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曾聽一位媽媽說過,她說她兒子今年5歲了,和同班孩童在一起時,總會慢別人一拍,當別的小朋友吃完飯去玩了,他還在痛苦地吃著,除了吃飯慢以外,他做其他事情也慢,比如起床,比如做作業等等。遇到問題也會畏懼退縮。這位媽媽說她很是擔心,擔心孩子與他人互動不夠,擔心孩子的自信心,也擔心孩子時間觀念不足。

但通過和這位家長進一步溝通中,發現這更孩子並沒有其他“問題”,他和老師朋友間的互動良好,溝通正常,唯一有點不一樣的就是性子“慢”點而已。其實在我看來,算不上是嚴重的問題,無需過多擔心。

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關於兒童樹立“時間觀念”問題

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都是慢慢發展的。比如:

8個月左右的孩子會對時間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要先掀開蓋子才能看到裡面的物件;

1歲半左右的孩子能借助記憶記得過去的發生的事,比如他曾經去過的地方;

2-3歲的孩子,仍在對時間的慢慢理解中,仍舊未能很好地區分過去和後來;

4-5歲的孩子,能較好地使用一些時間介詞(之前,後來)來連接時間的發展先後。但5歲前的孩子時間觀念可能有僅僅限於此了。

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首先,要知道“時間概念”是個複雜的概念,時間順序只是其一。此外,還有對時間的感知(判斷時間的長短)和對時間長度的認知。

感知時間直接和“時間管理”相關,因為如果一個人寫幾個字用1個多小時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又如何懂得時間管理?這種“時間管理”是對“時間觀念”的高級認知,通常,10歲以前的孩子未能具備這種認知能力。

認知時間長度,比如知道春天有幾個月,從今天起,還有多少天才到生日,晚上睡覺6小時是多久?……研究發現,5歲孩童還未能很好地掌握瞭解時長,一直打10歲以後,才會慢慢做到準確地判斷時長。當然,因為孩子個體存在的差異,有個別孩子認識時長會早一點,也有可能會晚1-2年。

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因此,作為家長,在孩子時間觀念問題上,無需過度擔心,隨著時間延長,孩子對時間觀和管理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好。

但不必過度焦慮不等同於放任不管了。相反,家長要做的是,在生活中,通過潛移默化影響與灌輸,幫助孩子掌握時間的概念,讓孩子從自己碎片化的經驗中摸索建立對時間的感知。比如:引導孩子觀察四季的變化,花開春到,葉落秋來等,藉此豐富孩子的時間表徵。又比如引導孩子知道幾分鐘是多久給與孩子一個他能感知的“度量”,如20分鐘是一集汪汪隊的播放長,5分鐘是一集小豬佩奇,當父母跟孩子說5分鐘之後你就要洗手吃飯,那麼就意味著他還可以看一集小豬佩奇。

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慢性子”是大問題?

首先,我們要清楚知道兒童的氣質類型只要分為以下3種:

一、容易型。這類型的孩子容易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是“天使寶寶”型,通常是吃了睡,睡醒了笑,不哭不鬧的孩子。

二、困難型。這類的孩子對新環境較難適應,常見的表現為離不開人、愛哭鬧、不好好睡覺等。

三、遲緩型。這類型的孩子適應環境比較慢,情緒溫和,人們常說這類孩子膽小、不自信、憨厚、慢性子等。

這時,有家長就又會焦慮了,我的孩子是困難或者遲緩型,這能改嗎?需要明確的是,不管哪種類型,都不是病情,這只是一種氣質特點劃分而已。雖然困難/遲緩型,聽起來很負面,但其實這兩類的孩子也是沒有任何毛病的。

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孩子的未來會成長為怎樣,跟他兒童的氣質類型並無關,重要的還是要看他受到的教育方式的影響。

例如:困難型的孩子,情緒本身就較其他兒童敏感,如果父母粗暴對待,待孩子長大後,因為小的時候無人給他正確的情緒引導,導致他更容易激動;但如果小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予他足夠的關愛、陪伴等,給足孩子安全感,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善解人意,心胸開闊。

又比如“遲緩型”孩子,這類哈子如果家長能耐心引導,他會更有恆心,有毅力,更專注。很多名家,如愛因斯坦都是具備這類品質。

由此可見,兒童是哪種氣質類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能否給予良好的教育以及耐心的引導。

孩子動作慢,沒時間觀念?心理學: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用什麼心態去應對孩子吃飯慢?

孩子吃飯慢,沒關係,就讓他慢慢吃好了,因為如果不讓他吃完,會影響他的營養,如果催促他快吃或者強迫他別吃了,又會給他造成心理壓力,吃飯會成為他的一種負擔,有些人天生性子慢,又何必要求每個人都統一步伐?讓孩子自己選擇慢慢吃或者不吃,家長要做的是,別把孩子吃飯慢這件事太當一回事。也許就吃飯這件事情上,孩子達不到老師的要求,他會有所壓力,但是沒關係,壓力本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但是你再去人為強化這個壓力就沒必要了。本來50分的壓力他自己也許能夠消化,但是家長又特意把它當個重點圈出來,敲黑板每天強調,壓力變成100分,說不定反而超出了他自我消解的範圍了。”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智慧之言:耐心引導,順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