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加強中央集權成為歷代統治者孜孜以求的目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徹底解決五百多年春秋戰國天下紛亂的根源,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建議廢除了分封制,而在地方管理上全面推行郡縣治,當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統一由中央負責管理。

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在地方的管理上一方面沿用了秦朝的郡縣制,另一方面有部分恢復了分封制。也就是作為中央政府的大漢王朝仍然直接管轄一部分地方郡縣,但是卻把帝國內另一部分的土地分封給了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

那麼漢高祖劉邦為何會把這兩種制度結合起來使用?劉邦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開了歷史的倒車重新恢復了分封制呢?

一.郡縣制管理的高效性

相比於周朝的分封制,形成於戰國時期的郡縣制更有利於中央對地方加強管理。早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內部就實行了郡縣制。此外,魏國和楚國也不分實行了郡縣制。

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在原有六國及嶺南新開拓的土地上全面推行郡縣制。郡縣制的推行讓大秦帝國的國家統治力變得空前強大,有效的維護了當時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

漢高祖劉邦僅僅比秦始皇小了三歲而已,他親身經歷了秦朝一系列政策的優勢和弊端,在總結秦朝得失的基礎上認可了郡縣制在地方管理上的高效性。

大漢帝國在建立之初盡最大可能的在關中和蜀中地區繼續推行郡縣制,以此保障中央政府的權威地位。郡縣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成為西漢王朝走向強盛的助推劑。

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二.用分封制維持統治根基

楚漢相爭之際,劉邦為了儘可能的取得其他諸侯的支持而不得已繼續實行了分封的制度。他分封了韓信,彭越等一批異姓諸侯王,以拉攏他們一起對付殘暴不仁的西楚霸王項羽。

劉邦戰勝項羽之後,劉邦又轉而對這些異姓諸侯王採取逐個消滅的措施。在呂后的配合下,楚王韓信和梁王彭越被殘忍的殺害。淮南王英布被逼起兵造反,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平定。

後來劉邦又鑑於秦朝滅亡時,贏秦宗室沒有力量救援的教訓,轉手將被消滅異姓諸侯王的封地分給了自己的子侄兄弟們,並與大臣們相約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劉邦認為血緣關係要比外人要靠得住,這樣的舉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確起到了穩固大漢王朝統治基礎的積極作用。然而無論是異姓諸侯王還是同姓諸侯王,最終都會對中央政府的權威發起挑戰。

三.時代變革的短暫反覆

秦始皇廢分封而行郡縣,漢高祖郡國並行。這些舉措都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地方管理上郡縣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分封制則是一種逆歷史潮流而為的行為。

後來的歷史事實證明即便是劉氏宗親諸侯國也會對中央政權產生激烈的衝突。無論是漢文帝時期的淮南王之亂,而是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都印證了這一事實。

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能否有效解決分封制弊端的問題直接決定了封建王朝是否走向繁榮昌盛。所幸的是劉邦的後繼子孫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都在各自統治時期內逐步削弱了劉姓諸侯王的勢力。

等到劉邦的曾孫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剛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在主父偃的建議下實行了推恩令,有效的削弱了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把西漢王朝的發展推向了歷史發展的高峰。分封制也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下偃旗息鼓。

漢高祖劉邦為何在地方管理上選擇郡國並行的制度?

綜上所述,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在漢初實行郡國並行制是對當時歷史環境的一個仔細考量。無論是為了籠絡功臣分封異姓諸侯王,還是為了延續劉家天下分封同姓諸侯王,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弊端。這些弊端又被劉邦的後世子孫很好的解決了,西漢王朝最終在漢武帝時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