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什麼袁術最先有實力稱帝?

無筆史官


袁術稱帝時期的實力天下第一

自董卓以來,天下大亂,攻殺朝廷委派的郡守、刺史就成了家常便飯。孫堅當年討伐董卓,從長沙郡起兵,就先後攻殺了荊州刺史王叡、南陽太守張諮。時天下群雄,“袁術系”可以說是一大派系,實力雄厚。袁術四處攻城略地,實際控制一郡以後,就會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向朝廷表奏自己袁術系的故舊為太守,替自己統治。如果朝廷不同意,乾脆就自己任命為太守。所以,當時很多州都出現了多個刺史,很多郡出現了多個太守。他們有的是袁紹表奏的,有的是袁術表奏的,有的是朝廷任命的。巔峰時期的袁術系確實是天下最強的勢力,比如孫策就是最強的袁術系將領。在與袁術決裂之前,打下的江東六郡其實都是替袁術打下的地盤,這也是袁術後來膨脹自立為帝的原因。

袁術本來的基本盤是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南陽郡雖說只是一個郡,確是當時天下人口最多的大郡,佔據這個郡放在別的地方相當於佔據了1/3州。除了南陽郡,還有豫州的一部分。孫堅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從長沙郡起兵,卻打一道丟一道,連長沙郡都丟了,只能投奔袁術,成了袁術系將領,袁術讓他擔任豫州刺史,替自己統治豫州一部分。但是此時,袁術北面面對袁紹,南面有劉表,西面是李傕、郭汜,袁術夾在其中十分難受,結果孫堅又在替袁術攻打荊州牧劉表的時候戰死了。於是袁術執行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放棄三面受敵的南陽,率軍隊不要根據地了,直接進入豫州同曹操爭地盤。當時的曹操還不是一個獨立的門戶,而是袁紹系將領。可以說,當時的天下,是袁紹、袁術二兄弟相爭的。結果,袁術戰敗了。

爭奪豫州失敗後,袁術直接掉頭奔向東南。當時的東南地區並沒有太強的勢力,袁術佔據壽春淮南之地,轉而攻略江南的揚州。在攻打揚州過程中,孫堅之子孫策已經投靠袁術,成為了袁術系將領。孫策鞍前馬後,出力頗多。但也埋下了日後孫策脫離袁術的種子。拿下九江郡後,起初,袁術許諾表孫策為九江太守,結果用了丹楊人陳紀。攻打廬江郡陸康時,袁術對孫策說:“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結果攻下廬江,袁術任命其故吏劉勳為太守,孫策大為失望,於是有了脫離袁術的想法。當時,朝廷任命宗室劉繇為揚州刺史,揚州舊治所在壽春,但是已經被袁術佔據。袁術故技重施,自命琅邪人惠衢為揚州刺史,與劉繇爭奪揚州。孫策舅舅吳景當時是袁術的督軍中郎將,與孫策堂兄孫賁一起領兵攻略揚州,結果連年不克。孫策於是主動請纓,幫助吳景平定了江東。此時名義上,孫策攻下的江東都是袁術系的地盤。

眼見孫策拿下江東,此時袁術手中完全掌握的就大概7-8個郡的地盤,於是自稱徐州伯,開始準備北上圖謀徐州牧陶謙的地盤。此時,陶謙死了,劉備新官上任。袁術於是入侵徐州,佔據廣陵郡和下邳郡部分地區。此時袁術系達到巔峰,地跨揚州、豫州、徐州三州十一郡,為天下第一大勢力。

此時的袁紹和曹操分家,曹操剛剛迎接漢獻帝,在兗州和豫州的地盤十分不穩固,而且要屯田來解決溫飽。袁紹在河北大地上和黑山張燕、幽州公孫瓚糾纏不清、分身乏術。這樣的形式下,讓袁術有著充足的稱帝本錢。於是袁術才會自稱“仲家”。至於這個“仲家”是不是稱帝,還有爭議,但普遍認為袁術確實僭越了。


