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支書要承包村民的土地,每畝500元,包到2028年,一年一給錢問合算不?

期待132688685


每畝地的價格租金500元,這個價格還算合理,因為大部分土地單單靠種植去掉種子化肥等農資成本,未必能有500元的收入,所以單獨從一畝地500元租金看,價格很合理。

但是如果土地租10年,分開結算風險大了,萬一他只利用了一年土地,第二年不用了怎麼辦?或者利用一年,不好好管理,荒蕪了怎麼辦?所以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簽訂合同,寫合同要諮詢專業人士,別被坑了。

因此我建議你寫法律合同,避免違約,口頭約定沒有用的,要不一次性十年租金付清,這是最有利於你的。


淨心極樂


首先明確一點,農村承包土地不能只看當時的租金是多少,一定要把後續問題想清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前幾天,小焦老媽給小焦打電話,說家裡有一塊地剛好在村裡對外承包的區域附近,問我700塊錢一畝要不要承包出去,當時我在電話裡也沒有明確地表達承包或者不承包。因為小焦覺得,農民把地承包出去是件好事兒,但是不能盲目地承包,一定要搞清楚細節。像問主提出的問題,只能算是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一個細節問題,另外還有很多的細節問題是需要農民去注意的。

第一,土地流轉要“看地”估價

一般來講,在農村裡承包土地,農民最關心的其實就是一畝能收多少錢的地租。因為土地條件的不同,農村土地流轉有價高的,也有價低的,這主要看土地所在地區的交通位置、地形、水利、土地情況等來決定的。如果土地各項條件都比較好,那價格是可以根據一般市場價上浮一點的。當然,前提是雙方得協商好。

小焦老家的村子是丘陵地帶,交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一畝地700塊錢其實還可以;而小焦工作的村子因為是平川地區,還有國道穿村而過,所以靠近國道的地方土地租金能達到一畝地1200元/年,而離國道遠一點的坡地,就是一畝地500元/年。像問主講的500塊錢一畝,不知道土地情況好不好,如果土地好,再對比市場價低的話,500塊錢一畝肯定不划算。

第二,土地流轉要注意合同

基本上大戶流轉土地都是會和農戶簽訂承包合同的,合同裡會約定承包的期限、用途、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注意事項等。但是,因為農民只關心錢,基本上不怎麼仔細看合同內容,所以比較容易吃虧上當。一般來講,農戶簽訂合同要關注以下幾點:

1、土地流轉價格不是一錘子買賣

前面講了,農民流轉土地基本上只關心錢,問主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只關心一畝地500塊錢劃不划算,但並沒想到那次土地流轉價格並不一定是一錘子買賣。我們在實際流轉土地的過程中,對於土地價格最初都會在合同裡定一個檔,然後約定三年或者五年再漲價,這樣雙方都能接受。像問主描述的情況,如果這麼長的租期一直是每年500塊錢的話,那可就有些划不來了。

2、土地流轉要考慮法律責任

一般來講,那次耕地的用途就是用來耕種,特別一點的像基本農田就只能種糧食蔬菜,就是搭大棚也只能搭簡易大棚。所以,如果你把基本農田承包出去了就需要注意,合同裡最好寫上承包地的用途,不然某些承包者違規超標蓋了建築,萬一被追查下來,那農民很可能會吃虧。

3、流轉土地要考慮後續事宜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還要延長30年時間,農村的土地關係會持續穩定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在承包土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同中一定要寫租期滿後由承包者進行復耕,必要的時候可以約定復耕押金,不然等租期滿了他不續租,原來的田埂邊界也沒了,萬一再有硬化的地方復耕困難,你到時候找誰說理去?

在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小焦一直比較強調合同,農民在流轉土地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合同,看是否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千萬別小看一張紙,雖然有時候不一定管用,但白紙黑字簽字畫押的東西關鍵時候也能幫助大家!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80後農村小夥來談一談,村支書包村民地,500一畝,到底合算不。

我給大家先講一講,我們這發生的一個案例,與上面的問題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以供大家參考。

有一個加工企業相中了,我們附近村的土地,要承包村裡所有的土地,種植他們企業需要的植物,承包期限是十年,承包費是每畝地600元,這可把老百姓樂壞了,家家都有兩晌來地,一把給齊就是十八萬,自己乾點什麼都可以了。

可沒想到,這加工企業,不是一把給,分批給,還想下打租,這老百姓就不幹了,這分明是佔便宜來了,你要跑了,我們找誰要錢去,最後這事也沒成,這企業很出名。

事後大家想了想,自己奢望人家一把齊,也不現實,這個村有300晌地,一把齊就是九萬一晌,全算下來兩千七百萬,這利息錢就夠這企業掙一陣的。

村支書要承包村民的土地,這是好事,至少承包的人越多,土地越貴,對農民越有利,500一畝的價格,與當地相比是高是低,如果基本一樣,你要考慮如下幾件事。

除了他還有沒有人包,農民的土地出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年都會換不同的租客,價格也隨糧食的漲掉起伏,太賤怕吃虧,太貴沒人包,尤其是貴時多年一包,更難。

