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專員VS小公司主管,"雞頭"和"鳳尾"你會怎麼選

最近一家招聘網站做了一項調查,你是願意在大公司做專員還是小公司做主管,有接近15萬網友參與,最後60%的網友選擇在大公司做專員,剩下的40%選擇做小公司主管。

選擇大公司做專員的網友認為平臺大,好鍍金,而且公司也穩定,不會哪天說倒閉就倒閉了,小公司的主管可能工資會高一些,但是各種制度和保障也不健全,說不好哪一天說沒就沒了,當著主管也提心吊膽。

選擇小公司 的網友則認為,做"鳳尾"還不如做"雞頭",有更高的職位和薪資當然要去追求,反過來看大公司,做專員不僅活多加班多,工資還低,沒有前途,眼界也受侷限。

大公司專員VS小公司主管,

看看網友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本來就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課題,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做出的選擇自然不同,但是看了網友們的觀點,我總結了一下,有三點是得到兩方立場的網友一致肯定的:

1、 應屆畢業生,建議去大公司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思維大部分停留在學生階段,因為初入社會,思維沒有轉變過來,這時候進大公司,能夠學習到系統的工作思路,讓自己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應屆畢業生,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長久發展,其次才是報酬問題,因為只有讓自己值錢了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我上學的時候認識一位學習金融的學姐,大四的下學期,她主動去了離家不遠的一家銀行,問銀行是否需要實習生,說自己只是想來實習增加閱歷,家就在公司不遠處,每天中午可以回家吃飯,所以不需要報酬。最終銀行同意學姐的實習申請,這份工作經歷無疑給她畢業後的個人簡歷增加了高光的一筆。

你可能會說,這是小概率事件,銀行如果不招人,那不也沒轍。

大公司專員VS小公司主管,

我提供的只是一種思路,主動上門毛遂自薦的人,本身就比別人多了一次機會,這家不要還可以去下一家試試,因為在大公司學到的東西,遠比報酬重要的多。

2、 做明白了專員,再去做主管

有一些人在大公司呆的時間長了,就誤將平臺的資源當作自己的能力,於是日復一日不求進步,以為自己離開了是公司的損失,其實你離開了平臺什麼也不是。這樣的人還是安心做專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再想跳槽的事情,要不然容易誤人子弟。

大公司也不是一成立就是大公司,也是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洗練出來的,他所總結的管理方法和生存技能很多非常有效,當你可以熟練運用這些技能的時候再跳槽去小公司當主管,才會讓公司生存的更久。

因為你既然是去做主管,必然要參與公司決策,可能在大公司當專員的時候,只需要你做好日常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公司的主管,你和公司的命運是綁定的,所以你的格局和管理思路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大公司混日子的人,還是不要去小公司了。

3、 想做"雞頭",不一定要跳槽

想要做到"雞頭"的位置,不一定非要換一家公司。有一些抱怨做大公司的專員沒有前途的人,本身專員的工作做得也很普通,這就需要你努力挖掘自己在工作領域出類拔萃的可能性,先從小範圍的領域開始,比如可以是策劃能力,也可以是銷售能力,還可以是與上司溝通的能力,讓自己在這一領域先做到辦公室最好,然後部門最好,接下來可以是整個公司最好,不斷擴大自己的舞臺,最後整個行業你都可以排得上名次。

大公司專員VS小公司主管,

所以,如果在大公司做的好,可能不需要跳槽,也會得到提拔。就算沒有被提拔,最終還是跳槽到小公司,也會因為出色的能力得到老闆的青睞。

反過來,如果自己不夠出色,那麼可能跳出去當"雞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如果一開始在大公司裡就覺得自己成不了最好的那一個,也那跳槽到小公司,也不一定就有做主管的氣魄。

其實說來說去,主要就是圍繞公司地位和薪酬方面進行的探討,人的價值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也不簡簡單單地體現在職位的差別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成績最重要,有了成績,才會有更多的機會,這時候你才有選擇的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