杜少說歷史


袁術確實是最先有實力,但稱帝卻是最愚蠢的。

當袁術官至虎賁中郎將(相當於中央警衛團團長)時,袁紹是司隸校尉(相當於京城衛成司合),而曹操是典軍校尉(相當於禁衛軍將領)。

袁術與袁紹及曹操三人差不多是同時起兵,袁紹在翼州,曹操在袞州,袁術在南陽及淮南。



袁紹、袁術兩兄弟之所以能扯旗振臂高呼,是因為其顯赫的世族家世,再加上袁紹、袁術確實有些才能,在起事之初迅速站穩腳跟。

反觀曹操,只能靠著一幫曹氏夏侯氏宗親及祖上的錢財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下來,可見在漢末出身確實很重要。

袁術除了自身能力外,其手下的孫堅為袁術擴大地盤立下不少功能,孫堅可是員驍將,是唯一擊敗董卓的人,十八路諸侯包括曹操都沒打敗董卓。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繼續為袁術賣命,至袁術稱帝前,袁術的地盤超過9個郡,包括揚州6郡(會稽郡、廣陵郡、吳郡、廬江郡、丹陽郡、九江郡)和豫州的汝南郡、沛國部分,及徐州的下邳郡部分。

而當時的袁紹還在翼州和公孫瓚對峙,曹操在袞州四處征戰。

袁術、袁紹和曹操三人的政治能力在對皇帝的處理方法上明顯不同,袁術是想自立為帝,袁紹是想另立一帝,而曹操是擁護現(獻)帝。無疑曹操的政治眼光高於袁紹和袁術,曹操在取大半個天下都不敢稱帝,結果袁術敢。



公元197年,袁術稱帝。稱帝直接導致人心離散,兩漢己經四百多年,而且深入人心,擅行自立簡直是把自己放在所有人的對立面,政治錯誤,名聲不振,導致迅速敗亡。

首先是人心背向,天時不利;其次是孫策叛變自立,人和不利;最後是淮南大旱,顆粒無收,地利不利。

然後袁術眾叛親離,死於投靠袁紹的路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記得“三國殺”裡有一句特別有意思的配音,關於袁術的,叫:“玉璽在手,天下我有。”,十分搞笑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了袁術這個人的性格特點——驕狂自大,愛慕虛榮。然不巧的是,這樣一個人卻是漢末群雄中唯一一個敢擅自僭號天子的人!那麼到底是什麼給了袁術勇氣,竟能讓他無視群臣勸阻,執意稱帝呢?那便是“實力”!

我想在大多數朋友印象中,袁術好像並不強一樣啊,其實有這樣的錯覺也很正常。袁術雖作為漢末極其重要的一位軍閥,但卻受到歷代史家的忽視,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袁術在僣號之前是漢末最強軍閥,但這一點卻是個事實。他又為什麼會擁有如此強的實力呢?那麼袁術稱帝時到底有多強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強大的家族背景

說到袁紹,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四世三公”,袁家在漢末的影響想必不用多說,但有一點我們可能都忽視了。其實當時袁術才是當時袁家真正的“掌門人”,而非袁紹!袁紹和袁術都是司空袁逢之子,雖然袁紹長於袁術,但袁術是嫡出而袁紹只是袁逢的婢女所生,後袁紹又被過繼給了袁逢之兄袁成(袁成的地位遠不如袁逢),所以當時袁術的身份是遠高於袁紹的,袁術初為虎賁中郎將時,袁紹不過司隸校尉,董卓入京後,袁術進位後將軍,袁紹更是相差甚遠。

稱霸淮南,冠絕群雄

袁術最初是佔據了荊北南陽和豫州地區,後被袁紹和曹操聯軍擊敗,才割據淮南的。話說二袁兄弟因何反目呢?說起這件事倒又與稱帝掛鉤了,時袁紹想擁立漢宗室劉虞為帝,希望袁術能支持,而袁術素有稱帝野心,於是不同意,兩人因此結怨。後袁紹趁豫州刺史孫堅進攻董卓未歸之際,以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袁術的地盤(時孫堅為袁術手下),兩人徹底反目。後袁術聯合徐州陶謙以及北方的公孫瓚和袁紹聯合的曹操,劉表形成了兩股敵對勢力,最終以袁術一方落敗,手下孫堅被劉表手下大將黃祖擊殺,袁術只得帶著餘眾逃往了揚州。有道是“失敗是成功之母”,雖然袁術與袁紹的這次較量以袁術失敗告終,卻也意外的成就了袁術。

