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來源丨布穀學習


布穀老師

這個假期,你是不是經常看到孩子一旦戴上耳機登入遊戲,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兩耳不聞窗外事。


  • “王者嗎?吃雞也行啊”;
  • “開黑嗎?今天我來帶你上分”;
  • “吃雞了,我去,太‘牛批’了”
  • ……


孩子嘴裡會時不時蹦出這幾句話,雖然你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因為這幾句話,他們養成的生活習慣你可全看在眼裡。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根本不想寫作業……


馬上開學了,他們卻沉浸在某一幅“地圖”裡尋找出路。


聽說,這屆孩子已找不到回學校的路!


一、你對小學生的力量一無所知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不夠努力,那你一定沒有見過他打遊戲時的樣子!


為了打遊戲,這屆孩子有多拼?


沒有理由能阻止小學生奔向刺激戰場與王者峽谷!


他的手指在還沒巴掌大的電子錶上疾馳,家長也忍不住觀戰一會兒: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蹭實體店的試用設備,古有鑿壁偷光為學習,今有藉機上分圖開心。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你以為的峽谷只是在遊戲中才有嗎?

能在狹窄的牆縫裡夾縫取勝的,才是真正的勇者。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他們也懂得什麼叫團隊協作,在病房裡面吊著一隻手,也要和病友一起上分的小學生。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當然,學霸型選手不能少,除了實戰上的勤加練習,小學生的理論知識也十分穩固。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條件艱苦?無處生還?不存在的?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知道你打不過小學生的真實原因了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到底有幾個!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開學後,老師收到的第一批寒假作文,內容很可能是這樣的。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為了打遊戲,他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衝進峽谷和敵人一決勝負。


家長天天和各路“神獸”鬥智鬥勇,最終還是落個滿盤皆輸。


二、那些過度沉迷遊戲的孩子,都怎麼樣了?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孩子的自制力遠不如成年人,一旦接觸到,這些遊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個新奇而有趣的世界。遊戲角色帶給他們的成就感會讓他們沉迷。


  • 12 歲小學生玩“王者榮耀”打賞遊戲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 4 萬元積蓄;
  • 13 歲男孩痴迷王者榮耀被爸爸罵 ,一言不合跳樓摔斷腿;
  • 小女孩玩王者榮耀三個月消費 11 萬,父母積蓄全無;
  • 廣州17歲少年連續玩王者榮耀40小時,誘發腦梗險些喪命
  • ……


這是小玩家們重度沉迷的後果,有些孩子的表現稍微好一些,但也會一天連著好幾個小時拿著手機“吧嗒吧嗒”狂摁,會玩到忘記了吃飯睡覺的時間,會在家人制止時大聲吼叫。


孩子長時間沉迷電子遊戲後,他們對遊戲以外的事物興趣將會減少,會對周圍事物表現得越來越淡漠,對大腦造成損傷,導致記憶和認知功能下降。


孩子的情緒也會因為這類競技遊戲受到影響。


孩子長期接觸這類遊戲,他們會不由自主的開始爆粗口,變得暴力。遊戲的競技性質也會讓孩子變得格外在乎輸贏,他們會因此產生焦慮、憂鬱等情緒。


同時,長時間的沉迷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失衡,降低免疫功能,從而引發心血管等各種疾病。


遊戲的危害遠不止於此,相信很多家長已有感觸。讓孩子脫坑有難度,但我們必須要做。


開學前,如何順利幫孩子“戒”掉遊戲,是這屆父母最重要的任務。


三、孩子為什麼沉迷於遊戲呢?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要想改變孩子沉迷遊戲,理解他沉迷遊戲的動機是第一步。


你得知道,小學生們為什麼沉迷於遊戲?


