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吹捧“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前不久在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有遠見的父母都帶有點“絕情”》,對於這篇文章中的一些觀點,我是支持的。可能很多家長都覺得,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有自主權利。

比如要給孩子報一個特長班,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說:“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

這樣看似民主開明,但實則是對於孩子最大的不負責,如果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父母很難與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那些被吹捧“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就像之前看《家有兒女》劇中有一段這樣的狀況:劉星與弟弟小雨抱怨媽媽劉梅沒有在他們小的時候給他們報興趣班,使得自己沒有任何專長。

他對媽媽說:“如果從小培養我,我也會彈鋼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號……”

媽媽說:“那時候叫他學習,是他自己不願意學的,現在你反倒開始埋怨我了。”

於是劉星這樣回答到:“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啊,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從小教育我,從小您就得逼著我學。”

那些被吹捧“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這樣的話看似有些無理取鬧,可是並不是沒有道理。人生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我本該可以。可是卻因為一時的貪玩,沒有去堅持做完一些事情,導致後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夠,但是這個時候想要彌補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那些被吹捧“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我記得之前看節目,蔡康永先生說過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聽完這段話以後,是不是你發現好像自己似乎每天都在經歷著這樣的事情,發現有機遇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抓住這個唾手可得的機會,這個時候你才會後悔,如果自己當初再努力一點點,是不是現在就能夠抓住機會了,我本該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是我卻放棄了。

這就是一種曾經可以做卻沒有盡全力去做的後悔感,這種感覺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所以作為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有這樣的後悔,我們更應該去擔負一種責任,只有現在變得狠心一點,未來孩子才會走得更加順暢。

03

那些被吹捧“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長大,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我們知道,任何學習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 孩子在學習的初期是興趣引發的,然而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必然會遭遇瓶頸,興趣就有可能變成折磨,意志薄弱的孩子很容易選擇放棄。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了,研究表明,在高強度的要求下,孩子們收穫到的成績很明顯會比不受要求時的要高很多。

很多人都說國外的教育方式優秀,很多爸爸媽媽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模仿國外的教育。可是事實的結果是外國的孩子們在經歷過逼迫式學習後,成績明顯得到提高,這正是逼迫教育下帶來的驚喜。

可能有些爸爸媽媽會說這種逼迫教育,就是中國教育方式的弊端,孩子們應該是主動去學,而不是被逼迫去學習的,就像教育家斯賓塞說的那樣:“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

04

那些被吹捧“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可是在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以後孩子會收穫什麼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從小就被父母逼迫著學街舞,學畫畫,學英語口語.......的孩子和一個從小背父母散養,讓孩子順其自然養大的孩子,在進入大學以後會面臨怎樣的際遇。

從小父母逼迫學習的孩子,進入大學以後憑藉自己的才能成功進入了學生會,後來還獲得了學生會主席的位置,學習到了不少的交流溝通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也構建了很好的人脈圈子,畢業以後由於各方關係不錯,很快便獲得了不錯的工作機會。

而從小不學任何特長順其自然的孩子呢?進入大學以後,發現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優秀,個個都身懷絕技,可是自己一無是處,陷入自卑中。成天窩在寢室,看劇打遊戲,不出席任何集體活動,渾渾噩噩度過了大學四年,畢業工作以後也處處碰壁。

在中國有70%的孩子都因為學習捱過打,他們這個年紀真的只喜歡玩,需要大人去引導,一部分(我說的是一部分)選擇“順其自然”的家長其實是在偷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我不想等孩子長大了被同齡人甩在身後的時候埋怨我沒有在他懵懂的時候逼他一把,因此有遠見的父母都帶有一點“絕情”。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的時候,給一些建議、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懂得從時代飛速變化中,吸取必要的能量,並牢牢牽著他的手,帶他去摘取成功的果實。而不是聽之任之,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習的年齡被“逼”出無限潛能,也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