟變成了敵人。袁術雖然是弟弟,打心眼裡瞧不起袁紹,因為袁術是嫡子,而袁紹是庶子,還過續給別人了。可偏偏袁紹一直混得比袁術好,甚至在他被董卓逼得逃離洛陽後,還能坐上盟主寶座,一大幫軍閥在背後為其搖旗吶喊。

袁術曾經破口大罵:“你們這幫瞎了眼的東西,不來歸附我,反倒去歸附我們袁家的家奴。”在袁術看來,袁紹母親出身低微,他根本就只是家奴的料。在寫給公孫瓚的私人信件中,袁術甚至罵道:“袁紹壓根兒就不是我袁家的兒子。”

既然袁術選擇公孫瓚對抗袁紹,袁紹不甘示弱,也聯合劉表對抗袁術。

我們作個假設,倘若袁紹與袁術倆兄弟能聯手,那麼天下權力恐怕要歸於袁氏了。只可惜兩個兄弟都捨近求遠,這才讓其他豪傑有了更多的機會。兩人一個以哥哥自居,一個以嫡子自居,互不相讓,反目成仇,同室操戈。這其中的緣由,說破了也就兩個字:野心。一個想另立皇帝,一個想自稱天子,在追逐權力上,兩人倒是半斤八兩。


君山話史


三國時期,袁紹和袁術各自稱霸一域,如果這兩個人聯合很有可能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但是,在歷史上,這兩個人啊,萬萬不可能聯合的。


首先,兩人存在嫡庶之爭

中國古代是個宗法社會,講究的就是一個名分,在一個大家族中,嫡庶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嫡子將繼承爵位,也將集成絕大多數的社會關係,庶子就得需要靠自己的打拼。

紅樓夢裡,嫡子賈寶玉眾星捧月,庶子賈環則是被丫頭欺負,充分體現了嫡庶之分。而在袁紹這個家族中,袁術雖然是弟弟,但他是嫡子,袁紹是庶出,袁術看不起袁紹。袁術甚至曾經說過,袁紹根本不是袁家人!這種惡意中傷已經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使得兩個人仇怨很難解開。


其次,袁術妒忌袁紹

袁紹這個人其實志大才疏,袁術這個人志大才更疏,但是袁術有一個缺點,他仗著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身份,藐視一切人,包括這個哥哥袁紹。

作為嫡子,他也有這個資本,但是問題來了,他們的爺爺生了四個兒子,老大老二,死的比較早,沒有繼承人。袁術的爸爸袁逢,後來做了司空,是三公之一的高官,他實質上成為了袁家的話事人,袁術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袁家第二代中,地位最高的小傢伙。

可是在這個時候,他的老爸為自己給的二哥,添了一個兒子,把袁術的大哥,袁紹過繼給了袁成。這樣一來,他就成了袁家的嫡系,這個地位像坐著火箭一樣直接就上來了。


當然,作為一個左中郎將的兒子,袁紹在理論上還是比不過真正的司空嫡子袁術。但是,實際上,袁紹得到的愛很多。

不僅有他親生父親的喜愛,他的四叔也愛屋及烏,非常寵愛這個自己二哥名義上的兒子。這讓性高氣傲的袁術非常不滿,他認為自己的大哥奪走了四叔和父親對本應對他的寵愛,心中妒火中燒。

袁紹長大以後,在京城的遊俠界有很大的名氣,許多人都願意投靠袁紹。袁紹和這些人廣交朋友,打算利用這些人除去專政的宦官,當時他的聲勢很大。


當時的宦官頭子特地約談了他的叔叔,袁紹的四叔嚇壞了把這個混小子一頓臭罵,不過,通過這件事情使袁紹的名氣更大了。

地位比他更高,資源比他更好的袁術卻沒有他這麼大的聲望,這也讓袁術非常的不爽。袁術這個心胸狹隘的人,可以說是記仇記了一輩子,直到臨死都不願意和自己的哥哥和解,更不用說聯合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