1遊戲本身設置帶有“上癮”規律


很多遊戲的登錄頁面都會有這樣的提示:“適度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可是,這跟香菸盒上的提示一樣沒用。


一位騰訊遊戲的項目負責人曾向媒體記者承認過有專門的團隊在研究用戶心理,為的是更好地讓人在五分鐘內對遊戲上癮。


比如,遊戲的即時獎勵設計,在BBC拍攝的紀錄片

《我們該玩電子遊戲嗎?》中,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教授的解釋就一針見血:遊戲最吸引孩子的,是裡面的即時獎勵設計。


狙擊掉對手,爆頭效果誇張,獲得醫藥包,獲得隊友的誇獎,獲得武器、戰鬥值、金幣、血量……這些設計會極大激發玩家大腦的犒賞機制,從而讓玩家興奮、滿足、想要的也越來越多,這是大腦做出的直接反應。


當孩子習慣於這些即時獎勵後,就很難忍受像上學、考試這樣需要不斷付出辛苦努力,且長期堅持才能獲得的回報,繼而開始逃避學習。


2家長無法做到遊戲自律


在這個超長假期中,其實大部分的家長也一樣沉迷於手機,在家做低頭族。


甚至邀請孩子一起“開黑”。


我前兩天跟一位同學的媽媽視頻電話,討論孩子開學的準備事宜,沒想到,她身後的畫面,是孩子爸爸帶著孩子在熱火朝天的“殺敵”,爺倆玩得不亦樂乎。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遊戲,請問問自己是否做到了遊戲自律。


3假期裡的“社交”,開學前的談資


現在的遊戲,基本不再是單機,更多需要聯網,需要很多玩家一起“組隊”,那麼,孩子玩遊戲就出現了另一個原因:社交。


孩子們過節聚在一起玩遊戲,其實是他們的社交方式,就像大人聚一起吹牛吃飯一樣。


需要社交的場景有很多,班級流行打遊戲,孩子怕自己和同學“格格不入”,就會加入戰鬥,或是假裝加入戰鬥。


四、孩子沉迷“戰場”無法自拔,家長如何應對?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遊戲,小玩怡情,大玩傷人。


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控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頻率,否則一旦染上網癮和遊戲癮真的很危險!


1制訂家庭“遊戲自律”規則


從小培養孩子的遊戲自律,要和孩子約定好基本的規則,一旦雙方確認後就要嚴格執行。


規則可以有很多,比如玩什麼遊戲,玩多長時間,是做完作業才能玩遊戲,還是每天打遊戲不能超過15分鐘,週末每天不能超過30分鐘等等。


家長也要嚴格遵守家庭遊戲規則,大人自己再忙也必須嚴格執行約定的時間,態度上做到“溫和而堅定”。


制定規則時,可以把一部分權力交給孩子,讓孩子參與制定,表達意見,避免孩子認為自己被掌控,這樣不利於規則的執行。


對於制定好的規則,家長需要進行監督,要求孩子嚴格執行,任何時候決不妥協。


2高效陪伴,給予孩子真正的養分


孩子沉迷於遊戲世界,可以制訂一些出行策略,比如帶孩子去戶外、博物館,探索精彩的真實世界。


例如讓孩子們一起出去郊遊、做運動,或者是一起去圖書館書店看書學習。


事實上,喜歡遊戲的孩子大多數很聰明。陪伴孩子玩幾把遊戲,觀察他在遊戲中展現的優點,遷移到現實中發揮出來。


3培養並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印度一個14歲的男孩愛玩吃雞遊戲,爸爸發現原來因為他熱愛射擊,就送他去參加射擊訓練,小夥子天賦被挖掘,短短兩年即有資格征戰奧運會。


有時情緒不穩,有時髒話連篇!孩子為了遊戲可以多拼?


興趣與愛好是驅動一個人獲得成就的最好助力。


作為家長,除了培養孩子學習,還應該培養並幫助他們發展興趣愛好。


在新時代,不少人從事電競方面的職業也能有所成就,電競其實也是一個十分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作為家長,判斷好自己的孩子到底是真心對遊戲行業有興趣,還是隻是一時沉迷,並及時給予引導。


布穀老師說:


王者榮耀、刺激戰場等手機遊戲橫空出世,讓無數的小學生都玩的欲罷不能。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到: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等待我們的可能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


在那個世界裡,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娛樂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娛樂,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而人們在遊戲中感受不到這種痛苦,遊戲結束後卻會更加空虛,能走出來的不會沉迷;不能走出來的,寧願沉迷墮落也不願去面對現實,只是用無窮無盡的娛樂去麻痺自己。


科技沒有錯,手遊本質也只是一種娛樂手段,錯的是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和這個時代的價值觀的崩塌。


在理解與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多給予他們關愛,才能從源頭上解決他們沉迷手機遊戲的問題。


作者簡介:噠噠兔,實驗中學語文教師,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希望通過溫暖的教育觀點,幫助更多父母成長,也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