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科普創新高 巴山文化添精彩


達州科普創新高 巴山文化添精彩


成立於1983年的達州市科普作家協會,近年來在達州市委市政府重視下,科普文學藝術發展迅猛,為省市科普事業發展貢獻了力量。達州市科普創作在全省除成都市外,一直排在二十市州首位。協會會員向胤道的科普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金橋獎”“九五科技成果獎”,彭萬洲的童話兒歌年年選入小學課文和輔導教材,劉秀品的“秀品雜說”成巴蜀一大品牌……一支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普創作隊伍出現在人們視野。

一支敢於創新的隊伍

經過近幾年創新建設,達州市科普作家協會團隊的學歷學位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趨於合理。發展新會員,壯大力量。目前已有會員近200人,國家、省協會會員100餘人,科普創作人員遍及科技、教育、新聞宣傳、電視、醫療衛生、學校、農村、工廠等領域,大部分是30至40歲的青壯年作家。延伸基層組織。基本完善七縣市區基層科普組織,形成了全市科普作家網,各縣市區至少兩人進入市科普協會常務理事會,為科普工作的繁榮興旺打下了組織基礎。

一支強調政治紀律的團隊

達州市科普作家協會每年組織會員傳達學習黨和國家有關政策,積極參加省市文聯、科協、文化部門安排部署的各項活動,特別是科普文藝活動。如“文化進萬家”“愛我家鄉 頌我達州”“科普進學校進基層”“紀念抗戰八十週年”“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等活動。

一支有執行力的社團力量

1.每年初召開會員會,及時瞭解會員對協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部署當年工作,並以文件形式上報和下發當年工作計劃;定期開展項目研討活動,積極探討適應文藝創作的實施情況;同時將活動及時形成《科普簡訊》, 專報 報送市相關部門和媒體、網絡,加大宣傳。

2.組織會員創作了一批科技科普科幻文章、科學童話、科技故事及科普詩歌、散文、小說、紀實文學等在全國及海外報刊發表。據不完全統計,協會會員每年發表科研科普文章2000篇以上。

3.組織會員論文參加“省、市科技科普學術論文創作”活動。比如參加省科普作協、省市社科聯論文徵評、市科協論文徵文創作,並獲得獎項。

4.上下聯動,開展活動。市協會和縣市區分會互動舉辦科考採風、項目實施。近幾年進行了達川“仙山神寨”“中國烏梅基地”考察,宣漢廠溪送科普送溫暖,萬源“煙霞山”、開江“中國油橄欖基地”、渠縣“漢闕”“城壩遺址”及金山寺歷史科考採風和渠縣、開江“精準扶貧科普同行”等十餘次活動。

5、輔導指導縣市區和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參加省、市“中小學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年年獲全省除成都外的第一名。

6.與《達州日報》科教週刊、《達州新報》新科普欄目合作,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中小學科普實踐、科學調研活動,指導學生科普文章寫作,每年刊登學生作品100餘篇。

7. 協會創辦了《科學星空》雜誌,特別是2020年《防疫科普專報》影響較大,獲得好評。

8.每年發出科普簡訊20期以上,通報協會工作進展情況和項目執行情況,加大了項目執行力。


達州科普創新高 巴山文化添精彩


一支碩果豐盛的創作隊伍

協會自2013年實施科普文藝重點項目(精品項目)以來,申報了市文藝精品項目30餘項,這些項目涉及紅軍長征、精準扶貧、科考調研、民風民俗、科普科幻、兒童作品等方面,10餘項已經獲得市政府立項獎勵;協會上報市委市政府文件獲得了市委主要領導親筆批示表揚;協會會員劉秀品、彭萬洲進入達州市“大師培養計劃”,協會會員向胤道進入達州市名師培養計劃;協會多次被市科協、市文聯表彰為“先進單位”。近幾年,協會會員已經出版各種著作近百部,發表作品上萬篇(首),獲得國家和省市等各類大獎近200餘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