袁術在落敗後將目光轉向了東南這一塊廣闊富庶且勢力薄弱的地區,在佔據九江郡後,便自領了揚州刺史,後袁術以淮河兩岸為根基,捭闔縱橫,巧施謀略,開始佈局江東,徐州,相繼擊敗周昕、劉繇、王朗等人,疆域迅速擴張,實力迅速增強,一躍成為了漢末諸侯中最強的一個。

話說在袁術稱帝前,他到底強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看看袁術當時的疆域和兵力便清楚他為何敢稱帝了。

到197年初,袁術的疆域,北抵陳,沛;東臨下邳,廣陵;南至會稽東冶;西接劉表的江夏,橫跨揚、豫、徐三州,坐擁十一郡!

儘管袁術的疆域在當時並不是最大的,但絕對是最富庶的。據《後漢書》記載,南陽有人口有二百四十萬,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萬,是當時人口最多的兩個地方,而當時這兩地都在袁術掌控,掌控瞭如此多的民眾,可想而知當時袁術手下的軍隊是何其之多。據史料記載,當時袁術可調動的軍隊就達十多萬,而當年官渡之戰,袁曹雙方的總兵力也不過這麼多罷了!

故袁術當時執意要稱帝,其實也不是他一時腦子發熱,一來稱帝是他素有的志向,二來他當時的實力確實是諸侯中最強的。

迅速沒落

也許袁術本人也萬萬沒想到稱帝竟會讓自己迅速沒落,數年的辛苦經營都隨之東流!

袁術稱帝的行為備受各路諸侯的指責,瞬間成了眾矢之的。特別是孫策的反叛,對於袁術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很多朋友一直認為孫堅,孫策是獨立的一路諸侯,其實不然,孫氏一直是袁術的部下,當時孫策的舅舅吳景,堂兄弟孫賁等人皆是袁術手下大將)

加之袁術稱帝那年,江淮地區恰好碰上災荒,然袁術不恤民生,反而奢侈荒淫,橫徵暴斂,最終眾叛親離,先後被呂布,曹操擊敗。於199年窮途末路之際,吐血身亡!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袁術的稱帝,在於操之過急,說他最先有實力,並非虛言,袁術的實力,在那個時候的確最大,其巔峰時期,實力橫跨十一郡,比之袁紹等人,猶有過之!


袁家號稱四世三公,名望重於一時,袁術、袁紹是兄弟倆,且袁紹還是庶出。董卓亂漢,十八路諸侯聯兵討伐,袁紹能坐上首領之位,袁術的能量,更不待言。

說起他的稱帝,有一件東西不得不講,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由秦始皇鑄造,材質傳聞是和氏璧,李斯書八字於其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個東西為劉邦所得,遂成傳世重寶,是皇位正統之象徵,本來已經遺失,不料孫堅打進洛陽,又把它給找了出來。

孫堅欲據為己有,卻被袁術所截,孫堅,本身也是袁術之部下。

漢末天下大亂,豪強割據,軍閥林立,漢室被取代是遲早的問題,誰能得到玉璽,就意味著佔據了先機。

袁術認為,他的機會已經來了,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他沒有一個正當的名分。

漢室衰微,但是皇帝還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都不敢實際上行篡逆之事,他只能以漢相之名,東征西討。

四百年的統治,使漢室正統深入人心,在沒有絕對壓倒其他諸侯的力量前,貿然稱帝,是授人口實。董卓為什麼失敗?那就是引發眾怒了,雖然起兵的諸侯各懷鬼胎,但是這都不重要,最起碼他們聯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消滅謀逆者。



袁術如能韜光養晦,積蓄力量,並聯合袁紹,憑他們的實力,未必不能取得天下。

袁術早有稱帝之心,其人不夠穩重,為人所乘不過早晚之事,只是一個玉璽,將他提前推進了深淵。

孫策就聰明多了,用玉璽換兵,得來了江東數代基業。

局勢尚不明朗,玉璽不過是一塊石頭而已,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浮沉於史


並且當時袁術兵力在公元197年大概在17萬左右,袁術的將軍:紀靈、袁胤、孫策、張勳、陳紀、雷薄、韓暹、陳蘭、橋蕤 樂就 韓浩(後來孫策獨立出去,但也曾經是袁術手下將士。) 袁術的謀士: 1、袁渙2、楊弘,袁術長史! 3、閻象,袁術的主簿! 4、袁胤,丹陽太守,袁術之弟。

