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微點觀


如果讓我們來貼標籤,袁術會得到多少標籤呢?

漢朝末年的的一個軍閥,而且是混的比較失敗、比較慘的那種軍閥;

出身於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因為僭號稱帝四面楚歌;

除此之外,還有嗎?

嗯,他還是孫策的天使投資人;

在其成名期跟劉備、呂布、曹操這些世之梟雄都打過;

他跟他哥哥袁紹一直不對付,直到最後和解,卻已經無法再現往日輝煌等等。

漢朝因為舉孝廉,所以催生了一個名士相人的職業。曹操就因為喬玄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而身價百倍,直接做了首都公安局長。這袁術當年也有孔融來評價他,說他是“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袁氏兄弟)

後人觀史,對袁術的印象好像是一個高開低走的悲劇人生,尤其是袁術不自量力,強行僭越稱帝更是覺得袁術是利令智昏,想以魏武的英雄豪傑,尚且有建功不必自我而成的覺悟,袁術何能為也?難怪《三國演義》裡的曹操聽到袁術稱帝后,不禁大笑說:“今夕何夕啊?怎麼天底下的傻子都鑽出來了?”

《三國演義》當不得正史,實際上,袁術稱帝絕非是頭腦發熱,而是勢力強大到一定程度後的正常表現。袁術在三國末期的軍閥裡,實力曾經一度冠絕天下,連當時的曹操、袁紹都不能與之相比。其鼎盛時,比起後來的三國東吳的綜合國力還要強上一籌,誠為漢末第一軍閥。

袁術家世顯赫,在年輕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了,當時說袁術“以俠氣聞”,後來與人結交也也能“頗折節”,因此袁術的社會風評很好。雖然袁紹是他哥哥,可是袁術的母親才是嫡夫人,而袁紹的母親只是一個婢女。所以,袁術在家族裡的地位是很高的。後來當他聽說有很多名士投奔到袁紹,還憤憤不平說:“這幫人是傻子麼,為什麼要去侍奉我家的奴僕?”

袁術的性格,跟後來的魯肅一樣,都是相當豪爽的,有著當黑社會大哥的潛質,只要風雲突變,這些人就能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曹操聽說袁術稱帝)

很快,時機就到來了。

何進特別信賴袁紹(袁紹是西園八校尉),聽了袁紹的計策,召董卓進京,結果搞得京城大亂,東漢王朝中興的希望就這樣被擊碎了。董卓是個西北武夫,雖然靠著計謀控制了朝政,可是威望不夠,就想拉攏袁紹、袁術。董卓不含糊,他知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搞定袁家就搞定了世族。

可是袁紹寧折不彎,得罪董卓後單騎出逃,這下把袁術嚇得不輕,跑路也要知會一下!袁紹往北跑了,袁術就往南跑。那一年曹操也跑了,他是往中間跑。袁術跑路之前,董卓已經拜他為後將軍了,是東漢王朝的高階武將。所以,袁術的起點要高的多,袁紹當時不過是一個渤海太守。後來,聯軍討董時,袁紹託名車騎將軍,其實是自封的。

南陽是帝鄉,人口第一大郡,太守張諮卻不守法度,肆意抄掠,因此長沙太守孫堅就和逃回郡中的豪傑袁術聯手殺了他,佔據了南陽。袁術看到孫堅如此勇猛,就跟孫堅合作,讓孫堅在前線打仗,他在後方提供糧草支援。袁術與孫氏的淵源就此而始。

董卓西遷長安,隨後在眉塢墮落了,被王允用連環計給殺死了。關中並沒有迎來平靜,而是在王允、呂布的錯誤施政下逼反了李傕郭汜兩部西涼軍,關中大亂。

此時,袁術所能控制的土地是荊州北部南陽郡和豫州的南部陳留一帶的長條形狀。雖然人口眾多,可是東北有袁紹、曹操在猥瑣發育,南邊有劉表、黃祖,西北還有李傕、郭汜,缺少發展空間,三面受敵。袁術本來以為劉表是繡花枕頭,派了孫堅去打荊州,要把荊州給佔了做根據地,沒成想孫堅竟然在襄陽城下戰死。



(孫堅戰死改變了袁術的進軍路線)

這下袁術的處境兇險異常,荊州北部的南陽無險可守,而袁術所據有的豫州西部,兼顧不到。為此,袁術改變了攻略方向,選擇向中原地區的豫州、徐州、兗州下手。

這個地區的領主是誰呢?不幸的很,是曹操、袁紹(這時候的曹操和袁紹還是一個同盟,關係很和諧。袁紹曾表薦曹操做東郡太守,作為他的附庸)。在匡亭一戰中,袁術再次失敗。袁術東出以爭天下的美夢破滅了,他沒有可能回頭再去南陽,因為他也回不去了,劉表已經佔了南陽。

幾乎成了喪家之犬的袁術將殘兵引向東南,突襲揚州,在佔據九江郡後就自領揚州刺史,還自稱“徐州伯”,噁心到了原來的盟友徐州牧陶謙,由此,袁術與陶謙交惡。

袁術佔據了淮南後,縱橫捭闔,三年間擊敗了當時江東的周昕、劉瑤、王朗等勢力,幾乎是摧枯拉朽一樣佔領了江東土地。所謂開掛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袁術此時任命的地方太守,很多都是原來孫堅的部將、親戚。原來孫堅死後,其所部沒有了主人,又不想解散,就被袁術收編了,連同孫策在內也是。可是,袁術將一半的天下都交給孫氏族人打理,而自己卻毫無統御之策,導致後來孫策一紙書信就將袁術江東領地盡數變天。

孫策17歲時就開始領兵打仗,袁術也一直比較看好這個少年,說過“如果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能有伯符(孫策的字)這麼能幹就好了”的話,言下之意是想收孫策做義子。孫策不知何故,愣是沒答應,袁術也只好作罷。孫策受命去打廬江,結果打了2年才打下來,所以袁術本來答應讓孫策做廬江太守的諾言也沒有遵守。當時孫策20歲,氣憤不已的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兵3000東征,竟然在三兩年內打下了江東六郡。不過,此時,孫策勢力並沒有獨立出去,還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小霸王孫策)

孫策在南邊風生水起,袁術在北邊發展的也不錯。陶謙被袁術噁心,又被曹操冤枉,沒幾年就抑鬱成疾去世了。在去世前,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勉為其難。可是徐州是大州,劉備兵少,袁術早就覬覦徐州歸屬,趁著劉備剛剛上臺,人心未附,就派兵攻打劉備。劉備迎敵,相持月餘,驚聞呂布襲奪徐州。劉備根基已失,接連丟失下邳、廣陵,退回徐州,給呂布做了附庸,屯兵小沛。

到了公元197年初,袁術通過各種手段,平定了江東等地。此時,袁術所統治的疆域,向北到達陳留、沛縣,向南到達會稽,向東到達廣陵,向西與劉表的江夏接壤,橫跨當時的揚州、豫州、徐州,地跨三州十一郡,成為當時的最強勢力。參考東漢鼎盛時期的戶口數,如以此作為標準,來算袁術統治下的疆域人口,差不多有800萬之多!

