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並不等於無限制的放任和縱容

現在雖然提倡對孩子實行愛的教育,但是很多父母會誤解對孩子錯誤的接受的概念,一不小心就會將其變成了放任和縱容。

父母對子女都是有期待的,希望他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孩子從懵懂無知變成一個是非分明,有自己主見的孩子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尤其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指導。

父母付出精力孩子才能長得好,在愛的基礎上用憐惜心幫助孩子成長,接受和體諒孩子無知的表現,教育也是基於愛和關懷,從而避免親子關係的疏離,及時化解對立和誤會。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父母也是在實踐中才明白什麼話應該說,什麼事不應該做,不會知之嚴厲,也不會冷漠對待,因為不管不顧的批判會像刀劍一樣刺傷孩子的心。

用憐惜和同情來接受孩子的不足,但是也要知道,接受也是有底線的,不顧理由全部接納孩子的錯誤有可能就是縱容和嬌慣。


“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並不等於無限制的放任和縱容


教育理念的順其自然並不是縱容和溺愛,不要認為有的孩子父母沒有怎麼管教他們一樣能夠很成功,其實這只是表面情況,在某些時候都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了很多道理而父母不自知罷了。

如果是用上一代的育兒理念套用今天的教育也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上一代的教育環境,家庭環境以及學校和社會都和今天有著明顯的差別,現在誘惑多了,危險也更多了。

可以說當今社會做父母可比過去我們父母那一帶養育子女難得多了,父母接受孩子的錯誤的原則應該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火氣一上來什麼都不管不顧的就批評孩子,而是要先冷靜下來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

當父母有了同理心之後,就不會上來就是一通責罵,而是有意識的想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明白孩子的煩躁,激動源於哪裡,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平復孩子的情緒,如果只是靠責罵暫時壓制住了,下次有機會孩子還會捲土重來。


“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並不等於無限制的放任和縱容


接受不是任由孩子順其自然,讓他們盡情發洩,孩子發脾氣了,打人摔東西了,父母要先制止他們的行為,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是不能被姑息和縱容的。

接受的意思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做了錯事就否認他們,不會因為孩子做的事情而傷害他們的自尊。即使是孩子犯了錯還是願意真心的教導他們,接受就是無論孩子怎麼表現,家長都可以先讓孩子平復下來,然後加以引導。

在孩子小的時候縱容,長大了他們的行為升級了家長就沒有辦法繼續替他們收拾“爛攤子”了,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未必是自己想做的,而是一種跟風式的行為,只是想要尋求自我的認同感。

有的時候孩子的叛逆只是想要尋找真正的自我,但是父母只會看到表面現象,覺得孩子不聽話,這個時候雙方都堅持己見,父母的話孩子聽不進去,孩子想要表達的父母也不認同,衝突讓雙方不歡而散。


“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並不等於無限制的放任和縱容


這個時候教育就走進了死衚衕,如果孩子從心裡就不認同父母,這個時候再好的教育意見也失去了意義,想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父母就先要接納和包容孩子,尊重都是互相的,有愛才能感動孩子,讓他們改變自己。

教孩子要從小就開始,而不是等他們“懂事”了再教,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子女如果能夠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家長的說教才能走入他們的內心,小孩子的內心都是很敏感的,能夠很容易分辨出來家長對自己是不是真情實感。

如果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體諒,很多事情就會容易解決,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的關係破裂,並非是發生了一件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生活中一些點滴累積出來的裂痕。

接受孩子的錯誤不等於放任不管,養孩子就像放風箏,需要家長握住那根線孩子才能飛得高,徹底剪斷風箏失去了阻力就會一落千丈,再也飛不起來。

有的時候孩子想要飛得更高,需要的就是父母時不時的拽一下那根線,才能幫助他們實現願望,失去了管教的孩子是飛不起來的,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做主並不是完全的放任。


“順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並不等於無限制的放任和縱容


而完全的控制或者是不接納孩子的缺點,就會造成孩子沒有主見,失去發展的自由空間,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如果孩子能夠站在平等的位置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家長是理解自己的,但是有的事情是不能觸碰底線的,這樣才是真正平等的教育。

想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前提就是家長要懂孩子,教育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互相瞭解的過程,孩子雖然是自己生的,但是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自己是父母的身份就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完全理解孩子。

家長要不斷學習,提高對孩子的認識,對教育的認識,社會在變人也是在變的,很多方法看起來很有效未必對孩子就是好的,求新求變才是家長一直要秉承的教育理念。

孩子的問題大多數都是父母教育問題的呈現,並不能百分百的把孩子出錯都歸結到家長身上,但是很多暴露出來的問題其實早就有了苗頭,只是父母不自知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