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世維:如何讓下屬更高效的執行到位?

現在,我們把高層和中層的鏈接反射到中層和基層的鏈接上。中層和基層的鏈接完美,才能讓中層在執行高層指令時更到位。因此,針對中層與基層之間的鏈接,我仍然提三個建議。


建議一:對各個下屬做任務與權力的分配,並詢問下屬是否領會。


在分析高層與中層的鏈接時,我提的第一個建議是:總經理要非常清楚底下的每個經理是否瞭解其所派的工作,他們有沒有正確的方法來操作,工作進度怎樣。那現在你作為經理,從總經理那裡接到一個任務,再把它往底下分配的時候,就要注意基層員工是怎麼操作的,進度如何。


在對下屬做權力分配的時候,也要搞清楚他們是否已經領會。

“小宋啊,你負責這個任務的執行。”“明白,經理。”“小楊啊,你負責這個任務的監督。”“明白,經理。”“小馬,你負責預算的管理。”


“明白,經理。”“你們都明白了吧?”“經理,您說小馬是負責預算的,如果我跟他申請預算的時候,他不在呢?”“他不在,我在啊。”“經理,如果你也不在呢?”“小馬回答一下。”小馬說:“經理不是說過了嗎,動用預算的前兩天要知會我,然後這兩天我就會把錢準備好。如果你沒有提前兩天知會我,只有我在而經理不在時,也是不能動這個預算的。”“哦,明白。”


所以經理在派任務下去的時候,應該把每個人的工作都分清楚,誰有問題就馬上講,不要到事後下屬才說:經理那天你不在,小馬也不在;經理你叫我監督,但是他們說這個不在監督範圍內,而我認為在監督範圍內;經理你事先沒有跟我說,我可不可以馬上攔住他,叫他停止.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他們對於執行、監督與預算並不是非常清楚。而你呢,光是交代,也沒有給他們一個反問的機會,就弄成這樣了。


因此你要記住,越往下越要小心,因為管理者分成三層:高層管決策,中層管監督,基層管執行。身為一個經理,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監督,監督基層去落實高層的決策。如果你沒有監督好,那麼基層又怎麼能夠執行好呢?


建議二:要求下屬在任務啟動前,搞清楚自己處理問題的權限和範圍。


我在講高層與中層鏈接的第二個建議時,提到過權力分成三種,最難操作的就是第二種——有限自主的權力。有限自主的權力是指這件事需要向上級報備請示後才可以操作,這裡就牽扯到報備的問題,關於報備,我提醒各位三件事情:


第一,報備不是隻報備一次就再也不報備了,如果這件事情有兩三個重要環節,那麼每個環節都要報備一次


第二,報備不是婆婆媽媽、事事都去問,否則上司會很不耐煩,報備只是報備一個框架、一個範圍。還是回到前面那個中石油的例子。


“總經理,我們那三個作業員試用期基本薪水是2800元,三個月後如果可以任用,我們就調到3000元。不過,總經理,這個2800元我有沒有一定的浮動權限?”“喂,上下10%,你看著辦。”“明白。”但是如果你事事都要問:“總經理,他要2850元。”“你說你煩不煩!2850元,你就自己看著辦嘛。”“總經理,你事先沒有跟我說有這個彈性。”

所以,報備是要求有一個彈性空間和操作範圍。


第三,一個項目在操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突發狀況,要及時報備。“總經理,我發現這三個作業員裡面,有一個是廠長的小舅子。您不是說過,公司儘量不要用家族的人嗎?”“是的。”“他是廠長的小舅子,跟廠長走得很近,而且這個項目很重要,他操作的那個環節也非常關鍵。如果您不介意我做主的話,我想暫時把他調到別的崗位。


總經理,真是非常對不起,他上班一個半月了,我們才發現他是廠長的小舅子。”像這種事情,你能裝聾作啞嗎?這是報備時應注意的第三個問題——臨時有狀況、有問題,要馬上報備。


剩下來的問題就是,你覺得項目中那些枝枝節節的部分,底下人會處理好嗎?我們來看兩個重要的名詞:

一個是“學力”,也就是學習的能力;一個是“學歷”,也就是學習的經歷。這兩個名詞是有區別的:青島大學本科畢業叫做學習的經歷,青島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到海景酒店上班,憑藉的則是學習的能力。在海景酒店裡面,只要有一箇中專或大專的學歷,我覺得就可以了,因為酒店更強調服務與文化,這與學歷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繫。

餘世維:如何讓下屬更高效的執行到位?

學力和學歷同等重要,尤其是工作以後。你要告訴那些剛進公司的人:進門以前注重學習的經歷,進門以後就要看各自的學習能力了。


案例:高職學歷的超商店長。


餘世維:如何讓下屬更高效的執行到位?