此時,袁術處於鼎盛期,連擊敗劉備的呂布在佔據徐州之後,還需要仰仗袁術,轅門射戟就發生在此時。值得一提的是,天下賊寇對袁術的態度,豫州的黃巾軍響應他,黑山軍聯合他,白波軍投奔他,袁術在農民起義軍的圈子裡的好人緣簡直是匪夷所思!他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怎麼能跟農軍關係這麼好?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不光如此,如果與周邊的幾方勢力比起來,袁術這邊可謂是風景獨好。袁術佔據的地盤,尤其是江東,在漢末時動亂很少,經濟富庶。他的老對手袁紹和曹操早已經分家,袁紹剛剛解決公孫瓚在易京的殘兵,還在與冀州太行山的張燕黑山軍作戰,因此,袁紹處於多線作戰,舉步維艱!

(袁紹大戰白馬義從)

曹操那邊剛剛迎接漢獻帝到許昌,百廢待興,不僅連制定朝廷典章制度都要靠袁紹來幫忙,而且曹操的溫飽問題,還需要花力氣用大量的屯田來解決。最慘的是,曹操遭遇了宛城之戰的慘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都喪命於此。

所以,此時老對手袁紹和曹操各自的困頓,就更能夠讓袁術喜上眉梢,進而越發覺得自己如日中天。於是,他看準了時機,在袁紹、曹操各自有麻煩不斷的時候不顧臣下的反對,不可一世的僭號稱帝,自稱“仲家”。

此時,距袁術出京已經8年了,袁術走上了人生巔峰。

然而,如果人生沒有下半場,袁術也就永遠不會看到他從雲端跌落的速度之快,以至於讓他臨死時都感到很詫異:“我堂堂袁術,怎麼混成了這個慘樣子?”

袁術僭越稱帝,厄運終於到了。孫策率先於江東自立,與袁術劃清界線;隨後,呂布又跟袁術翻臉,更讓袁術感到揪心的是,淮南當時又是旱災連連,百姓連吃都吃不上。對元袁術打擊最大的,還是以孫策為首的孫氏集團的背叛,讓袁術所能夠掌控的人力、物力、財力瞬間縮水一半。


(袁術僭號稱帝)

袁術是麼怎麼看待孫策借用袁術的名義、兵馬錢糧打下江東後叛袁自立呢?他雖然痛恨孫策不講信義,但是他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的呂布身上。他派遣軍隊去攻打呂布,沒有想到派出去韓暹楊奉卻被呂布策反了。隨後,袁術又侵略陳留,被呂布和緩過氣來的曹操合力打擊。袁術戰敗,只好逃過淮河。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袁術的領地從鼎盛時期的三州十一郡,到只有沛、九江、廬江三郡。

除了疆域的日益縮小,旱災的持續也讓袁術變得窮困潦倒,難以翻盤。袁術的部隊,開始看空他,紛紛離去。

不過,他的將領們散去後的出路也挺讓人不可理解。雷簿、陳蘭不去投奔其他軍閥卻跑到了天柱山落草為寇。而且更不可理解的是,袁術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竟然也想過去投奔這兩個人,他去做剪徑的山賊。不過,這兄弟倆沒有接納袁術。

到了這種絕境,袁術只好聯合他的兄長,北上投奔他的侄子袁譚。可是又被曹操派來的劉備狙擊,袁術打不過,只好再退回壽春。途中,於當年六月在江亭病死。

從公元197年袁術不可一世,達到鼎盛,建號稱帝,到公元199年六6月,袁術病死,短短的兩年時間,袁術從漢末第一軍閥到身敗名裂,真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袁術死後,他的妻兒投奔廬江太守劉勳,但是廬江郡很快就被孫策攻取,沛、九江兩郡也被操佔領。

(彼其盛也,可當一國)

一失足成千古恨,袁術如果沒有建號稱帝,歷史的發展會不會不一樣呢?其實,以孫策的性格肯定不會久居人下,即使袁術沒有稱帝,孫策也會獨立。所謂,君不密則是臣,臣不密則失身,袁術舉措政不當,釀成叛變大事故,這是袁術咎由自取!

至於說名士們在剛開始的時候,有很多人來投奔他,到後來又繼陸續都離開他,這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袁術有強烈的流寇習氣。這樣的袁術能做游擊隊,卻是無法凝聚人心,建立國家。袁術沒有結交到天下頂級人才,與他“有俠氣”這樣的性格不無關係。

漢末天下,袁公路,有詞嘆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連蜜水都不可得!我堂堂袁公路,何以至此?!時也?勢耶?命也!代漢者,當塗高也。何為塗高?彼蒼天者,悲夫何極!”


而知而行的歷史


袁術和袁紹是同父異母兄弟,袁術看不起袁紹,因為那時講究門閥出身,袁紹是庶出,不是正妻所生,這還是袁術說出來的。袁家是汝南人士,汝南現在叫駐馬店,屬於中原地域,東漢首都在洛陽,汝南離洛陽不遠,常說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可見袁家影響力是很大的,袁紹袁術年輕時受祖蔭庇護前途是不錯的,都當了官,是乎前途光明,但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導致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各地軍閥佔地自己說的算,袁術袁紹在朝庭做官也不順利,尤其董卓進京後控制朝庭,袁紹脫離洛陽到河北冀州一帶發展,袁術也

離開洛陽佔據淮南,董卓曾殺袁家不少人,把東漢首都由洛陽往長安遷,又進一步造成社會大混亂,袁術和袁紹也有些本事,史書記載袁術有俠士之風,也是一位勇敢的人,能佔據地盤也是不簡單,孫堅孫策父子也和袁術合作過,孫策曾把正宗玉璽給了袁術,袁術有俠士之風但政治上確有短板,漢獻帝沒死而且漢獻帝口碑也不錯,不算暴君昏君,只是當皇帝時運氣不好,國勢衰弱,但做為朝廷命官,家族深受皇恩卻公然稱帝造反這肯定會遭到同僚攻擊,果不其然,袁術分崩離析,最後失敗,再說袁術統治手段不高,橫徵暴掠,導致所在區域百姓怨聲載道,失去民心。同階層人不接受你,百姓在怨恨你,那樣很難成功的。再看看曹操劉備孫權一些做法比袁術成熟多了,袁術論出身背景不錯,有俠客之風,但政治上不成熟,不會搞統一戰線,軍事才能也看不出出眾,袁術看不起袁紹,但袁紹還佔據過冀州幷州等地,曾比袁術實力強得多,最終二袁還是失敗了,曹操有些殘酷,但政治軍事以及文學才能都是卓越的,因此他看不起袁術是正常的,但袁術也曾做過割據勢力,稱過皇帝,也應有一定能力的,畢竟在史書中留下一筆,也是不簡單的。


大白白野


在《三國演義》中,袁術就是來搞笑的,不過能成為一方軍閥的,多少都有點斤兩的!

