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年在歷史上這麼的重要?

蒼鷹105350496


公元前841年又叫“共和元年”,這一年,周厲王被國人趕跑,西周進入了長達十四年的共和時期。


但之所以這麼重要,更主要的是因為中國歷史從這一年才開始有了確切的紀年!從公元841年開始,我國曆史記載的所有事件,都以編年的形式有了明確的記載,每個君主在位的時間長短,他們在位時每一年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都能夠完整的接續起來!而在此之前,我國的歷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別是有相當年份的歷史事件記載是空白,直到20世紀末我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遺憾,但對於成果卻歷來是褒貶不一、爭論不休。

那麼這個“共和元年”中的“共和”又作何解釋呢?難道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周難道一度出現了“共和制”的國家了嗎?其實非也,我們都知道西周是君主制,這個共和和我們現在瞭解的共和制國家還是有一些差異的,它只是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產物。那麼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叫周厲王。周厲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君主,在位期間橫徵暴斂,虐待百姓,還不讓國人談論國家大事,而且連年戰亂,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僅如此,周厲王還要任用榮夷公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國人因此更是不滿。這裡的國人實際上指的是住在城裡的貴族,當時的國人有參與議論國事的權力,甚至對國君廢立、貴族爭端仲裁等都有相當的權力,同時他們還有服役和納軍賦的義務。所以周厲王將資源等壟斷其實是損害了這些國人的利益,他們自然會非常不滿。

面對國人的不滿,周厲王非但沒有妥善解決,反而變本加厲,他命人監視國人,一旦有人誹謗他就立即殺死。在周厲王的高壓政策下,國人不敢在公開場合議論朝政。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敢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後匆匆的走開,這就是成語道路以目的來歷。

公元前841年,國人再也忍受不了周厲王的暴政了。於是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要殺了周厲王,這就是國人暴動。周厲王下令調兵遣將平息這場暴亂,結果臣下告知“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知道沒有援兵的周厲王只得帶著親信逃離了鎬京,一路沿著渭水河岸逃到了彘(今山東臨汾霍州)。



周厲王的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被國人包圍,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替,太子靜才躲過一劫。國人暴動後,周厲王被迫逃到彘,而太子靜又不能馬上繼位為王,周公和召公根據貴族們的推舉,暫時代理政事,重要政務由六卿合議,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而這一年也就被稱為了“共和元年”。但對此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是由共國國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見於《竹書紀年》和《呂氏春秋》,但是這和《史記·周本紀》存在出入。

共和十四年,周厲王死於彘,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靜,是為周宣王,共和也就此結束了。“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儘管此後有短暫的宣王中興,但這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而已。周宣王之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也最終被犬戎所滅!


小祁說歷史


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確切紀年。之前只能是模糊推論。哪怕96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也是自公元前841年開始前推。但是斷代工程依舊只是自說自話,畢竟很多東西需要時間來進行驗證,也需要考古等東西來發掘,比如以前西方不承認商朝,現在則是不承認夏朝,原因就是如此,沒有文物對照也沒有歷史明確記載的時間。

話回過來說。公元前841年發生了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件事:西周厲王胡,被國人(自由民)暴動逐出首都鎬京。

周厲王性格殘暴,大肆佔有山川河流與公共財產,利用巫蠱特務禁止百姓議論,國人在街上話都不敢說而只能用眼神交流。

暴動發生後,周厲王下令調集軍隊鎮壓,但大臣軍官們說,國人就是我們的軍隊,如今國人暴動,哪找士兵來呢?

厲王無奈逃去了彘(山西霍州),太子靜躲到召穆公家中躲避,國人包圍,召穆公被迫以自己兒子代替。《竹書紀年》說:國人執召公子殺之。

國人被勸說解散,衛武公帶軍到首都,召公請共國君主和執政,代行王權,衛武公、召公、周公輔助,當年稱共和元年。到共和14年(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繼位,是為宣王,共和行政結束。

此後,中國歷史就能對應具體時間了 。


四川達州


公元前841年,又被稱之為共和元年。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國王一個人說了不算了,要大家一起來拿主意割韭菜。

這個事情意味就很深長了,過去大臣們都是打工仔,國家收上來的韭菜,只有國王一個人可以享用,最多從牙縫裡摳一點出來,賞賜給做事有幹勁的大臣。

可是共和元年這一年,大臣們表示,不幹了!他喵的,每天都吃國王牙縫裡的韭菜,這回他們要平均分了這些韭菜。

01周厲王是個狠人,各種跟貴族不對付。

  • 經濟上:

俗語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西周時期的貴族集團,早就把山林水池全都給承包了,也就是說百姓想要在這些地方找吃喝,就必須要向貴族交稅。