一年往外一包,有沒有人包,農村種地因不同需求,承包的年限有長有短,像我承包一塊旱田地,給改水田,我就要求他承包期十年,我一年一給,否則我不給改水田。

還有一種是糧食價格太高,地價已經到頂峰,承包者都希望一年一包,這樣包風險小,萬一來年掉價,損失少。

這價格自己種能不能賺錢,如果自己種剩的多就自己種,自己種不合算,就承包出去。

簽訂合同的時候,知道土地的用途,如果以後地升值,怎麼辦,地掉價怎麼辦,這些都可以談。

村支書包村民的土地種很正常,有一種情況,是所有老百姓都知道的,就是不掙錢他們也要承包,這其中的道道,不是農民不知道。


田俊超白


我們村在2017年就有本村的人流轉五百畝土地,我家有六畝土地也流轉給了種糧大戶。合同定的也是2028年,每年每畝價格是800元。合同上寫的也是一年一給錢。

要說土地流轉的價格到底多少錢比較合理?這個問題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才比較合適。我們村一共有一千六百畝土地,現在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沒有參加流轉。這些土地還都是自家種著。根據我們村的情況來看,種糧大戶還是能掙不少錢的。因為我們村的所有土地裡都是國家投資鋪設的灌概設施,插卡就能澆水。我們這裡是平原,是國家基本農田重點保護區,一年基本上都是種兩茬,上茬冬小麥,下茬晚玉米,兩茬莊稼基本上每年畝產都在2500斤以上。另外,從種到收全部都是機械化。所以,我們村裡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家沒有參加土地流轉。

關於土地流轉一年一給錢合不合算?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無論做什麼交易都要兩相傾願才行,如果光考慮一頭的利益是不行的。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其實老百姓心中都是有帳可算的。總之,土地流轉的定價多少,不能讓農戶太吃虧,也不能讓種糧大戶掙不到錢,其實種糧大戶也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遇到災年,肯定是要賠錢的。這個問題也要換位思考一下就好辦了。

我們村裡為什麼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沒有參加流轉呢?因為就我們村的情況來看,自已種地比流轉出去肯定還能多掙一些錢,所以,大部分人家就沒有參加流轉。那麼,為什麼我家的六畝土地卻流轉給了種糧大戶呢?因為我們村裡在土地流轉以前有一些人家把土地轉租給別的農戶,每畝每年才給250元左右,連糧食補貼加一塊最多也就是400元左右。這次土地一流轉,價格翻了一倍。所以,我也把六畝地流轉給了種糧大戶。現在,我在縣城菜市場做點小買賣,一天也能掙幾十塊錢,比在家種地強多了。

總之,關於土地流轉的問題,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定價才合理。不能讓農戶太吃虧,讓種糧大戶撿了大便宜,也不能把價格定的太高了,讓種糧大戶掙不到錢,如果種糧大戶掙不到錢的話,這樣的買賣就做不長了。最後請雙方換位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就好辦了。


少利17


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我們這裡屬於相對比較落後的地方,距離縣城50公里,我們村書記也租了村民100畝田地種果樹,據我瞭解,租金是200元每畝每年,租期是30年,租金分兩次付清,第一年付前15年的租金,15年後再付後面15年的租金,如果是一年一年付的話就是300元每畝每年。

從租金總額來看,分兩次付清,一畝地租30年是6000元,如果每年付是9000元,相對起來分兩次付更划算,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錢會越來月不值錢,現在一次性付出3000元去,是實實在在的現金,而我分15年付出去,每年300元,到後面可能300元都沒有之前200元值錢,這就好比買房子按揭和一次性付款的區別,看你自己是怎麼看待的,也看你投資的錢是自己的錢還是貸款來的錢。

再來對比一下分兩次付款和每年一付的其他優勢,我們村書記說,他肯定選擇分兩次付款,即便是一樣的錢他也願意分兩次付錢,他說如果一年一年付錢,就怕到時候有村民反悔,不願意把田地租給你,果樹種下去了,怎麼辦,有人會說有合同不怕,但是在農村裡有的時候合同真的沒什麼用,就是一張白紙,他不要你的錢,怎麼辦?如果是分兩次付錢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一次性把十五年的錢給他,他得了錢也就沒法反悔了,如果自己資金充足,都想一次性把30年的錢全部付完。




走路上北京


不知道你們那是平原還是山區,我是河北平原的,家裡的地租出去兩年了,每畝800塊錢。如果自己和家人都可以出去工作或者都打工的話,租出去還是合算的,但前提你們村的書記不會找藉口拖著大家的租金不給,我們村第一年的租金就被村委會拖到現在也沒給。


凱旋輝來z


我們老家三百都沒人種,因為你種好了周圍居民會覺得虧的慌,故意放羊過去吃,故意卡水,總之想辦法使壞。你要是遇見個天災人禍種的不好了,背後到處閒言碎語,慫恿別人一起去承包者家裡要錢。其實農村這種事情太多了,今年回去還聽說後屋人家的牛被偷了,鄰居家魚塘眼看大豐收被人連夜偷了。


辦草


合算合算太合算了!我在這裡吐槽,大家千萬別噴我哦!