說起汝南袁家,四世三公,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袁紹!袁術的氣場貌似比哥哥袁紹要低出不少。如果不瞭解真實情況,相信很多人可能真把袁紹當“大哥”。

袁紹和袁術乃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都是司空袁逢之子,其中弟弟袁術是嫡子,哥哥袁紹是庶出。

袁逢因為兄長袁成膝下無子,念其死後無人送終,於是將袁紹過繼到袁成名下,所以在家譜上,袁紹和袁術是堂兄弟。

雖然名義上袁紹是袁術的哥哥,但是二者在地位方面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了。《三國志》中曾經記載說袁紹的母親是一個女僕,其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所以當時就有看他不順眼的人直接就說他根本就沒資格代表袁氏這一族。

反觀人家袁術,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根正苗紅”,袁氏家族的“順位”繼承人。所以在哥哥佔領了冀州以後,袁術心裡有點不太高興,隨口吐露出一些侮辱性的話語,說袁紹只是一個家奴而已,雖然說袁術這樣說有點不太合適,不過話的內容還是沒毛病的,庶出者在嫡系繼承人面前還真的算是家奴。

說完了袁術高貴的身份以後,就要說說他的出色能力了。此人從年輕的時候就以豪爽的性格而聞名於“貴族圈”,憑藉著家族門第的關係,他在年歲不大的時候就進入了官場。隨後董卓掌握大權,對袁術也是禮待有加,並且給了他後將軍的職位,如果單單是一個“廢柴”,董卓又怎麼會看上他呢?後來局勢變化,袁術依靠自己的判斷明白了跟著董卓“沒前途”,所以他果斷帶領部下撤到南陽郡,自己在這裡休養兵田鞏固實力,以方便日後來點宏偉的打算。

從袁術選擇的這個駐紮地點就可以看出他的眼光,東漢歷史起於南陽,當年劉秀在此起義才成就了後來的事業。自開國以後,每一代的君主都比較重視南陽的各方面建設,到了這個時期,南陽已經成為了極其富庶的一片地區,其下轄人口達到了二百多萬,這些天然的資源就這樣落到了袁術手中。


在後期的紛亂格局中,袁術也依靠著個人能力進一步擴大地盤,發展到一定時期以後,無論是曹操袁紹,還是劉表江東,都沒有跟袁術相抗衡的實力,從當時的實力對比來看,袁術稱帝那只是時間問題。

袁術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對稱帝時間有一點著急。

在公元一百九十七年,孫策把傳國玉璽獻給袁術,後者看著手中的這份“天命”,再也頂不住開創萬世基業的誘惑,隨後他就在壽春稱帝了。這一步棋可以說是此人一生最失誤的決策,當時的民心還普遍歸於漢庭,就算後來曹操拿到了絕對的優勢權利,他也沒敢直接稱帝,其原因就是這稱帝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政治隱患。沒考慮到這一點的袁術只是過了一把癮,他把自己放到了天下人的對立面,即便擁有絕對的實力,但成功也已經離他而去了。


綜上所述,袁術這個人身為世家子弟,有氣魄有眼光,是一個不容爭議的能力者。不過就是因為後來急著登上帝位才得到了失敗的結果,如果他能耐心的等待一段時間,或許他才是成就偉業的那個人。

白話歷史君


袁術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但是他膽子不大野心卻不小,自己妄自尊大還喜歡一意孤行。最重要的是他不僅沒有治世的雄才大略還不會善加利用人才。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東漢第一蠢人。



其實從個人背景硬件方面說,袁術可以說是整個東漢末年條件最好。他出身於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而且是嫡子,其家族的門生故吏遍佈全國,可以說佔據了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三國志》記載袁術“歷職內外,後為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可見其年紀輕輕就已經在朝局當中混的如魚得水了。


袁術在南陽發跡後聚集了一大批仰慕汝南袁氏的英雄豪傑(如孫堅等),希望在其領導下力挽東漢末年動盪的危局。但是袁術既沒有胸懷天下的抱負也沒有善於用人的智慧,自命不凡又斤斤計較。他把自己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對天下大勢又稀裡糊塗理不清楚 ,尤其是在壽春稱帝后寒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心。這種公然與天下人為敵的行徑可以說是袁術一生做的最大的蠢事。

如果袁術是生在和平年代,他應該能憑藉其家世在官場混的不錯。但是僅僅依靠他在官場上玩的那套小手段小聰明是無法在風雲激盪,豪傑並起的亂世中立足的。加上他又處在無數雙眼睛緊盯的高位,一旦言行失當必將萬劫不復。而袁術又恰恰是一個志大才疏,格局不大的自私之人。身處亂世,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袁術的悲慘的命運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錦鯉小毛球


袁術被《三國演義》黑慘了,很多亮點都被演義直接無視。比如他的實力,孫氏一族背叛他之前,他就沒弱過;還比如他的外交能力也很強,他的盟友其實非常多。再比如他的戰略眼光也很好,割據東南半壁江山的思路,最早就出自他的設想。因此可以這麼說,袁術並非是漢末群雄的背景牆,他也是個亮點很多的人。

然而,袁術雖然有很多亮點,不是廢材,但時人對他的評價卻並不高。因為他的行事作風頗似“流寇”,做事沒有一個長遠規劃。跟後來的黃巢、李自成是一類人。

這類人搞流竄作戰、打地盤、動員老百姓都是一把好手。但來的快,去的也快。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說的就是那種人。

因此,當時和後來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都看不上袁術,對他的評價很低。


一、有一定的大局觀

十常侍之亂前後,袁術的叔叔袁隗密詔董卓進京,哥哥袁紹挑撥何進與宦官的矛盾,激化朝廷內的政治矛盾。兩人彷彿不把東漢這棟危樓拆了,就誓不罷休。(東漢末年的亂世,直接原因就是袁氏一族亂搞)

當時的袁術在幹嘛呢?他什麼也沒幹,就在一旁無所謂的看著。因為他不認可袁隗、袁紹的主張,覺得他們會搞亂國家朝廷。但是當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殺掉後,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立即出手,非常利落。

就在何進被殺的當晚,袁術率虎賁軍與何進的死黨吳匡,袁紹,一起合力進攻皇宮。宦官們打不贏,很快被殺散,退入皇宮打算脅迫漢少帝,並以皇帝的名義制裁攻打皇宮的一干人。

袁術見太監都逃進了宮,下令火燒皇宮,逼迫十常侍棄皇宮出逃。不得不說,袁術的這個決定,非常有眼光。

因為宦官關閉宮門固守,控制皇帝,此時反宦官的何進舊部,乃至整個士大夫官僚集團都非常的被動。如果不及時破局,宦宦官只要以皇帝的名義宣佈袁術一黨人是叛逆,那麼宦官就重新掌握了主動權。當年竇武和陳蕃政變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把宦官和皇帝剝離,導致自己陷入被動。

所以說,袁術此時主動站出來,下令火燒東西宮,逼迫宦官棄宮城出走,把皇帝和宦官一黨剝離開,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決定。

虎賁軍一把大火燒了皇宮後,宦官果然逃出皇宮。但是,讓袁術沒想到的是,袁紹居然幹了一件特別不地道的事——袁紹下令,見到沒鬍子的人就殺,無論老少!