百姓們世代都在這些山川旁邊生活,靠著山就要去砍柴、打獵,靠著水就會去捕魚,沒想到突然之間就被收了人頭稅。能夠擁有山川水池的普通人,微乎其微。

周厲王覺得,這可不行,光貴族收稅,自己不收稅,那哪成呢?於是乎周厲王頒佈法令,霸佔這些山川的貴族們,都需要向國家交稅。

這下子這幫貴族可就炸了毛了,本來可以全都入自己的腰包,沒想到現在還要跟周厲王分攤,這引起了貴族們的強烈反對。

  • 政治上:

此外,周厲王在政治上,不願意沿用過去周朝的老辦法。過去周公、召公的後人世世代代都是卿相級別的大人物,這一職務幾乎被這兩家人給霸佔了。

周厲王覺得這可不行,所以周厲王開始重用懂經濟的榮夷公和懂軍事的虢公長父。這件事遭到了貴族們的一致反對。

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記》

周公和召公的後人,自古都是國家的執政者,他們代表著周王朝開國貴族的集體利益。現在突然穿插一個其他人進來,誰知道他們會有什麼么蛾子呢?

所以說周厲王是因為得罪了這幫貴族,才會被趕下臺的。整件事跟百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共和與否,百姓都還是要向朝廷交稅的。

  • 言論上:

當然,周厲王本身也有問題,百姓過去是可以議論周王執政好不好的,就算大庭廣眾之下說也沒關係。

可是周厲王覺得很難受,所以他找人到民間監視百姓,只要敢說他壞話,立刻抓回來宰掉。其實百姓才不會議論,真正懂得議論的,還不是那些讀書識字的貴族麼。百姓忙著種田打魚交稅呢,哪有這個閒工夫扯犢子呢?

02共和元年,不代表就真正共和了。

公元前841年,因為周厲王得罪了一幫不該得罪的人,所以他們以百姓的名義發動了一場暴動,最終將周厲王給趕跑了。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覆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史記》

這個時候周厲王並沒有死,只是跑出了鎬京而已。所以這幫貴族們也沒有再立一個周天子,而是換了一種執政方式,也就是共和執政。

所謂共和執政,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一起把持朝政,別想了,跟你小老百姓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其實本質是沒有變的,只是這一段時間沒有天子執政,而是由貴族臣子來執政。

  1. 其實周厲王之前的數百年裡,西周王朝,基本上也都是這兩家貴族在相互執政,周天子實實在在只是一個無足輕重之人。
  2. 周公旦、召公奭輔成王的確高尚,可是誰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家的後人,能夠世世代代把持朝政,這可就不簡單了。
  3. 過去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後人們,在卿士的位置上,把控著國家的命脈,周天子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真正該怎麼實行,其實周天子真的管理有限。

共和元年,周定公和召穆公索性就把周天子給拋棄了,其實不要天子國家一樣可以轉起來。共和這個年號一共用了14年,14年後,周厲王在彘去世,他的兒子太子靜便接替了周厲王的位置,

也就是周宣王,這才宣告了共和這個年號的結束。

03此共和非彼共和,共和的概念,只在貴族腦海中初具規模。

不得不說,人心深似海。早在公元前841年的時候,古人就已經揣摩出共和制度。也就是廢除君主,由臣子們來共同執政。

這種模式有點類似後來的共和制度。可是這裡的共和只是一個年號,而形式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史記》

我們現在所談到的共和,那是所有民眾都參與進來一起執政的制度。而當時那個共和,只是一個年號,為什麼用共和這個年號呢?

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便是因為是周定公和邵穆公共同執政,所以稱之為共和。還有一種說法是共伯和代行天子的事務,所以稱這一時期為共和。

  1. 不管是哪種原因,我們會發現,由臣子共同執政的概念,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公元前509年,西方便出現了著名的羅馬共和國。
  2. 同樣是驅逐了君主,可是當時的羅馬平民拒絕向貴族妥協。在平民的壓力之下,這才出現了共和政體,也就是由平民和貴族共同執政。
  3. 這種思想在西周時期,我們也出現過。但是隻出現在了貴族的思想層面上,他們是永遠不可能將這些思想,傳達到民間的。

西周的貴族,掌握的不僅僅是財富和權勢,還有一項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們擁有讀書認字的條件,可是平民不具備。

因此那個時代即使出現了共和的雛形,平民也根本就沒有這種意識,去參與到整個國家的建設當中來。而這種對貴族來說可怕的思想,很快就被貴族們扼殺在了搖籃裡。

總結:公元前841年,重不重要?很重要。

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是因為這一年是共和元年,而是因為西周的共和思想被扼殺在搖籃裡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狀況,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就算先進的思想擺在你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

而貴族集團,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貴族集團,那是因為他們重視了這些思想。對他們有好處的,便會大肆宣傳,對他們有壞處的,那就會扼殺在搖籃裡。


江湖小曉生


公元前841年出現了西周共和,也就是國人暴動,周厲王逃走,周定公和召穆王共同執政,清華竹簡說是諸候共伯和執政,史稱共和元年,直到十四年後周宣王復位。

司馬遷的巜史記》編年也始於公元前841年,此前史料不連貫。



曹宗國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導語:

公元前841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其次這一年在歷史上開始有了所謂的“歷史性確切紀年”。

事件一:共和執政

周厲王在位時,非常的殘暴,他的殘暴不在於所謂的“好色”“酷刑”,而是在於“錢”,這是什麼意思呢?