還是一句話袁術出身高貴,是汝南大士族袁家的嫡子。袁家四世三公,是東漢頂級的豪門士族,門生故吏遍天下,政治資源、人脈關係和社會名望極高。所以說袁術會怕誰?古代又比較迷信,自以為玉璽在自己手中,就可以成為:“天子”。但是結果告訴大家,得民心者得天下。名正才能言順,要不然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回答有不對的地方請見諒,願意交流。


三國馮


袁術是有實力,並非最有實力的,但是他為什麼最想稱帝呢?其實他老早就想稱帝了,原因就是歷史上最坑爹的讖言“代漢者,當塗高也”。為什麼說最坑爹的讖言?因為,所謂讖言很多都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語言(筆者是說大部分,不包括一些有爭議的)。比如,曹丕篡位,許芝為其找了個理由“當塗高,魏也。像魏者,兩觀闕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意思是宮殿前的兩個高臺,稱為“魏闕”,所以魏代漢也。這理由夠牽強的了,還有更離譜的。就是晉朝的建立,有人說司馬昭曾經被封“高都侯”,應驗了“當塗高”也,晉也代漢(季漢)。可見,都是文字遊戲。



袁術四世三公,貴族出身,卻老早就想當皇帝玩玩了。其實以袁術的實力,即使再強,稱帝也是做死。有關於袁術的地盤和實力,已經有朋友答過,就不重複了。但是筆者不認同袁術實力最強的看法,因為袁術有大部分地盤是孫策控制的,以孫策在袁術稱帝前,就已經失望的態度來說,自然早有自立之心了。更何況,袁術前期被曹操追著打,直到袁術逃入九江為止。論人才,袁術大將橋蕤,張勳等和諸曹夏侯等人,以及於禁都不是一個等級的,和袁紹的顏良,文丑,張郃也非一個等級。謀士上更是不用提了,荀彧郭嘉等都是頂級人物。本來,袁術的江淮地盤是最不缺糧食人口的,可惜又不好好治理,弄得白骨累累,如何是最強的?



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止袁術稱帝之心,正好漢獻帝和百官在李榷等人的追擊下,狼狽不堪,失去朝廷威儀,袁術認為時機成熟了。袁術要稱帝,也需要由頭的,不過他還真弄出三個理由。第一,就是從孫堅那裡奪來的玉璽,記載於《後漢書》。第二,就是袁認為“袁姓出自陳姓,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所以,以土德取代漢朝的火德。《三國志.袁術傳》注《典略》。第三,最重要的,就是那句廣為流傳,影響久遠的讖言了,“代漢者,當塗高也。”袁術認為,應驗了自己的名字裡的“術”和“路”,都是“塗也”,出自《後漢書.袁術傳》裡註解。而且,這裡還不忘“調戲”下袁術,雲“當塗高說的是魏,你以為是你呀”。



所以,袁術也可以說是一廂情願的“應驗”讖言而稱帝,但關鍵是漢朝雖然衰弱,還未徹底失去人心,改朝換代的時機並不成熟,所以袁術失敗了。不過,即使時機成熟,實力強大,以袁術的治理,統率能力和個性,最後還是一樣失敗。


大飛熊ヽ騎士


談起袁術,為什麼說他最先有實力稱帝,我們首先了解當時袁術的地位和背景。

有一個詞叫“四世三公”。我們今天提到的袁術和他的兄弟袁紹,都是袁家後人,只不過袁術是正統,而袁紹是私生,當時袁術已經是將軍,而袁紹僅僅是校尉。他當時在淮南稱王!袁術這個人心高氣旺,素有稱帝之心。而袁紹擁立劉虞為帝,導致兄弟二人矛盾加劇。袁術敢稱帝最大原因我想是人多地廣。據資料記載,當時南陽和汝陽大概500萬人,都屬於袁術管轄範圍。他當時可以調動的官兵勢力大概10萬多,超過袁紹和曹操總兵力。可即使袁術兵強馬壯,由於在當時文化背景體制下,還遵循君臣父子之禮。當時他的很多下屬因為這個原因被判了袁術。