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猶見及。其濫如此。死者二千餘人。——《三國志·袁紹傳》

不得不說,袁紹這是成心要殺皇帝。畢竟當時皇帝和陳留王都是小孩子,他們都沒到長鬍子的年紀,也屬於“無須者”。

不過,由於宦官事先揹走了皇帝,袁紹渾水摸魚的計劃沒有實現。但這件事之後,袁紹和袁術就鬧掰了。袁術覺得袁紹太招搖,簡直就不是個東西。



二、有一定的外交能力

十常侍之亂後,董卓進京,外戚和士大夫一通亂殺的結果,就是讓董卓佔了便宜。當董卓操控朝廷後,局面立即失控。

袁紹知道自己鬥不過他,就跑路了。袁術一開始沒跑,但後來發現事態失控,明白洛陽是虎狼之地,不能再待了。於是他也連夜帶著虎賁軍連夜從洛陽潛逃,跑到了荊州南陽郡的魯陽縣。並以魯陽縣為根據地,跟長沙太守孫堅結盟,組成了當時實力最強大的反董勢力。

備註:董卓亂政時,孫堅進京勤王。在經過武陵郡(常德)時,捲入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鬥爭。武陵太守曹寅拿孫堅當槍使,騙他殺了當時的荊州刺史王叡。由於孫堅未經請示就擅殺上級,朝廷罷免了他的太守。孫堅頂著逆賊的名號到了南陽後。袁術跟孫堅吹牛,說他老爸是大司空,他是後將軍,父子兩都是正國級幹部。孫堅殺人那點雞毛小事在他眼裡都不叫事。只要孫堅替他殺了董卓任命的南陽太守張諮,袁術就替他把殺刺史的事都給抹乾淨。孫堅認為袁術腿粗,就毫不猶豫殺了張諮,與袁術合兵一處。


袁術在得到孫堅後,如虎添翼。因為袁術有聲望,孫堅有本事。兩人一個能吹牛,一個能打仗,簡直是絕配。

初平二年(191 年),孫堅與袁術聯合討伐董卓,並將董卓驅逐出了洛陽。隨後,袁術和孫堅進入洛陽,拜祭漢室先帝,還平整了被董卓破壞的歷代漢帝皇陵。

這一舉動,讓袁術當時的社會聲望達到了一個令群雄仰慕的高度。

後來孫堅戰死,袁術又繼續拉攏孫策、孫賁等孫堅的餘部為自己效力。而孫氏一族為了袁術的基業,也是拋頭顱灑熱血。

除了孫氏一族外,當時的諸多實力派,比如黑山、汝南、潁川黃巾軍;泰山諸將(以臧霸等人為首的盤踞在以泰山郡為中心的青徐兗一帶的軍事集團);匈奴單于於夫羅;以及公孫瓚等人,都跟袁術有交往。總之,當時的一些不入流的地方實力派,都跟袁術私下裡有交往。

這其實也說明,袁術這人很能吹水,很能拉攏異己勢力為自己賣命。


三、頗有實力

董卓兵敗洛陽後,當時孫堅想繼續西進,趁董卓在關中立足未穩時,一舉幹掉董卓。

豈不料,恰好在此時豫州刺史孔伷病死,豫州成了一個無主之地。為了爭奪豫州,袁術一面表舉孫堅為豫州刺史,鼓動孫堅從討董前線退兵,去搶豫州。一面在南陽趁機擴張地盤,控制了整個南陽郡。

孫堅一開始不想退兵,但是架不住袁術有恩於他,他也就勉為其難的退兵,並打敗了袁紹派來跟他搶豫州的周禺。

孫堅佔據豫州後,袁術的勢力在當時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截止初平三年(192年)時,袁術基本控制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和豫州兩郡(汝南郡和潁川郡)。領有三郡之地,遠超同時期的袁紹和曹操。

這裡有朋友可能要問了:區區三個郡,怎麼就遠超袁紹和曹操了呢?

情況是這樣的。袁術佔的三個郡,地盤雖然不大,但人口眾多,他佔據的南陽郡和汝南郡是當時人口最多的兩個郡。按照東漢永壽三年(157年)的人口統計:

南陽郡有243萬人,是第一人口大郡;

汝南郡有210萬人,是第二人口大郡;

兩個郡的人口加起來,比當時整個江東的人口都多。

潁川郡有43萬人,雖然人不多,但卻是個士族大郡。荀彧一族就出自潁川。

三郡人口合計將近有500萬人,約佔東漢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雖然當時三郡因為戰亂原因,人口肯定沒那麼多了,但是人口減少是全國性的。袁術佔據的三郡人口減少,別的軍閥地盤的人口也一樣減少。所以從比例上來說,袁術的實力比同時期的軍閥都要強的多。

後來孫堅意外身亡,袁術被袁紹、劉表、曹操三方夾擊,在南陽待不下去了,他就轉戰到揚州,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又重新打出了一塊新地盤。這塊地盤之大,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



袁術是怎麼在揚州開創新天地的過程就不細說了,簡單點說,當時江東四郡的太守,諸如周昕、劉繇、王朗等人,都不是袁術的對手。袁術派人去攻江東,幾乎是如摧枯拉朽一般。打的江東當地官員屁滾尿流。

並且,袁術還同時調兵遣將攻打徐州,把徐州刺史陶謙給打得連連丟失城池。這也導致後來陶謙病死,劉備領徐州刺史時,實際上接手的地盤根本沒多大。

截止到建安二年(197年)初,袁術領有的地盤,北抵豫州陳國(東漢封國);東臨下邳和廣陵郡;南至會稽東冶;西接劉表的江夏郡。橫跨揚、豫、徐三州,一共領有十一郡土地。是當時勢力最強的軍閥之一。

如果參考東漢永壽三年的人口統計,袁術當時下轄的人口,差不多有八百萬。

相比周邊的勢力,袁術不僅地盤大,而且環境最好。其控制的地盤,如江東,幾乎沒有什麼動亂。而當時的袁紹和曹操,那簡直是一個比一個慘。

袁紹北面有公孫瓚,讓袁紹寢食難安。曹操四面八方全是勁敵,如果不是因為曹操有過人之才,他絕對死的慘。

可能也正是因為看到自己割據東南,沒有像樣的對手,所以袁術才會在公元197年,不可一世地僣號,自稱“仲家”。

備註:袁術僣號“仲家”,是第二的意思,並不是皇帝的意思。



四、沒有政治遠見

雖然袁術的地盤很大,但他是遊俠個性,做事完全沒有長遠的政治綱領。就跟水滸裡面的梁山好漢一樣,今天有酒今天喝,明天的事情不操心。

早年他佔據南陽時,就是各種花天酒地,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他奢姿無厭的生活令當地的老百姓對他是恨之入骨。