周厲王提出了“專利”概念,將國家內所有的山川,河流歸於國有化,這些東西其實在之前都只是屬於民間自由利用的東西,那麼也就是說周厲王的“專利”目的在於大肆增加國家收入,增加收入後供他周厲王揮霍。

這一“專利”實施後,瞬間就激怒了民間百姓,王權貴族,可謂是得罪了全國的人,當時啊,民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這周厲王一看不行,立馬派人鎮壓及監視民眾。

雖說周厲王在鎮壓,但是群眾的力量還是偉大的,公元841年,國人被激怒至極點,遂發動暴動,大家衝進皇宮趕跑了周厲王。

那麼《史記》中說,周厲王跑了後,朝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

“共和執政”,周朝的諸侯衛武公帶兵趕到了宮裡。宮裡說得上話的大臣們推舉衛武公暫時代“周厲王”執政,召公和周公等一群大臣組成小團體進行輔政。

共和執政後記

這便是最著名的“公元前841年共和時期”事件,這個事件意義重大,前無僅有,也是周厲王自己將自己推下了臺,可惜的是這群大臣在重立周宣王後20年,周宣王再次陷入了昏庸執政的局面。

事件二:歷史確切紀年

司馬遷在寫史記前曾翻閱大量的資料,但是他發現“周厲王共和一年”,就是所謂的公元前841年,這一年之前的歷史記載都只是有大約的時間,沒有確切時間,其次很多事件記錄模糊,各有一詞。

與此同時他發現公元前841年之後的事件既有確切時間,又能連在一起。

司馬遷思索良久,他認為作為一位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既要對歷史負責,又要給未來人一個交代,所以他絕對不允許“大約時間”“模糊事件”的出現。因此司馬遷只能以公元前841年為開始編訂紀年。

所以公元前841年是歷史上意義最為重大的一年,這一年之後的事件在時間上,記錄上,都是非常確切,非常連貫的。

結語:

公元前841年,周厲王咎由自取,親手將自己趕下了臺,親手開創了“共和執政”;同時巧的是,正史《史記》又因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事不能連貫,從而確定這一年為歷史上的“確切紀年”。


老泰迪講歷史


今年是黃帝紀年4718年,黃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了共和制,為中華民族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中國的共和從此開始,以後就是三國上說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從黃帝共和元年開始中國有了世界上唯一的最長的不間斷的歷史記載


象牙40


因為公元前841年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我國曆史上“已知年代”和“未知年代”的分界線。過去從歷史典籍和考古中,我國把“已知的歷史”年代推算到了公元前的841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有了紀年的“歷史證據”,還有了“共和”的“國體”。可是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半是搞不清年代的,所以在1996年由宋健提議,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這個工程的起點就是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開始向久遠的歷史去追問“這是哪一年”?


人心厚道


這一年發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殘暴的周厲王,周公、召公共同主政,歷史上稱“周召共和”。這一歷史事件是由專治走向民主的一種嘗試,因此格外重要。


獨行扁舟子張傑


公元前841年是我中華歷史的分界線,前屬末知年代,後屬已知年代,是用來斷代用的,841年也沒發生啥大事只是司馬遷記歷史從這年開始有了年代事實依據!


六花九門


周朝的歷史雖然不算傳說歷史,但經過儒家的修飾,實際上也面目全非了。公園前841年,我們現在公認的歷史事件是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之後周召共同執政,史稱“周召共和”。

我一開始就覺得這段歷史很奇葩。

首先,國人暴動能把周天子趕跑,這簡直是天荒夜譚,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還未到皇宮門口就已經被軍隊鎮壓了,周厲王怎會因此而出逃呢?

然後,就算真的是百姓暴動成功,周厲王出逃,那麼,過兩天也就回來了,為什麼14年都不敢回來?

最後,就算真的被百姓嚇得不敢回來,那為什麼要改國號(共和元年)?

這些問題堆在一起不難看出,其實就是一個叫做共伯和的諸侯進行政變,推翻了周朝,建立一個新朝代,叫做共和,所以,年號也改了。

儒家修史者是不允許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存在的,更不能宣揚和讚頌他們,所以就把這種改朝換代的政變說成是維護朝代延續的突發事件。這種修改痕跡到處可見,后羿、王莽、武則天,這些都不符合儒家的口味,他們寧願讓一個沒有治理國家能力的三歲小孩來繼承皇位,美其名曰“正統”,也不允許一個有治理國家能力的大臣來掌管國家,因為那是“篡位”!

所以,我們讀歷史必須先認識儒家的本質,然後才能真正瞭解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