最終可以看出,雖然袁術早期有稱霸的條件,可是從歷史因素,他不具備曹操那樣的膽識和謀略,缺乏劉備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






偉人雜談


袁術是正統出身,起步最高:

首先袁術是他爹的大老婆生的,袁紹是小老婆生的,所以在家裡比袁紹正統;

第二是袁家四代三公當時是最牛逼的家族了;

第三是董卓把持朝政時為了中央地方的平衡最先把袁術封為後將軍和太守,身份比袁紹高比十八路諸侯都高都正統;

第四是袁術奪得玉璽,再加上諸侯中自身實力最強,再加上漢室衰亡環境,以為機會來臨,所以率先稱帝了;

第五是錯誤估計了局面和形式,政治路線圖錯誤,稱帝后失去盟友成王敗寇了


呼倫貝爾土生土長的羊


現實生活中最能裝逼和最能叫囂往往不是最有實力的那個,袁術敢於先稱帝,說明不了什麼,過度自信?政治幼稚?兼而有之吧。


笑到最後才是王道

這讓船伕想起小學一次算術考試的時候,100道題有的人答得快,自然也有人答的慢,有的人答完卷還在認真檢查,還有的人一看有人交卷了就怕自己晚了,匆匆忙忙沒檢查就交卷了。結果可想而知,沒檢查就跟風先交卷的成績好不到哪去!成敗不是看誰笑的最早,而是要看誰笑到最後。袁術稱帝也是如此,當袁術享受著他“君臨天下”的快感時,他的末日也已經不遠了。

槍打出頭鳥

如果袁術多讀些歷史,就該知道,秦末農民起義的先驅者陳勝吳廣,就是因為最先起義,結果迎來了秦帝國暴風驟雨般的打壓,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家動用暴力機器毀滅個起義軍還是小菜一碟。放到是後來也是私放刑徒的劉邦,一直貓在山裡,一直等到群雄並起時,才通過蕭何接應在沛縣舉事!如果說陳勝吳廣當了出頭鳥,迎接了秦帝國最後所剩無幾的利箭,那麼袁術毫無疑問也成了出頭鳥,消耗的各路諸侯對漢帝國僅存的“忠心”,合理將其絞殺!

袁術的悲哀

《三國演義》中形容袁紹、袁術家世時常用“四世三公”,袁氏究竟有幾位“三公”?袁紹和袁術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為此船伕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下三國袁氏族譜,如下圖:在歷史上“三公”所指的官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二是隨著每個朝代的官制改革而變化,東漢光武帝劉秀改將西漢的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太尉、司徒、司空。所以袁氏中的三公有袁術和袁紹的高祖父袁安(司空、司徒)、祖父袁湯(太尉)、祖叔父袁敝(司空)、生父袁逢(司空)。在袁氏第五代人中,袁紹不是嫡出被繼給了自己父親的哥哥(早卒),因最為年長,所以入仕較袁術早,積累起了剛多的人脈。

而袁術雖然是嫡子,卻不是嫡長子,因此並沒有繼承父親的爵位,作為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可以猜想袁術小時候在大家族中應該是最受寵愛的那一個,但正所謂”慈母多敗兒“,家裡最疼愛的兒子往往最沒有出息!根據袁術後來的表現,事實也的確如此。


袁術看不起比自己大的袁紹,雖為兄弟,卻彼此嫌棄!在東漢末年中,這倆兄弟握有最好的牌,卻打得稀爛,假若兄弟倆齊心斷金,何愁大事不成!到那個時候曹阿瞞也只有稱臣輔助的份了!


瓦爾登的船伕


袁術稱帝不是靠實力,靠一一廂情願。袁術與袁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兄袁術弟,祖上四世三公。十七路兵馬聯盟討伐董卓時。推袁紹為盟主,孫堅擔任前部,董卓逃往長安後,孫堅在洛陽宮殿得到了傳國王璽,孫堅死後。兒子孫策用玉璽抵押從袁術那裡借了三千軍馬開始創業。袁術地廣糧多,私心有重,又有孫策所抵押的玉璽,自己想稱帝應該是應天順人的事,結果槍打出頭鳥,稱帝沒多久就被曹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