後來袁術被來自北面的袁紹、曹操,南面的劉表、黃祖的夾擊,被痛打落水狗。慘的不能再慘了。流竄到淮南後,好不容易東山再起,但袁術沒有遠見的毛病一點也沒改。稍微有一點實力了,他就僭越,結果沒過幾個月,僣號的厄運來了。

先是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冊封孫策,讓孫策在江東劃江自立;

隨後,徐州的呂布又與袁術翻臉,雙方大打出手,死傷慘重;

緊接著,淮南突降天災,連續幾個月都沒有下雨,饑民遍地。

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袁術一下子從老天爺的寵兒變成了棄兒。這便是所謂來的快,去的也快。一個軍閥若是擴張的太快,而他自己又沒有政治遠見的情況下,龐大的勢力瓦解掉,是分分鐘的事。

說實話,呂布當年偷襲兗州時,曹操比袁術要慘的多。但是曹操最終翻盤了,袁術卻一跌到底,這就是雄才大略和“遊俠”的區別。

遊俠有個性,但終究扛不住壓力,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

最後,袁術集團的滅亡也是很有特點。別的軍閥都是被消滅的,如袁紹。而他卻是“無敵自破”。在別人沒有攻擊的情況下,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五、頗似“流寇”

袁術是四世三公出身,但他卻喜歡跟寒門出身的人一起玩。比如孫堅,比如袁術手下的很多將領,都是寒門出身。

更為搞笑的是,袁術由於當年在南陽盤剝老百姓,被老百姓抵制吃了大虧。於是他在流竄到淮南後,一改往昔作風。不盤剝老百姓了,而是對士家大族往死裡整。(這也是為什麼以窮人為主的黃巾軍、黑山賊以及各地的土匪,都紛紛擁護袁術的原因)

當官的跟農民搞一塊去了,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士大夫階級聽說袁術是這麼一個奇葩,對他的評價都不高。尤其是讓梨的那個孔融就評價他是“冢中枯骨”。(當然孔融也沒什麼本事)

並且,還有更匪夷所思的。後來袁術不是快不行了嘛,他的兩個部下雷薄、陳蘭認為袁術快完了,就跑到天柱山落草為寇。我只聽說過官軍被奸臣所害,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逼上梁山的例子,還沒聽說過官軍明明在“走投有路”的情況下,卻自上梁山的。

真是有什麼樣的主公,就有啥樣的臣子。袁術是個大流寇,他的屬下都是小流寇。

後來袁術徹底垮臺,他第一時間居然也不是投奔別的軍閥勢力,而是莫名其妙的也想去投奔雷薄和陳蘭,打算一起落草為寇。

這簡直啊!真是沒誰了……

所以說,歷史上的袁術評價不高。一方面是他確實沒有政治遠見,另一方面是他渾身一副流寇作風。明明是個士大夫,卻混的像黃巢、李自成一樣,如同流寇一般。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小說確實把袁術黑慘了,他並非一無是處。他其實屬於有“大略”的人。比如別人苦打苦殺,他卻特別會“鑽空子”,投機取巧,使“巧力”佔領淮南。這說明他有眼光,有“大略”。

但是,他這個人無雄才。其能力與野心嚴重不匹配,並且也過於自信。總是一副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目中無人的感覺。這也是他為什麼能把盤子做大,但卻做不強的根源。

在漢末三國時期,袁術並不是孤例。跟他類似的還有劉焉、公孫淵等人,他們都有一定的戰略眼光,也善於抓住機會,但無奈能力不夠,空有“大略”而無“雄才”,結果也只能是被有雄才軍閥所淘汰。


Mer86



“冢中枯骨”是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中的說辭。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縱論天下英雄時,“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在雄才大略,有併吞宇宇內之志的曹孟德眼裡,稱霸淮南的袁術遠算不得英雄,不過只是荒墳中的幾塊枯骨而已,根本不足為慮,早晚手到擒來。那麼,史上真實的袁術真的如此不堪嗎?

其實,正史《三國志》中所記載的袁術倒也有些本事,為人也不似小說裡那般齷齪:“袁術字公路,司空(袁)逢子,(袁)紹之從弟也。以俠氣聞。舉孝廉,除郎中,歷職內外,後為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然而綜合看之,袁術最多隻是亂世梟雄,雖不至於是曹操眼裡的“冢中枯骨”,但確實算不得真英雄。

袁家四世三公,是東漢末首屈一指的豪門,社會聲望極高,勢力很大。董卓倡亂時,袁氏兄弟憑藉崇高的社會地位振臂一呼,立馬成了起兵討逆之群雄領袖。

袁術是袁紹的從弟,也即同父異母弟。但袁術一直打心眼裡蔑視他的哥哥袁紹,因為他是嫡出,而袁紹是庶出,也就是父親袁逢的小老婆所生。袁氏兄弟有個共同的特點:出身高貴,自命不凡,憑藉祖蔭得做高官,但弟弟袁術比兄長袁紹更狂妄,也比兄長更愚蠢。

袁術能力與聲望皆不如哥哥,但野心比哥哥大,董卓敗亡後,和袁紹要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不同的是,袁術準備“自立”為帝。

按史籍記載,平定董卓之亂後,袁術是這樣盤算的:如今漢室衰微,群雄割據,天下大亂,劉漢天下遲早要被別人取代;方今亂世,最有能力、最有資格替代劉氏坐天下的,只有袁氏,袁家“四世三公”天下皆知,在政治資本上無人匹敵,在實力與威望上更是眾望所歸;而袁家取代劉家做天下之主,最有資格做皇帝的只有我袁術,哥哥袁紹雖然早就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在誅滅“十常侍之亂”時立下奇功,後又被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 推為盟主,屢建奇功,名噪天下,但他畢竟是庶出,而我是嫡出,根正苗紅,哪有妾生孩子做皇帝的道理?