陳秋萍是臺灣地區統一超商的一名店長,她是高職學歷,也就相當於高中畢業。陳秋萍進入便利店工作以後就發現,自己的學歷非常普通,可是她認為,一個便利店並不需要什麼不得了的文憑,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技能更為重要。


於是,她開始在工作間隙仔細觀察,思考著該怎麼把便利店做好。一段時間後,她對店長說:“店長,我晚上從外面看我們的店,發現太暗了,左邊的提款機跟右邊的醫院都比我們店亮。” “店長,我發現客人每次總待在前面一兩排,買完東西就走了,後面兩三排他們都不看。我們應該引導客人走到裡面去。” “店長,我們排了四排貨架,結果中間的走道就變得很窄,客人在裡面只能側著身子走,你知道客人是不喜歡這樣走路的。”“店長,我發現客人買東西時通常不會往上看,那就證明東西擺在兩米以上,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所以櫃檯再高也沒用…”她會不斷地觀察並提出建議。她的學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5歲就成為統一超商旗艦店的店長。


顯然,陳小姐的學歷對她自身和統一超商來講,都不是非常重要,統一超商和其他超市一樣,重視的是學習的能力,就像我前面講的海景酒店一樣。所以你要記住,進門以後主要靠的是學習能力,也就是說,在實際操作中,一個人可不可以把枝枝節節的東西處理得很好,關鍵要看他有沒有學習能力。


建議三:告訴下屬怎樣可以最快地找到你,即使在半夜。


前面講到高層與中層鏈接的第三個建議是彙報的途徑。作為經理,你也許不好意思問你的總經理,晚上能不能打電話到他酒店的房間,你也不曉得能不能晚上打電話打到總經理家裡。可是反過來講,你就不能讓底下的人這麼去猜了,你要告訴他們:“各位,我有兩個手機號碼,你們知道嗎?”“沈經理,我們都不知道你有兩個手機號碼。”“記下來,記下來,兩個號碼,一個移動的,一個聯通的。”“哦,總經理有兩個號碼。”“各位,我在公司的分機號碼你們一定知道的。我如果住酒店,我在哪個酒店哪個房間,我也會及時告訴你們。還有,晚上打電話到我家,沒有關係的,接電話的通常是我太太。不管我在不在,有任何事情要找我,就打我家電話、打酒店電話或者打我手機。”總之,你一定要跟下屬講清楚你的聯繫方式。


我提醒各位一個重點:有時候公司的危機就是在一瞬間發生的。偏巧就在你出差的時候,客戶投訴有人食用你們的產品中毒;偏巧就在你晚上應酬的時候,廠房失火;偏巧就在你忙別的什麼事情的時候,公司發生爆炸……你千萬不要說,不會那麼湊巧吧,事實上重大的災難往往就是這麼發生的。


舉個例子。有個莫名其妙的傢伙打電話過來,說剛剛在百貨公司買了你們廠的一瓶啤酒,裡面漂著一隻蟑螂,他向你們廠索賠1萬元。可是總經理不在,你們廠沒有一個人敢做主,無法對這件事有任何回應。結果當天晚上,那個傢伙就把這瓶啤酒送到某電視臺去了,某電視臺又唯恐天下不亂,很快就把這則新聞添油加醋地報道出來了。到那時,損失就不是1萬元了,而可能是100萬元。到了這個時候,你再跟總經理解釋,說當時大家沒有采取揹施是因為找不到總經理,這有什麼用呢?所以,為了以防萬一,總經理應該事先告訴下屬怎樣能最快地找到自己。


但是話說回來,有的場所是不方便帶手機的。洗桑拿時不太可能把手機拿到桑拿室裡面一起蒸;打高爾夫會盡情地打,也可能會忘了接聽手機。那麼我有個建議:洗桑拿、進會所、喝喜酒、打高爾夫的時候,把你的手機交給一個可以一直注意聽和看手機的人,哪怕是門口的接待人員。“小姐,我進去洗桑拿了,你幫我留意一下手機,如果它響了,我一出來或者說你有辦法時,就馬上告訴我。”你認為那個小姐會不會留意呢?可能不會。那你就再加一句話:“小姐,一電話五元錢。”她就會一直注意那個手機響不響。


所以你不要跟我說,你在洗桑拿;你不要跟我說,你在打高爾夫;你不要跟我說,喝喜酒聲音太吵;你也不要跟我說,會所不能帶手機進去。你這樣講我都不能接受。以後記住了,一定要讓下屬能夠很快地找到你,即使是在半夜。經理是沒有資格不聽電話的。經理絕對不能對別人說,自己在幹什麼以至於不能聽電話,我只想知道為什麼偏偏就在那個危機爆發的時刻,下屬卻找不到你了。


我們來看一個工具,我前面提到過中層崗位規範,那麼這個工具叫做基層崗位規範。這兩個規範都說明了三件事情:


第一,每個部門的分工、權力與職責;

第二,每個權力的權限與範圍;

第三,遇到事情時的彙報途徑與方法。


總經理以下整個公司權力的操作就包含在這兩個規範裡面,如果這兩個規範有衝突呢?那不是有人把話講錯了,就是有人聽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