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兒童癌症為什麼這麼難?

作者 | 李治中

排版 | 博雅

校對 | 忽亞麗


在中國,兒童癌症已經是1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意外傷害。而在美國,癌症已經是兒童第一殺手。

攻克兒童癌症為什麼這麼難?

本文作者李治中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藥


雖然化療等傳統方法對很多兒童癌症治療效果不錯,甚至能治癒,但代價是大量的副作用。95%的兒童癌症倖存者在45歲之前會出現副作用,其中1/3是嚴重的副作用,包括智力低下,發生二次癌症等。


所以,我們應該非常重視兒童癌症,為他們開發副作用更小的藥物。

攻克兒童癌症為什麼這麼難?

從情感和道德角度來說,小孩得病讓人憐憫和同情,一個患兒就足以讓一個幸福家庭受到毀滅性打擊。


從科學和臨床角度來說,兒童癌症基因突變較少,普遍對藥物響應更好,而且抗藥性沒有成人癌症嚴重,因此治癒率高。


從經濟和社會角度來說,治癒一位兒童病人,能挽救的生命不是5年,而可能是50年,價值非常大。


因此,無論從情感、道德、科學,還是經濟角度,攻克兒童癌症都是價值無限。我們應該大力投入,努力攻克。


但不幸的是,恰恰相反,對於兒童癌症的投入和研究,全世界都非常落後。在中國,更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過去40年,僅有不到10個兒童癌症相關的新藥上市,其中只有4個是單獨為孩子開發的,其它的是成人和兒童一起用。而相比之下,同時期有200多個針對成人癌症的新療法上市。

攻克兒童癌症為什麼這麼難?

面對兒童癌症的科研,真的什麼都缺


首先,缺政府科研經費和研究團隊。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想攻克任何疾病,必須首先了解它的發病機理,才能找到其弱點,進行精準打擊。


由於兒童癌症和成人癌症區別很大,因此需要單獨研究。而兒童癌症也不是單一疾病,而是非常多樣化,一共有100多個亞型,所以研究需要齊頭並進,多面開花,需要經費的長期支持。


但相對於成人,兒童癌症研究的資金投入非常有限。美國政府在這方面全球領先,但2015年也只佔其癌症研究支出的4%。相比而言,僅用於前列腺癌的科研經費,就超過了所有兒童癌症的總和。而在中國,對於兒童癌症科研的資助更是杯水車薪,專注兒童癌症研究的實驗室極少。


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中國兒童癌症患者數量世界第一,而且集中於三甲醫院,於科研是非常大的優勢。美國醫生通常一年見到幾例,幾十例兒童癌症患者,但中國醫生一天或許就見到這麼多。比如,僅北京天壇醫院一家收治的兒童腦瘤患者數量幾乎等於美國所有大醫院的總和。


兒童癌症研究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樣本不足。中國有這個天然優勢,但可惜樣品很多都被浪費了,沒有能在相關科研上做出更多突破性進展,讓人遺憾。


如何鼓勵更多人來利用這些寶貴的樣本,讓其成為攻克疾病的敲門磚,是政府和大家都應該考慮的問題。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提出了“抗癌登月計劃“,提出從6大方向入手,其中兒童癌症就是一個。中國政府也應該有這方面的專項研究。

其次,缺支持科研的公益基金。


在歐美,很多罕見病的研究經費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於民間公益組織。比如,僅美國聖猶大(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一年接受的捐贈就超過10億美金,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支持科研。這個醫院每年產出上千篇論文,很多都是關於兒童癌症。


除這類大型機構外,美國還有很多小型基金會,他們往往專注一小類兒童癌症,通常由患兒家長髮起,為了紀念和癌症勇敢鬥爭後的子女而設立。他們目標很明確,就是希望能資助研究來尋找新的療法,讓未來患同樣疾病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結果。


這種基金贊助金額不是很大,但由於數量多,滴水成涓,對社會的影響不可小視。而且這些家長往往非常認真參與項目選擇,關注項目的進展,因此這些經費浪費的少,利用率較高。


在中國,儘管大家的公益意識在逐年加強,但對於兒童癌症的公益仍大多停留在對個別患者捐款治病上,極少有公益資金用於贊助基礎科研或臨床轉化醫學。

最後,缺針對性的藥物開發。


雖然癌症藥物開發一向是藥廠關注的焦點,投資巨大,也是過去幾年新藥產生最多的領域,但一直以來兒童癌症卻是被藥廠遺忘的角落。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患者太少。


首先,新藥盈利能力不足。兒童腫瘤每個亞型患者少,而開發新藥成本很高,如果一個新藥一年只有幾百個病人,傳統模式下很難盈利。


其次,疾病模型缺乏。由於患者少,臨床取樣少,因此無論體外細胞模型,還是動物模型都比較少。這給科研,尤其是新藥測試帶來挑戰。


然後,臨床試驗招募困難。任何新藥上市都需要做幾期臨床試驗,能否迅速徵集足夠多病人參與新藥測試很重要。兒童患者數量少,招募就會比較困難,一來給新藥測試帶來不確定性,二來也很可能導致試驗時間延長,大大增加成本。


除了患者少帶來的挑戰之外,兒童研究的臨床研究監管嚴格也是問題。為了保護兒童安全,監管部門對兒童用藥要求更高,控制更嚴,開展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需要更多準備,面臨更大挑戰。這讓很多公司知難而退。


總之,從商業角度考慮,開發針對兒童癌症的藥物缺乏足夠的市場吸引力。有額外的風險,但沒有額外的回報,因而進展緩慢。

當務之急,是喚起政府和大眾的正確認識


除去單獨開發針對兒童癌症的藥物,更快、性價比更高的辦法是測試成人癌症使用的某些藥物,是否能用於兒童癌症治療,所謂“一藥多用”。


有些兒童癌症擁有和成人癌症類似的基因突變,所以有可能使用相同藥物。


2016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啟動了大型臨床試驗“兒童癌症基因分型指導治療選擇”,同時測試多種成人癌症藥物在兒童癌症治療中的效果。初步結果顯示,確實有一些兒童癌症患者能從現有藥物中獲益。


2018年批准上市的Larotrectinib,也可以同時治療攜帶NTRK基因突變的兒童和成人腫瘤患者。


總而言之,喚起政府和大眾對兒童癌症的認識是當務之急。因為要攻克兒童癌症,需要政府、公益組織、醫務人員、科學家、家屬,大眾的通力合作,從多方面同時推動,包括:

增加政府和社會公益資金,支持兒童癌症研究;


鼓勵藥廠和科研機構開展更多針對兒童癌症的藥物篩選,尋找”舊藥新用”機會;


通過政策支持和創新盈利模式,激勵公司開發針對性新藥,比如優先審批,延長專利保護,放開定價權等;


推動系統性的兒童重疾保險和資助系統,減少因家庭收入低而失去治療機會的孩子數量。


“治癒每一個兒童”是我們奮鬥的目標,任務很艱鉅,但科學的發展不是漸進式的,而是跳躍性的。一個新的突破,就有可能改變一群孩子的命運。比如,近年來CAR-T療法的出現,就讓很多復發的兒童急淋白血病患者,從幾個月壽命,變成了臨床治癒。


經過規範治療,大部分患兒體內的癌細胞能被完全控制,他們又重新背起書包,回到了學校,迴歸了正常的生活。


這些都只是個開始,希望咱們一起努力!

攻克兒童癌症為什麼這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