刺激袁術稱帝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意外得到了一件稀世寶物——傳國玉璽。

這件由和氏璧製成的傳國玉璽是洛陽之亂時某太監乘亂從宮裡偷出來的。董卓亂政時,十八路聯軍起兵討伐之,然而事到臨頭卻畏卓如虎,瑟縮不前。只有兩位英雄敢於進攻董卓,一為曹操,一為孫堅。曹操勇氣可嘉,但彼時實力尚弱,很快被剽悍的西涼軍擊敗潰逃。《資治通鑑》記載,起兵後,驍勇善戰的孫堅卻勢如破竹,很快殺進洛陽城,將董卓勢力驅逐出城,在洛陽,孫堅意外得到了這個稀罕寶貝——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

孫堅襲奪洛陽後,十八路諸侯各懷鬼胎,均按兵不動,且整日飲酒取樂,不出援先鋒孫堅,孫堅孤立無援,只好草草結束了討董的軍事行動。

率先攻進洛陽的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這個消息被袁術知道後,就劫持孫堅的妻子吳夫人要挾之,孫堅為救妻子,被迫交出了玉璽。袁術得到傳國玉璽後,頓時覺得天下非己莫屬,因為手中握有稱帝的憑據嘛。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按捺不住蠢蠢欲動之心,突然正式宣佈稱帝,改年號仲氏。袁術以為傳國玉璽在手,登基稱帝順理成章,卻不料他這個輕率做法招來一片反對聲浪,沒有人承認他這個“仲氏皇帝”。

首先,他的部下就不甚擁戴他,許多人都不贊成他悍然稱帝。

史載,聽說袁術要自立為帝,他的屬下紛紛反對,有人就說:“當年周文王三分天下得其二,尚且殷勤侍奉商紂王,不敢貿然稱帝,請問您文治武功哪一點能比得上週文王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再說當今聖上(指漢獻帝劉協)也不是紂王”。意思就是不贊成他稱帝。一些和他關係比較親近的諸侯也反對他自立為帝,比如勇冠三軍的虎賁孫策本來與他親善,但一聽說他要做皇帝,立馬寫來一封“與袁公路絕交書”。

袁術一籌莫展,只好去找驍勇無謀、為人反覆的呂布,他派使者去呂布的大營提親,說我的兒子想娶你的女兒為妻,咱倆強強聯手,結成兒女親家,你看如何?呂布以反覆無常著稱,但也斷然拒絕了袁術的提親,他扣押了來使,還把袁術寫來的信送到許昌交給傀儡獻帝,舉報袁術謀反。

獨霸淮南的袁術頓時眾叛親離,成為眾矢之的。曹操第一個出手,此時的曹操早就今非昔比、化繭為蝶了,他收編了數十萬黃巾軍,裁汰老弱,取其精壯,編練成精銳的青州軍,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袁術這個無謀無勇、狂妄加愚蠢、如同“冢中枯骨”的跳樑小醜,篡逆之輩,他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聽說袁術已經稱帝 ,曹操立刻親率大軍討伐之。

袁術聽說曹操親率大軍征討自己,惶恐不已,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哪是曹操對手?於是無心迎戰,而是棄城逃跑。他率部倉惶南逃,想逃回老巢淮南。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好不容易走到一半,突然發現軍中糧草即將吃盡,他覺得奇怪,自己出逃時攜帶了足夠的軍糧,怎麼那麼快就告急了?他喚來丞相一問,原來糧食都被丞相沿途分給了災民,以救濟窮苦。

袁術暴跳如雷,責罵丞相,不料丞相說:“我等窮途末路,這樣折騰下去死路一條,還不如死前做點善事,好歹留下點好名聲”。袁術聽罷無言以對,只好作罷。此時的袁術,人心散盡,四面楚歌,早已成了過街老鼠。不過他仍不死心,逃回淮南後又苦苦支撐了兩年,雖然有名無實,但好歹過了下皇帝癮。

建安四年(199年),在此起彼伏的討伐聲浪中,他發現自己屁股下這把龍椅熱得發燙,實在坐不下去了,但他還是心有不甘,思來想去,就決定把那塊從孫堅手中搶來的傳國玉璽贈給那個和自己一向有隙的哥哥袁紹,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袁術做不成皇帝,就讓袁紹做,好歹都是袁家人,總比給外人強吧。兩兄弟同室操戈,互不服氣,鬥了這麼多年,爭得跟烏眼雞似的,到這時 袁術才承認自己有袁紹這麼個哥哥。

但這個願望他也不能實現,曹操早就派暫時依附他的劉備領軍駐紮下邳(今江蘇邳州市),給劉備的任務是攔截袁術北上之路。袁術見下邳已有曹軍,沒有辦法,掉頭又往南跑,狼奔豕突,輾轉逃到壽春(今安徽淮南壽縣)附近時,飢疲不堪的他實在無力前行了,想想一路逃來,以前的一些部將竟翻臉不認人,比如雷簿、陳蘭,自己待其一向不薄,居然拒絕收留自己,不禁心灰意冷,遂一病不起。沒幾天就病死了,只當了三年半的冒牌皇帝。

史載,袁術死狀極慘,彼時軍中已斷糧,到最後連他這個“皇帝”都三餐無繼了。

袁術又病又餓,躺在榻上奄奄一息,還有氣無力地要東西吃,廚子見倉房裡只剩一點麥麩了,就做了一碗麩皮粥給他充飢,他嫌麩皮粗糲,難以下嚥。

袁術對廚子說:“這東西吃不下去,給我弄一碗蜂蜜水喝吧”!廚子沒好氣的說:“如今只有麩皮了,我到哪去給你找蜂蜜水?你愛吃不吃吧”!袁術一聲長嘆,癱倒在榻上,沉默良久,突然發出一聲嘶吼:“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床下,嘔血鬥餘,遂死 (《吳書》)”。意思是“想不到我袁術竟落到如此地步啊”!隨後倒在床下,吐血一斗,氣絕而亡。

史載,袁術在淮南的統治非常殘酷,他窮奢極欲,奢靡無度,刮地三尺,江淮人民卻賣兒鬻女,四處流亡,他的軍士只能抓河蚌充飢。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時,實力雄厚的董卓、曹操、袁紹都不敢公然代漢稱帝,他卻不知天高地厚,挑頭作了皇帝。槍打出頭鳥,挑頭的櫞子先爛,於是眾人群起而攻之 ,就連部下都反對她,也算自取滅亡。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袁術真的很垃圾。

很多人認為袁術的實力弱小,其實真的錯了。

袁術的實力很強,堪稱兵精糧足。

初期的袁術已經佔有3個大郡,即穎川郡、汝南郡、南陽郡。

也許有人說,三個郡有什麼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

這3個郡相當於別國的3個州。

據《後漢書》中記載,南陽有三十七城,人口有二百四十萬,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萬,是當時的第一和第二。而穎川郡更是當時士族最多的大郡,比如荀氏(荀彧一族)、陳氏(陳群一族)。

這3個郡都是黃巾禍害很少的地方,人口眾多,糧草豐富。

然而,這還是袁術初期的實力,後來就更強。

袁術一度曾經控制了漢朝核心地區的三分之一。他的地盤大致包括豫、徐、揚三州,人口500萬,不比後來三足鼎立時坐擁整個北方的曹魏要差。

這可是了不起的地盤,可以提供給袁術至少約30萬的部隊。

關鍵在於,袁術的糧草也豐富。後來邀請呂布去夾擊劉備,袁術隨手就給20萬斛大米。

這是什麼概念?