自從我的孩子們讀初中後我們夫婦倆就沒有時間管承包地了,剛開始兩年收種時都是老公的三個哥哥幫忙,但嫂子們有微詞說沒時間種地就分給他們算了,然後給點大米我家吃吃,我想想就放棄這個6年吧,待孩子們高考畢業後再回家種地。

一轉眼6年過去了,三個嫂子還是分別種著我家的水稻田,沒有要歸還的意思!我也不知道怎麼開口要回,這6年裡春耕秋收沒看過嫂子們捨出一粒米來,反而聽鄰居說大哥有次用方便袋裝了袋新米準備送我家,讓煮新米粥吃,大嫂陰陽怪氣的說他家反正有錢這些年沒種地一樣不缺大米,你這袋新米拿到鎮上會賣到30多元吧,說罷奪過米袋拎回去了!

現在政府鼓勵農民大面積承包土地,把土地化零為整,收割烘乾設備一體化,無人機噴灑農藥,田間施肥澆水,先進的生產設施齊全完善。

土地被承包後,我們現在就可以專心上班,而且還得到農業補貼,每畝地還有500元承包金,這樣算算每畝淨賺700元左右,何樂而不為呢[可愛]


請帶我遠走高飛


你這個不錯了,我爸我媽領著我出來打工那時候要包地,我們也不知道要籤合同,在外邊兒打工那地都給鄰居種了,他也沒告訴我,我在外邊兒搞了對象需要把戶口遷到外地去,逼著把我爸我媽的地都給退了,要不然他們不給我開證明,那時候也不懂法,我爸我媽就給簽了退地協議。


唐人7373


我們村支書要包大家地,每畝500元,合同到2028年,問大家我們合算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說我們這邊農村地區所遇到的實際情況。二零一八年很多以前在深山老林里居住的零散農民,以及家裡較為貧困的農村人,通過異地搬遷和精準扶貧政策搬進了安置點居住。他們首先是捨棄了自己的房子,其次也拋棄了自家土地,所以很多人就找到相關部門,希望能夠給他們土地種植。

有關部門也真的是盡心盡力,鄉政府出資從農戶手裡租地,然後免費發放給安置點居民搞種植。租地的價格和題主所說的一模一樣,也是五百元每畝,而每戶安置點居民則可以分到零點二畝。這樣的面積雖然看似很小,但至少可以種植出滿足家庭的基本蔬菜。我的叔叔一塊地就被租給了村委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的地都租出去。為什麼叔叔這麼說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 種地的成本和收入

做什麼都有個成本和收入,農民在農村種地也一樣。按照我們這邊種植面積叫較多的土豆來舉例(恩施土豆還比較出名),每畝地需要土豆種五百斤左右即五百元,化肥需要三袋即兩百四十元,除草、施肥等人工成本四人即八百元。如果當年收成不錯,每畝地可收穫兩千斤土豆,也就是兩千元。然後減去種植成本,實際所得為四百六十塊,還不足五百。

當然我們這邊土地一年是可以實行輪作的,最後可以得到的大約為一千元左右。然而種地佔用的人工成本較多,還需要當年風調雨順,不然最後可能會血本無歸。所以我個人認為村支書出五百元一畝的價格完全可以租出去,至少這樣您可以騰出手去做其他的事情,五百元也可以買到不少糧食。

至於村支書以後種種什麼,只要不違背相關法律和道德,那就不是我們所要考慮的。而村支書之所以一下子租這麼長時間,可能是種植些生長時間長的經濟農作物。


  • 種地與種地的差距

雖然廣大農村農民一直說種地不掙錢,我自己作為一個農民也確實認識到了種地的短板,但不管做什麼,都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壞的,即既有掙錢的也有不掙錢的。在我們這邊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茶葉,每年採茶的人是乘以萬計,如果種茶不掙錢我想也不會有在縣城裡打工的人請假回來採茶了。用我們這邊人的話說就是一畝地的茶可以抵得上三畝地的玉米。

生活在農村的農民,我們應該也有一顆向上之心,即使是靠著種地養家餬口,也應該積極地思考怎麼把種地的收入提高。為此可以選種一些適合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經濟作物,同時還可以自己試著深加工。比如說我們種植茶葉的,可以自己慢慢得學習加工成成茶,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也可以和同樣種植這類作物的農民合作,一起成立品牌。

很多時候我們並非沒有掙錢的機會,只是缺少相應得懂行業和發展的人,其實這也暴露出農民缺少人才的短板。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想要擺脫土地的束縛和想要通過其它方式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次村支書租地可能就是很好的一次機會。當然您對未來也應該有個規劃,切記不考慮自家實際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