普通諸侯幾年也存不到這麼多糧食,袁術完全是財大氣粗。

兵精糧足,袁術才如此囂張,甚至敢於稱帝。

他確實也有囂張的本錢。

當年去攻打劉備,袁術隨便就出兵5萬,而劉備兵力還不到1萬。後來赤壁之戰,孫權參戰的部隊也不過3萬人而已。

由此可見袁術實力的雄厚。

可惜,兵精糧足的袁術,卻是冢中枯骨。

什麼叫做冢中枯骨?

墳墓中的枯骨,即便身邊有大量的金銀財富,他也守不住的,遲早被盜墓者洗劫一空。

袁術就是這樣。

他自己是大草包,麾下也沒有什麼能力比較強的文官武將。

紀靈、橋蕤、張勳、陳紀、雷薄、陳蘭、韓暹、楊奉、楊弘、袁胤、李豐、梁剛、樂就,沒有一個有用的。

最終就是,袁術將一手好牌打爛。他不但不和哥哥袁紹合作,反而和袁紹敵對。其實袁術如果能夠和袁紹合作,天下肯定就是他們袁家的。但連哥哥都成為敵人,袁術自然眾叛親離了。

另外,袁術稱帝,再次成為眾矢之的,麾下包括孫策等人唯恐避之不及,全部脫離他跑路或者自立了。一瞬間,袁術就損失了大部分實力。

更慘的是,袁術內政搞得一塌糊塗,把自己富饒的控制區迅速折騰的民不聊生。

外交和軍事方面,袁術也是四面樹敵,百戰百敗,最終窮途末路,吐血而死。

一個志大才疏官二代的悲慘遭遇。


薩沙


袁術確實有些無能。

袁家一共兩個兄弟,袁術和袁紹,我們先看一下袁紹,袁紹雖然後來輸了,官渡之戰敗給了曹操,但是大家客觀的分析一下袁紹這一場唄的冤枉嗎?袁紹這個人也是實力派,可以說是白手起家,靠著一個渤海郡拿下了天下四州,僅憑這一條,袁紹這個人的能力就已經超出了在場諸位的很多人。

袁紹曾經是天下第一大諸侯,當然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天下第一大諸侯,袁紹的弟弟袁術,由於袁家四世三公,所以他這個人在當時的黃河以南特別吃香,勢力最大的時候,掌控了多少土地呢?揚州,荊州,徐州都有一部分的土地在元素的手上,甚至有的地方他全部都在手裡。

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是總糧草官,就是他負責攻擊所有的糧草,那個時候作為袁紹的弟弟,袁術更加受大家的歡迎,而且顯然就是一個熠熠生輝的明日之星。

但是等到袁術稱帝的時候,大家看看發生了什麼情況,首先第一點,曾經拿到的徐州的地盤兒全被人給打的吐出來了,荊州丟了,丟給流表,而且自己手底下的漢將孫堅也被劉表給乾死了,至於說揚州還有一半的土地在孫策的手裡面。

你要說袁術不是一個敗家子兒,我反正是不相信,好好的一大片的基業,比起自己的哥哥那成長的那個平臺,那不是一個檔次,結果玩到了這副田地,天下三個州,他一下子就丟了兩個。

不僅如此,在丟失了徐州的部分土地以及荊州以後,袁術選擇稱帝!這是他做的最傻的一件事情,同時也是讓曹操看的最開心的一件事情。

曹操指導自己拼人脈,拼不過元素,袁家兄弟多厲害,祖上四世三公,所有當官兒的都必須得經過他們家同意,才能當官兒,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兩個兄弟如果聯手,曹操,別說是反抗了,投降都沒力氣,結果,(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兩個兄弟中的其中一個,自己作死要當皇帝,一下子袁家一半兒的是沒了,灰飛煙滅了。

不僅如此,之前袁術還掌控著孫策,在這之後孫策直接被判半個揚州沒了,江東沒了!

袁術從一開始的明日之星,一下子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為了對付他,整個東漢末年組成了豪華的全明星打手陣容,曹操,劉備,孫策,再加一個呂布,四個人對著袁術輪番毆打!就這,袁術還稱了大概幾年的時間,想想元素這一個大家族,給自己的子弟留下來多大的底蘊,但是就是攤上了袁術。

曹操形容元素是冢中枯骨,沒錯,人家就待在墳墓裡面,給他那麼多的陪葬品,組上給了他那麼多東西,就是守不住一點兒點兒的,看著這些東西全被別人給搶走了!


漩渦鳴人yy


袁術也是一位被《三國演義》黑的比較慘的歷史人物,雖然他的確不是東漢末年最傑出的人物,但是也並非如《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樣幾乎一無是處。“冢中枯骨”是北海相孔融為了讓劉備擔任徐州牧而故意貶損袁術的說法,不可盡信(孔融本人在《後漢書》中也被評價為才疏意廣)。那袁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出身名門,既是優勢亦是劣勢

袁術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家族的地位甚至要比袁紹更高,雖然袁紹年紀更大,但是袁紹的母親只是個婢女,所以在袁氏家族中的地位不如袁術。

史書記載袁術早年也像袁紹和曹操那樣是個浪蕩公子哥,飛鷹走馬的過著貴族生活。後來就被舉為孝廉開始出仕,其實也不要認為袁術就轉了性,實質是他強大的家族勢力為他鋪就的出仕之路而已,在東漢末年這種孝廉真不值得過份在意。

顯赫的身世使得袁術和袁紹兄弟在東漢朝廷平步青雲,而且也慢慢在東漢末年的東漢朝廷積累其一定的名望。特別是董卓進京之後,袁氏兄弟反對董卓專權的行為深得人心,袁術甚至不為董卓拋出的後將軍一職所誘,堅決的逃出洛陽,隨後加入討伐董卓的聯盟。

但是顯赫的出身導致袁術對士民的態度蠻橫,用當今的話就是嚴重脫離群眾。不管是在地方任職還是割據一方的時候,他奢侈的生活已經對治下之名的橫徵暴斂都多有體現。比如在擔任長水校尉的時候,就被當地的百姓起了個“路中捍鬼袁長水”的綽號。

興衰成敗皆“孫氏”

袁術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豪強之後,他的興衰成敗都與孫氏家族離不開關係,真可謂興衰成敗皆“孫氏”。這裡的孫氏家族就是江東猛虎孫堅一家,袁術雖有名望,但縱觀他的一生,沙場征伐不是他的強項,他的優勢是袁氏家族的顯赫勢力和自己前期積累的聲望,所以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袁術重用孫堅並形成較良好的“合作”關係,充分發揮孫堅在軍事上的特長,進而使得袁術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代的早期獲得了“先發優勢”。

  • 袁術從洛陽逃出之後,去往了南陽郡,此時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帶領人馬投靠了袁術,於是袁術就佔據了南陽郡,獲取了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由此袁術就與孫堅建立其“合作”關係,孫堅負責軍事,袁術在後方負責糧草後勤,配合的相得益彰。

  • 此後,袁紹、曹操、袁術等人組織起關東的郡守們成立了討伐董卓的聯盟,以袁紹為盟主,袁術和他的好搭檔孫堅也一起參加了這個聯盟。但是這個聯盟看似人馬眾多聲勢浩大,卻各懷鬼胎,相互猜忌,除了孫堅根本沒有人願意正面和董卓交鋒。

  • 孫堅率領軍隊在陽人擊敗了董卓手下的胡軫、呂布,還斬殺了華雄,使得孫堅和袁術的部隊成為董卓最忌憚的勢力。由此可見《三國演義》裡為了拔高關羽,把孫堅的戰績直接給了關羽,演繹出了一場“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 此後的確發生了袁術不撥軍糧給孫堅的故事,但是史書中的記載是袁術擔心孫堅會尾大不掉,所以不撥軍糧給孫堅,而孫堅連夜趕回袁術軍營責備袁術,袁術聽後立即重新撥發軍糧,兩人重新恢復良好的合作關係,孫堅在前線也愈發神勇,一路率軍攻入洛陽,而且還分兵追擊退回長安的董卓,只不過發生了袁紹派人搶奪孫堅和袁術地盤的事情,孫堅才停止了對董卓的追擊。

  • 身為討伐董卓聯盟的盟主,袁紹在攻擊董卓的事情沒有什麼建樹,基本上所有的戰績都是袁術和孫堅取得的,但是搶地盤袁紹倒是很厲害,他乘孫堅在前方作戰,就安排周昕去搶奪孫堅的地盤豫州,袁術這是表現出對孫堅這位合作伙伴的擔當,他率領軍隊擊敗周昕,為孫堅保住了豫州。由此可見《三國演義》裡袁術對孫堅的種種陰謀都是羅貫中的小說演繹,真正的袁術和孫堅還是合作較為密切的。

  • 此後袁術與孫堅合作一起對抗袁紹,袁紹為了打擊袁術,就聯合荊州的劉表一起夾擊袁術。於是袁術安排孫堅率兵攻打劉表,結果比劉表的部下黃祖暗箭射殺。這也成為了袁術割據爭霸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袁術失去了一個在軍事上能夠對抗其他軍閥的重要將領,此後他在與其他軍閥的作戰中開始敗多勝少。

  •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在走一步昏招,他在壽春稱帝,這在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中首先開了僭號稱帝的先例,也使他成了當時的出頭鳥,頓時成了各路軍閥的眾矢之的。本就在軍事上開始顯露頹勢的他,在政治上更加陷入被動。

  • 在他稱帝之後,本來因為孫堅的去世而不得不投靠袁術的孫氏家族在孫策的帶領下脫離孫策,在江東打下一片地盤,這對袁術無異於釜底抽薪,本就陷入被動的他開始迅速瓦解,進不能與曹操、袁紹爭雄,退則內部分崩離析,部將紛紛叛變自立,最後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不得不將帝號交給自己一直不服氣的哥哥袁紹,同時自己也率部去青州投靠袁紹的長子袁譚。結果在路上又遇到曹操派出的劉備、朱靈所部截擊,無奈又退往壽春,軍中極度缺糧的袁術在病榻上想喝蜜漿解渴都沒有,落魄之下嘔血而亡。

(袁術全盛時期)

袁術真的是冢中枯骨嗎?

綜上,袁術在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中很早就取得了先發優勢,成為當時最具實力的軍閥,應該說他還是具備一定的能力,但是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靠家族勢力和自己前期積累的聲望帶來的,而且與孫堅的合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後孫堅的戰死讓袁術缺乏與曹操對抗的軍事人才,開始逐步陷入被動,而且四面樹敵也招致了自己逐步陷入頹勢。

此後的僭號稱帝更是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陷入政治上的極度被動,再加上一貫以來奢侈性格,在自己的統治範圍裡橫徵暴斂,喪失民心,隨後的天災使他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

由此可以看出袁術有一定能力,但是軍事上的短板也很明顯,再加上政治能力的欠缺最終導致他由佔有先發優勢的一方變成眾叛親離任人宰割的一方勢力。對比同時代的割據軍閥他還不能算最差或最弱的一個,只能說中人之資吧,更不能簡單以冢中枯骨來定義這樣一個歷史人物。


圍爐品茗人


一代豪傑曹操罵袁紹,庶子不足為謀。曹操罵袁術“冢中枯骨”。看來在曹操眼裡二袁都是無能之輩,只是躺在祖先功勞薄上等死的二世祖,其自身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本事。站在曹操的角度來看,能入他法眼的只有大耳賊劉備,但實際上袁術絕非如此不堪,雖然能力有所欠缺。但本事到還是有的。至少比劉璋劉表之流強多了。袁術就是個 中二病重度患者。

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袁紹是庶出,袁術則是嫡出。在東漢黃巾起義失敗以後,但實際上東漢已經是名存實亡了,袁術以兗州刺史的身份發家,與曹操第一戰封丘之戰就被打的抱頭鼠竄,但袁術集團真經打。為了提振士氣。假借天命與民間讖緯,這時候還有了玉璽。也就僭號稱帝,號“仲家帝”天下震動。汝南袁氏名頭雖大,四世三公那是漢家給的,也就是說,誰都可篡漢稱帝你汝南袁氏就不行,名不正言不順,各處名士紛紛離去,僭號建國後,袁術起兵攻擊在徐州的呂布,被呂布殺的大敗,後來進攻豫州,許都都被查出擊敗。公元197年,曹操以討伐叛逆的名義,與孫策呂布一起進攻袁術。在天下群雄討伐之下,袁術就此潰敗就此一蹶不振。失敗以後的袁術想去找袁紹,路上被遭到曹操劫殺阻擊憤懣而死。《三國演義》裡說他想喝蜂蜜水不得而死。是不對 看 著很過癮。

應該說,袁術最大的錯誤就是僭號稱帝,袁術之所以要稱帝應該是看到了漢統衰微,已經無法起復了,難道這一點就你袁術看的出來?李傕、郭汜亂長安,在關中相爭不斷,漢獻帝以至於無人管轄、袁術的野心就極度膨脹起來,不免就開始動起了小心思,而且袁術覺得那就有名的”代漢者當塗高”。袁術覺得是在說他自己,又加上撿到玉璽就覺得天命所歸。儘管諸侯各霸一方,但面子上還得推崇漢室,所以即便強大如曹操也不敢稱帝,也只能挾天子令諸侯。袁術跳出來稱帝就是最大失策。只要皇帝還在。受漢家皇恩最厚的就是汝南袁氏。袁術僭越不會有任何人相應,這時候稱帝就是主動找打,真正的的共逐之。門閥世家是東漢覆滅的原因,但這也是門閥世家不能成事的根本。

應該說,在漢末剛剛露頭的時候,幾家大的“軍閥”幾乎都是世家出身,袁術,袁紹,公孫瓚,劉表。但最終沒有一個成事的 。最終成事的三家都可以說寒門出身。個人能力缺失。再高再大平臺也沒有用 。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 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